美文网首页摄影简友广场想法
不抱怨的日子(20211113-14)探访鲁迅博物馆之二

不抱怨的日子(20211113-14)探访鲁迅博物馆之二

作者: 枯藤老梅 | 来源:发表于2021-11-14 05:28 被阅读0次

在博物馆中看到鲁迅祖父周福清的家信。

“初学先诵白居易诗,取其明白易晓,味淡而永;再诵陆游诗,志高词壮,且多越事;再诵苏诗,笔力雄健 ,辞足达意;再诵李白诗,思致清逸,如杜之艰深,韩之奇崛,不能学亦不必学也。示樟寿诸孙”(注:樟寿即鲁迅)。

睿智的思想,隽秀的行书,清雅的笺纸。想象中,应是出自一位学问高深又平易近人,极殷切又极耐心的老学者。

确实是学富五车的大翰林,确实是一腔热望的老人家,却有着不易相处的“坏”脾气(也许是“情商”不够高,既不会左右逢源,又不愿同流合污)。被上司弹劾丢了官,又费劲另谋去处;受人之托加上望子成龙,一时糊涂去行贿乡试主考官(也是老爷子同科进士),结果送帖子的仆人事败被抓,老爷子随后自首,被判斩监候,自己被革去翰林,儿子被革去秀才,儿子因此病亡,儿去时自己还在狱里(关8年后被赦),白发人没送成黑发人。

为了保祖父的命,为了治父亲的病,鲁迅的家,终究是败落了。从殷实人家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公子哥沦为常常出入药铺当铺愤怒而自卑的小伙儿,13岁的鲁迅和13岁的曹雪芹,经历了有些类似的家庭巨变---“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家人坠入炼狱煎熬,自己一脚跨进地狱。狱中的老爷子,还惦念着小辈的成长,家族的未来。展出的这封信来自狱中。不只是这封信,老爷子还狱中作《恒训》警示族人。下面的版本来自百度,鲁迅手抄版与之有出入,似不连贯。

“有恒心、有恒业、有恒产;有恒心得见有恒善,圣之基;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持恒能久、昏者必惰,惰者必昏。每日胡思乱想,心在游戏吃着,以致遇事辄忘;不肯用功学习文字,群居谈谑,出外贪嬉,弄得一事无成,老不作茧,无家无业,人人贱恶。去昏之法在事事认真,看书写字用静细功夫;心不二用,神气自清;次日应作诸事,立一日记簿预先写出;所闻所见,关学问者、关家务者,一一记簿,时时细看,切勿怠惰。

水旱烟有损无益,至酒之为害不殊鸦片,非特废时误事,且易伤生;嫖赌闯祸,多因酒起;切戒勿忘!有人劝饮必非心,力辞之!凡劝用功,讲文字相照应、讲作人皆好友,可友之。切戒与人换贴,世情百变,人心亦然;轻与订盟,多受其累;哄人嫖赌吃烟、结党闯祸、播弄是非者,必非好人,宜远避之;同堂聚处,切戒多言;凡发人隐私、谈人闺阃、论人是非,非但得祸,大坏心术。见人暧昧事、急迫事,切忌多言;口好戏谑,非但受诲,且辱先人,切记、切戒!谚云:若要强,看后秧;又云:棒头出孝子,纵容出骄儿。小孩任性惫赖,由父母不知管教、昏愚极矣所生,所昏愚愈趋愈下,势所必至。

成家立业,第一在有良心;良心一失,虽大富贵立见销亡;如无根草木、其槁可立待;枝叶虽茂,不可恃也。保良心有一法:时时看朱子家训、阴骘文、感应篇,劝孝悌,戒淫等书,良心发现矣。勿交骄淫之友,虽亲戚少与往来,亦葆天良孝悌。

诚实虽然贫窘,必有转机;或晚年享,或子孙昌盛;以此卜之,百不失。凡大事必从小事作起,家事不能了了,安能办国事、大事乎?以测人才,如镜照物,百不失一焉;此言实用人之鉴;知此者可保家、可服官。

谚云:有钱不用作财东;又云:哪怕铁扫帚,只怕漏畚斗;又云:寅吃卯粮,寿命不长……数言实居家良箴。赚钱固难,积钱更难。如有钱乱用,一朝失业、饥寒随之,不可不虑。

家业既成,必先置祭田,再置义田,再置义学,再瞻亲友,修造桥梁、道路,施振诸善事,为后世子孙计、莫善于此。若施僧尼、修寺院,非但无益,直是造孽;戒之”。

据说鲁迅因祖父乖张刻薄爱骂人而不喜他,甚至连看也不看就烧掉了祖父数十载的日记,但他抄录了《恒训》(他喜抄录,喜欢的书,一本本工整抄录),他记日记,善良、敏感而细腻,针砭时事或与人论战时尖锐凌厉,身上又何尝没有祖父的印记。

这封信令读者窥见了鲁迅的家传,也串连着家族的兴衰与各人的命运。

先天的禀赋+后天的经历,塑造(成就/毁坏)每一个人,缺了哪一脉都不是自己。鲁迅和曹雪芹,在他们的13岁,若没有遭遇翻天覆地的家变,会有不一样的成长,不一样成就吧,然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抱怨的日子(20211113-14)探访鲁迅博物馆之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et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