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0到100,这届年目标做对了什么?
今年是我第二年参加「跟永澄老师学做年目标」活动。还记得去年参加年目标的时候,刚开始信心满满,觉得一定要好好跟着永澄老师做一遍,然后到年底看到年目标达成的那个自己,肯定是非常令人开心的画面。
第六届跟永澄老师学做年目标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那一叠厚厚的打印资料,那一张张空白的工具表,那整整一天满满的时间安排,都让我望而却步。而且,当时我并没有同步听永澄老师的直播,选择了直播结束后听录播。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一整天下来六七个小时的视频,真的很难有动力一个人把它听完。可想而知,我那些极少的写了的任务表没好好思考,没写的更是一年都没有碰。整个年目标不说达成了,连自己当初设定的年目标是啥都忘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会怎么选?还会继续参加今年的年目标吗?还是觉得年目标对自己没用,干脆就放弃了?
我不知道别人的答案,反正我这个人有个人生信条是:怕什么就去做什么。既然,我害怕自己2020年年目标又做不成,那我还非要去跟它死磕一下,看看到底能不能成。然后,我就报名了第二期年目标。现在我能写这篇复盘,就代表着我已经把所有任务都做完了,也找到了让自己怦然心动的年目标。
从图片上看出来什么线索了吗
所以,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从去年到今年,从0到100,这届年目标活动做对了什么?我又做对了什么?
二、从充满理性的工具表到游戏化闯关,是什么让我不再害怕展望未来?
从整个活动的角度来说,最直观的变化是今年的年目标活动,永澄老师不再手把手的带着大家填工具表,而是分成7大核心任务模块,一一录制讲解视频,指导大家一个一个模块的去思考,最终制定出让自己怦然心动的年目标。
《游戏改变世界》这本书里提到了游戏的四大特征:目标、规则、反馈、自愿参与。永澄老师的这次年目标课程的改版,就完全符合了上面的四大特征。
-
首先,来参加年目标课程的人都是自愿来参与的,这个基调就奠定着报名的学员有了继续一起玩下去的基础。而且,去年的核心期待就是三个,不多也不少。但是,今年永澄老师强调核心期待可以是一个、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三个。总之,你是自由的,你有选择的权利。
- 第二,在开营仪式上放出的学员手册,已经把本届年目标活动的规则写得一清二楚了。 学员手册
-
第三,因为这次的年目标做成了训练营的形式,时间周期从周末集中的一天扩展到两个星期。时间的拉长,一个好处是能减少学员的认知紧张,不至于因为一天要做完所有的任务产生压力;另一个好处是永澄老师在这期间通过目标点评的方式,给学员们的年目标制定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
目标点评 - 第四,训练营设计成任务导向的模式,每完成一个任务就是完成了一个小目标,而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离完成年目标这个最终目标更近了一步。我就特别喜欢这种方式,一个一个小任务的完成,特别像玩游戏闯关,一关过去了,总想着开始下一关。总之,不打通关整个人就不舒服。而整个年目标的制定,就在完成一个一个的任务中不知不觉做完了。 七大核心任务
但是今年,同样的思想,永澄老师用另一种方式带着大家来思考,我一下子就想到了风险在哪?挑战在哪?可能的路径是什么?那么,永澄老师是怎么做的呢?
老师让大家拿出一张A4纸,左下角画上一个小人代表现在的自己,右上角写上自己的核心期待。在这两个点之间画一条弯弯曲曲、有波峰和波谷的曲线。把这张纸拿远了观察,想想可能的关键点有哪些?记录到波峰和波谷上。如果你并不清楚有什么关键点,那就画朵乌云,这些不清楚的地方可能需要自己去研究或者去请教高手。再想想在实现期待的这条路径上,可能遇到的怪兽(拖延、畏难、逃避等等)有哪些?也一一列写出来。
我其实是一个比较理性的人。画之前我还在想画个线而已,能把关键点、风险识别出来?但是,当我真的画出那条弯弯曲曲的线的时候,我还真的一点一点把写完了,当时我也不知道是啥原理。但是,现在想想,可以用认知科学的一个原理来稍微解释一下:大脑爱脑补。什么意思呢? 灵魂画手最后的倔强你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做题的时候,看见个空就想给它填满;如果看的小说正入迷,突然告诉你下回分解,你是不是特别抓心挠肝想知道最后到底怎么样了,甚至还会在脑海里不断猜测人物的命运?
那回到这个画图的任务,我觉得也是一样的道理。我看见那些波峰波谷,我就想给它填满;我看见上下两侧的空白也想给它填满。所以,大脑就在想到底会因为什么那些空白会被填满呢?顺着这个思路,整个路径就规划好了。
所以,我觉得今年的整个年目标活动做得最对的就是采用了游戏化的方式把原来集中一天的任务分成了一个个小任务,让初学者更容易上手,更容易做下去。
三、从用大脑思考到用心去感受,是什么让我怦然心动?
今年做年目标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核心的主题:找到那个让你在2020年底回顾过去一年,能够十分满意的、怦然心动的期待。 怦然心动去年找三大核心期待的时候,方法就是梦想时光轴里找出最想实现的三个期待。但是今年加了一个形容词「怦然心动」,整个人的力量立刻就上来了。我就会一直在想,到底哪个期待实现了会让我怦然心动?非做不可?
当然,刚开始的时候,用头脑思考惯了,惯性一下子转不过来,我以为的怦然心动其实还是大脑在思考,而不是用心感受找到的那个答案。但是,我觉得这届年目标非常棒的一点是,永澄老师每天会花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为大家点评年目标的制定存在的问题,帮助大家少走弯路,未来一年走得更坚定。
我就非常幸运抢到了一次永澄老师的点评。其实总共点评也就花了10多分钟的时间,但是永澄老师一眼就看出了我在年目标制定上存在的问题,非常一针见血的给我指了出来,并且给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做成一个什么事情,既能解决你自己的问题,同时还能给别人提供价值,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这个问题一出现,我整个人就有点激动了。我脑海里就有个小人在大声说:对对对!我其实是想做这件事,但是我不敢做!
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又开始了第三次思考(找永澄老师点评之前,我自己迭代了一次)。这次对于核心期待的思考,明显比第一次思考顺畅许多,我花了7个小时,一气呵成的完成了核心期待到目标的转化。做完之后,我就有一种特别坚定的感觉,人也特别轻松,就像眼前有一片乌云被吹散了一样。我想,这就是有个高手给你反馈的好处。因为他们见得多了,能够很明显的看到你存在的问题。而一旦问题被识别出来,去找解决办法就简单了。 高手指路,少走弯路怦然心动的目标有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去实现了。具体的实现方式因人而异。但是,在过程中,一定要记住下面这句话:
人生是:上帝视角下,持续闪耀自我价值,目标导向,面向未来的长期/多次博弈。
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情总是单次博弈的思想。这次失败了就完了;这次没考好就完了;这次没发挥好就完了......总之,只要是一次暂时的「失败」,就足以让自己怀疑自己,怀疑人生。进而上升到我就是不行、我就是不能、我就是一个XXXX的人。
但是,如果把时间线拉长,站在十年后来看今天,你还会觉得这件事让你痛不欲生吗?你还会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拖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畏难/......的人吗?你甘心成为这样的人吗?如果你不甘心的话,为什么要因为一次的不如意,就否定自己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可能呢?
所以,如果说本届年目标课程有什么使我一定要分享出来的东西那就一定是这句话:
人生是:上帝视角下,持续闪耀自我价值,目标导向,面向未来的长期/多次博弈。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人生是:上帝视角下,持续闪耀自我价值,目标导向,面向未来的长期/多次博弈。
最后,祝愿你我的2020年都能带着怦然心动的期待,收获十分满意的答卷。 十分满意再相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