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8.17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8.17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作者: 超级赋能王张胜萍 | 来源:发表于2020-10-14 18:11 被阅读0次

    8.17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说:学习好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丢掉了。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画了一个遗忘曲线,他研究表明,一天就能忘掉70%!但剩下的30%,保持时间就比较长。所以一定要复习,要写作业,才能丢掉得少些。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知新”,要靠全神贯注跟上,“温故”,不断地回头去复习,才能不把学到的东西丢掉。

    华杉七条读书法:

    1.一本不读完,不读下一本。

    2.每本书一定要读完。

    3.读书走神了,从走神的地方重新开始。

    4.读完一本书,如果觉得有价值,一定认真读第二遍。

    5.一些重要的书,每年读一遍。

    6.读两本、三本讲同一话题的书,会吸收更多,触类旁通。

    7.不要轻易去读一本书,慎重选择阅读对象。

    ❤️❤️赋能王解读❤️

    哈喽哈喽,大家早上好!

    日更演讲,成就梦想!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越付出,越富有!

    我们还是先来回顾一下昨天学习的内容。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在这一章里孔子指的是三种人,这三种人每一种都是同时具有两个缺点或者两个问题。两个问题叠加的人,孔子也搞不懂,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也是如此啊!

    由于这些词,我们定义不是特别准确,所以在理解的时候就有一定的困难。昨天通过几位战友的回馈,其实已经看出来了,就需要我们要反复的研读,反复的去琢磨,最好是能找出案例来对应一下,慢慢的去分析,去思考,效果可能会好很多。

    狂而不直。狂是狂妄,狂妄的人一般都会自认为了不起,比较清高,一般都会很直率,但是这种人如果说他直率做不到,那就拿他没办法。为什么呢?因为他不但要得名,还有得利,有小便宜他就占,精神自大,物质上也不吃亏,奸绞不直。

    昨天我后来举了一个例子,李白那首诗里面写的非常清晰: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比较狂,不要怕没有钱,尽管来,我们一起喝,我有五花马,我有千金裘。把马卖了,把袍子卖了,换酒喝,一醉方休。

    这就是狂而直的表现,如果说他吹了半天牛,最后让别人给结账,卖了别人的马,卖了别人的裘,那就是狂而不直。

    侗而不愿,这个人如果无知,他很憨厚,那还不错。如果既无知又莽撞,就会出现像无锡渣土车似的,带着那么重的车上高架桥把桥压垮了,自己死了。

    悾悾而不信,说的是一个人谨慎胆小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再不守信用,这样的人你说你拿他怎么办啊!

    好了,总结上一章,我们接着来学习这一章。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这说的是一个学习的态度问题。我们每天都学学学,到底学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

    孔子在这里说,学习就好像在追赶什么,恐怕追不上。即便是追上了,也担心又丢掉。

    关于这个,我们慢慢来给大家讲。

    打个比方,我们在上课,听老师讲的时候或者说今天我正在给大家讲,有的就会认真的听,努力的跟上,而你一走神儿就跟丢了。

    讲到什么地方来?脑子里好像也忘了,怎么办?继续跟,再听一听,多听两遍,把学到的东西跟上学到。

    今天全部听完了就全都记住了吗?当时可能记住了,但事实上第二天你再去回顾,不听音频,或者我不再看文章,你会发现70%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也就是学到的东西又丢了很多。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很简单,在学的时候要跟上,不要走神。走神也要赶紧拉回来,先学到手,最起码我知道了,这不算完,事后要复习,要回顾,要做作业,才会少丢。

    当然了,完全记住也不现实,我们把精华的部分记住。留下来,真正把它践行,成为自己的。

    大家想一想,我们现在是不是就是这样做的呢?

    比如说李笑来老师的专栏,从2020年元月一号开始,我们每天一章的学,学的时候我会给大家提问题,然后大家回馈。

    这就是每天一章的跟上,一节一节地跟着走。10月1号开始,我们又重新按音频版从头做,是不是在做复习啊?其实目的就是为了把这些东西真正的掌握变成自己的。

    另外大家一定要记住,学这个东西它是一个动词,是一个动态。学习它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们不要有一种概念,说这个我学啦,它就是我的了,我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没有的事儿。

    你会发现,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凡是这些有成就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好学。

    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不是说我上完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然后我就不用学了,可以高枕无忧了,没有!

    学无止境!越是这些有成就的人,越是一直在终身学习的人,时刻在保持进步。

    你比如说读书,读了这本书还想读下一本书,学了这个还想学那个,不断在充实自己。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是如果说我们不再学习新东西,那些旧的东西就会被我们遗忘。

    第二个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不再吸收新东西的话,别人都在吸收,我们就远远跟不上形势。

    南怀瑾老先生在说到这一章的时候,特别强调,对于中年以上,我们这里边肯定有少年,就像慎独,他们属于年轻的,那还有30多岁的中年,或者是像我这样岁数稍微大一点的人,更是如此,不要认为自己已经有了一点成绩了,就认为自己都对了,不努力了,这样的话肯定也是会被淘汰的。

    怎么样才能不被淘汰呢?就是每天阅读,每天和别人交流,保持思想的灵活。

    今天在300字的导读里面我们提到了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画了一个遗忘曲线,我发给大家看一下哈。

    就是随着时间的延长,我们的记忆遗忘的东西会很多,最后留下的东西其实寥寥无几了,所以说需要复习,关于这个我就不讲太多了哈。

    接下来给大家讲一讲,华杉总结的七条读书体会,我一条条的给大家分析一下,然后大家择其善而从之。

    第一条就是一本书不读完,不读下一本。

    为什么呢?假设咱连一只兔子都追不上的话,同时追几只兔子怎么追啊?这个比方也很好。

    这一点曾国藩做的比较到位,曾国藩读书就是这样,一本书不读完不读下一本,这里大家注意,说的什么书呢?主要是圣贤书,就是比较有分量的书。

    第二条说的是每一本书一定要读完。

    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都说爱读书,号称一年读了多少本,但真正认真读完的有几本,恐怕一本也没有,只是简单的翻一翻。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的翻一翻,其实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这里很多人就会说,有很多速读法,就像在剽悍江湖,他会一天让你读一本书,其实那种读书法更多的是针对工具书。

    这些工具书说白了,它就是讲一个词,你比如说刻意练习,写了好几百页,无非就是在反复的跟你讲,举了很多很多例子,脉络你抽出来以后,也无非就这几条,知道就可以了,往里填故事就可以了,提纲契领。

    而对于像我们论语,道德经这样的书,我们要用一生来读。

    第三条就是读书和上课一样,也会走神儿。

    这点我想大家都是有体会的,因为我们的注意力真的是很宝贵,也很容易走失。

    正说着话突然想别的事儿了,正读着书突然想起别的事。

    往往看着读下去了,其实什么也没记住,意识到问题以后接着回来,回到我们走神的地方重新读,这样的话,确保精华的东西都能够被我们吸收,而不是一晃而过,看似学了,但其实啥也没学到。

    第四条就是读完一本书,如果觉得有价值,一定要认真读第二遍。

    按照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来看,读一遍只能收获25%,读两遍,第二遍再认真写笔记的话,才能收获50%。

    这一点我也是深有体会,不管我们是读一篇文章还是读一首诗,读一本书,如果你真的认为好的话,一定一定要多读几遍。

    最少多读一遍,因为第一遍的时候,对于你是完全是新的,很多东西猝不及防的突然涌进来,我们会蒙圈的,真正能理解的没有多少。

    第二遍的时候,其实你已经有了印象打底了,不再陌生了,就可以慢慢的去品味,去体会了。

    这个时候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好好的去把它弄清楚,搞明白,你会发现其实得到的远不止比第一遍多一倍,甚至要多很多。

    我现在每天和大家解读论语,说实话在解读之前头一天,我是反复的看多遍。我以前给大家说的话,南怀瑾的,华杉的,樊登的,包括《学庸论语》上的,还有我自己的思考N多遍。

    讲的时候我把它讲一遍,事后我还要认真地把合成的音频听最少一遍两遍,甚至三遍五遍。

    秋艳把文字整理出来以后好了给我,我再校对一遍,抽时间我还要再看一遍,有不懂的地方,像昨天舒颜提的问题,土芳做的回馈,我还要再反复看一看,到底我掌握了没有?

    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真正的把它理解透彻,否则的话,有多少东西我们能够过目不忘呢?能够一学就会呢?其实只是别人的东西罢了。

    第五条就是一些重要的书每年读一遍,因为你的经验在增长,而能从一本书中吸收多少是由你的经验和认知水平决定的,每年自己的认知水平都在提升提高,每读一遍吸收的东西,他都不一样。

    这一点我也是深有体会,特别论语,以后我会多读,长期读。

    其实读论语,我在七八年前就系统地读过。在三四年前,2017年的时候,早晨起来,每天我会读一篇,不是一章,比如说第一篇学而篇,第二篇为政篇,每天早晨读一遍,那也是学了好几遍呢!

    今年又带着大家系统的来学习,这样印象才会越来越深。而每一次读我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绝对不是简单的重复而已。

    第六条就是读完一本要找相关的其他的书来对照学习,触类旁通,读两三本讲同一话题的书,会理解更多,这能触类旁通。

    这里我说一下,我现在给大家讲论语,我也多次给大家讲过,我学南怀瑾的,又看华杉的,还听樊登的,又去参考《学庸论语》上的,为什么呢,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学习就要广泛的去吸取,然后我们去归纳和总结,择善而从,择不善而改之,多个侧面的去全方位的了解。

    第七条其实应该是放在第一条,就是不要轻易去读一本书,要慎重的选择阅读对象。

    这其实也很好解释,就是我们往往说这本书不错,我读一读吧!那本书不错,我读一读吧!

    事实上你发现不错的书很多,但你真正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去研读吗?往往会有开头却没有结尾,读了两页就读不下去了。

    特别书多的时候就会出现知识焦虑。不知道到底该读哪一本儿?到底该怎么读?那怎么办了?

    就需要谨慎的选择我目前最需要读什么书,在这上头下狠工夫,其他的可以翻一番,涉猎一下,稍微了解了解就可以了。

    华杉他的做法就是轻易不买书,买了就一定要读,否则就会出现很多人书橱里面一厨子书,显得很厉害,事实上他真读的没有几本,这样其实是有一点自欺欺人。

    华杉的给大家解读完了,再提一下南怀瑾老先生给我们的一句忠告,那就是读书到最后的话,可以读一些反面的书,或者我们不太认可的。

    这样的话,从正反两方面来了解,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我们心里也有个数,但是要记得不赞同他,我也去读他,读了他,我依然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被他带偏了,这叫高手。

    好了,时间也到了,在简单的归纳一下,学是一个终生的事业,一个是要及时跟上,学到手,到手了以后也要时常复习温习,别都忘了。

    只有终身学习和成长,我们才会勇立潮头,否则就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明天早晨六点半,我们来继续学习下一章。向孔子的偶像来学习尧舜禹汤,文武周公。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具体什么意思呢?我们明天在详细解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8.17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iw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