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亮,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著名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当代著名诗人、修谱师、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
冯志亮先生是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冯志亮先生现担任华夏易经研究会副会长兼北京分会会长,中华儒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青年发展促进会荣誉会长,东方孝道文学院荣誉院长。
冯志亮先生还同时担任时代文学杂志社总编,中国名家杂志社荣誉总编,中国炎黄文化报文学总顾问,中国文化新闻报编委会副主席。冯志亮先生兼任中国姓氏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华北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传统礼仪促进会理事。冯志亮先生同时兼任北京汉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燕南艺术学院终身教授,北京海图书画苑首席文化顾问,中国诗词协会终身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
冯志亮先生还是挪威国立艺术家协会外籍会员,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荷兰皇家文学院高级学术顾问。冯志亮先生的历史文学作品曾多次刊载于中国文联创办的《神州》《中国魂当代名人专访特刊》《中国当代文学家》《北京文化》等期刊。曾被中西文化联合会授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AAAA级宣讲人”荣誉称号。
2013年冯志亮先生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哲学系特聘教授,曾提出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冯志亮先生涉猎广泛,书法绘画造诣深厚,并痴迷于文学历史,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易经新解》《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厚葬微信微博》,以及《百家姓寻根手册》五百零四部,《中华姓氏家谱》三百余部。
姓氏是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在姓氏出现之前,人们用什么来标示自己的家族和身份?德国东方学家马克斯·缪勒在《献给神话学》中说:一个图腾,开始是一个氏族图腾的标记,而后是部族的名字,而后是部族祖先的名字。这里的“名字”,其实就是“姓”。
中华古姓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所谓“天道”,即一切事物皆有的规则。原始图腾崇拜是中华古姓的根源。大量古代文献佐证了这一观点。
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姓名。“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
江姓是中国第七十六位姓氏,集中分布在广东、福建、安徽、江西当今江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8%,总人口大约有369万。
得姓始祖江元仲,名恩成,字元仲。舜帝时为伯益第三子,侍夏帝启时被授予大理之职(主掌刑名之官),并封于江邑,建立了江国。春秋时期江国被楚国所灭,其亡国遗民及后世子孙为纪念故国便以国名为氏,称江姓。故江氏后人尊江元仲为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江的名义和图腾《说文》注解的江,专指长江。所谓“江河”,实际指长江和黄河,后来也泛指其他河流而失去了江的本义。江,也作鸿、邛和氵去掉字的鸿,是一种大鸟,江人以江字金文鸿鸟为其氏族图腾,以后发展为国家,最早的地方应在河北唐县西北,即《水经注》上的“鸿上水”。后来分出江人,南迁,建立江国,出现了江姓。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江姓出自赢姓,传说是“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的后裔,少昊氏族以燕子为图腾。嬴是燕的异体字又是同音,以赢为姓。少昊之子皋陶在尧舜时代掌管刑法和司法,其族以偃为姓,为燕氏族的另一大系统。皋陶之子伯益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后因助大禹治水有功,帝舜把“赢”赐子伯益的氏族为姓继承燕氏族的赢姓。山东莱芜西南是古赢地,南临瀛水,是东夷族中以鸟为图腾的嬴姓部落主要的活动地区、江人是东夷赢姓部落一支,随着东夷部落的强大和主宰中原建立夏朝,江人也一路迁徙到河南江汉流域,早在商朝,江人在江亭即今河南正阳大林乡涂店一带建立了江国。当时江国弱小,其近邻还有息,黄、蒋、蓼、蔡诸国,其中黄国也出自赢姓。周武玉灭商后,南边的楚国逐渐强大起来,不断向北扩张势力,江国等小国纷纷依附于楚国,一直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23年楚穆王火江国,其国人以江为氏。江姓的历史有3500年以上,江国被灭后正式大批使用江氏也有2600多年的历史。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流人江姓的外族血液比较少,清朝以前,没发生过较大规模的外族加人江姓人群的事件。直至清初,北方的满洲人中开始出现江姓,四川的藏人土司中也有用汉族江姓的。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江国灭亡后,江人被楚国强迁于楚国内地的江亭,即今湖北江陵南的江北,成为楚的臣民。战国时期,江人后裔江乙出任郢大夫,郢,为春秋后期楚平王所建的都城,即今湖北江陵。这支成为楚人的江姓后来向南方移民,繁衍发展,最终在广西形成了江姓的一个重要聚集中心。一部分江人北逃人陈国,即今河南淮阳地区,后以淮阳为中心向四方散迁,其中一支向东北方迁移到齐鲁大地。
秦汉时期,江人主要活动于河南,山东、湖北,后来向西、北、南发展,河北、山西、安徽等地也有了江姓的足迹。两晋南北朝时,北方战火纷飞,政权频繁更迭,中原地区百姓大批向东南方迁移,江姓也随这股南移之风向江东移民,定居于会稽,即今浙江的绍兴这一时期是江姓历史上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最终发展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唐宋之际,随中原居民的多次南下移民潮,江姓进人赣浙闽广大地区,明朝进人台湾。
宋朝时期,江姓大约有2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2%,排在第六十五位。江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江姓人口的21.3%。主要分布于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这五省江姓大约占全国江姓人口的83%;其次分布于湖北,江苏、山西、广西、四川等省。全国形成了以江西为中心的赣浙闽皖豫江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江姓大约有4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3%,为明朝第五十九位大姓。宋元明600余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江姓人口的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快得多。主要集中于福建、江西、江苏、浙江、安徽,这五省江姓大约古江姓总人口的82%。福建为江姓第一大省,约占江姓总人口的21%。宋元明期间,江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和南方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福建为中心的闽赣苏浙皖的江姓人日聚集区。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江姓人口大约有369万,为全国第七十六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8%。从明朝至今600余年,江姓人口由40万增长到369万,增长了9倍多,江姓人口的增加速度远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宋朝至今1000余年,江姓人口的增加率呈∧形,主要分布于广东、安徽、江西,福建、湖北、四川六省,大约占江姓总人口的54.7%;其次分布于台湾、浙江、湖南、江苏四省,集中了江姓总人口的20.9%广东为当代江姓第一大省,占江姓总人口的12.4%全国形成了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多江姓、以北少江姓的分布局面。在近600年间,江姓人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相比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有一定的回迁,但向西南和南部地区的移动十分强劲。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堂号
江姓的郡望主要是济阳、淮阳。江姓的重要堂号有忠廉“忠廉”堂号典出北宋江灏。江灏,崇安人,宣和进士,授上高尉,高宗渡江,以勤王之功升建浦丞,统义兵捕盗有功,又官升柳州、象州两知州。为官又忠又廉,后人以“忠廉”作为堂号。
2、宗祠楹联
刻炬成诗;梦笔生花
文坛骄龙;望厓骠骑。
徙戎著论;止水鉴忠。
寻春得句诗无草;带醉栽笺必有花。
郑子出游,徒劳解佩;梅妃失宠,安用明珠。
3、族规家训
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
君之所贵者义也,臣之所贵者忠也。
兄之所贵者爱也,弟之所重者敬也。
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重者柔也,
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江姓族谱296部。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江姓历代名人144名,占总名人数的0.32%,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七十二位。江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65%,排在第三十五位:江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46%,并列排在第四十七位;江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53%,排在第四十三位。
江姓源远流长,人才辈出,尤其在文学领域和传统中医学领域颇有影响,远远超过其在人目中所占比例的位置。
历史上江姓的重要人物
西汉经学博士江翁;东汉名孝子江革;南朝齐名士江斅,梁诗人江淹,陈文学家江总;北朝北魏骁骑将军、文字学家江式;宋朝画家江参;明朝文学家江盈科,医家江时途;清朝经学家兼音韵学家江永,经学家江声、江藩,诗人江湜,音韵学家兼名中医江有诰,医家江之兰,安徽巡抚江忠源。
八、寻根探源与宗族名胜
游线一: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发源地)江国遗址
江国故地在今天驻马店市正阳县城东南45公里的大林乡涂店附近,当年的国土有约900平方公里。其都城位于涂店东北角,距离正阳县城40公里,南距淮河1公里。城池约有2.4平方公里,是一片地势险峻的高地,古称“凤凰台”,当地人叫他(烽火台)。西北角那座2000平方米的圆锥形土堆,曾是江国国君玩乐、纳凉的地方,古称江亭。遗址内的江氏始祖纪念碑,是亡国后的江氏遗民为纪念江国的始末两位国君江济和江贞而设立的。正阳县境内还有东汉石阙、汉代黄淑度幕、颜真卿书法碑刻等古迹。
交通参考:正阳汽车站乘坐公交车到大林,车程约一个小时,车票五元。顺道游:驻马店市遂平县城西25公里处的芽山风景区是一个造型奇特的花岗岩地貌区,有华夏第一盆景之称。
游线二: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江村)——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上晓起村)
(一)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江村——江氏聚居地
江村始建于隋末唐初,此地江氏开基始祖是江韶,其祖上,著名文学家江淹,是江氏始祖赢玄仲的嫡传后裔。1300多年前,江韶游黄山时,发现了这片枕山、环水、画屏的风水宝地,便定为江氏族居之所。江村因此得名。江氏宗祠飞檐重阁,集砖雕、木雕、石雕三大艺术为一身,古朴威严而有气势。江村历史文化展览馆内,保存的江氏族谱、明代祖画、家什实物,以及一些文史资料,都是江村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真实写照。
江村的地理位置独特。村型似太师椅,村后的金鳌山似椅背,象山、狮山分把左右,村中数十亩之广的聚秀湖,汇聚了由金鳌山飞流而下的双溪之秀。明清时代,在外经商成功的江氏族人,纷纷斥资建设家乡,江村渐入鼎盛时期。最多时有八座大祠。可见其后世繁衍旺盛,支系庞大。江氏一向重学,自建书舍有九座之多,藏书万册以上,族中人才辈出。今天,村内老街牌坊接踵林立,古民居错落有致,江村幽僻,虽历经千年沧桑,但古韵依旧。
交通参考:从旌德县城坐大巴到江氏宗祠,车程30分钟,票价4元。门票:48元。住宿:旌德县城住宿两星级标准件123元,普通标准间60—80元,大众住宿15元。顺道游:黄山和徽州古生态古村落群。
(二)江西上饶市婺源县上晓起村——江氏聚居地
清代两淮盐运使江人镜的祖居在婺源县晓起镇的上晓起村,这里村屋多为清代建筑,风格各具特色。其中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等官宅都很气派。宅内的天井、厅堂宽敞深进,大门口的三级高阶和门楼精美的砖雕,无不炫耀着主人高贵的身份。村中青石小巷,曲折回环,村头青石护栏的古道,古亭以及梁柱间的“高中(进士)捷报”,还有依稀可辨的“江氏宗祠”,显示了古村当年的显赫和繁华。从上晓起村往上可达江领,在那里能欣赏到婺源最美的景致——中山田园风光。
交通参考:在婺源东站乘坐到晓起的公交到站下车即可,票价20元。美食:蕨菜蒸肉。顺道游:徽州古生态古村落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