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的《异乡人》

作者: 我就是张亿万 | 来源:发表于2016-07-25 23:08 被阅读165次

    我知道这个世界我无处容身。只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

    封面的一句话和那个叼着烟的男人,让人觉得这一定是个放浪不羁的人。没错,翻开书,我只看了第一句话就被吸引进去:

    “今天,妈妈走了,又或者是昨天,我也不清楚、我收到了养老院的电报「母殆。明日下葬。节哀顺变」这完全看不错个所以然。也许是昨天过世的吧”。

    我实在想不错这是多么冷漠的人,把自己母亲的死说成这么自然的陈述句。轻描淡写的相在说一个和自己没有一点关系的人。

    然而他真的是一个对任何事都极其冷漠甚至是冷血的人吗?他像经理请假时是这么说的“他没有回话,这让我觉得自己有点不应该”。看都这里我更加气愤,这样的一个人,对母亲的葬礼显得无动于衷,却对经理怀有抱歉。让人实在理解不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

    他对母亲好像没有爱,也没有抱怨,更谈不上恨,他只是冷漠。但是这份冷漠,让所有的人都觉得太不应该了,实在是没有任何道理。

    “妈妈在养老院期间,过去一年我几乎没来看她。再加上来一趟我的整个周末就泡汤了,更别提还的买票,赶公交和花上两个小时的车程”。

    有点可笑对不对?去看自己的母亲,竟然还在算计着,买票、赶公交,但是作者后文又提到,“我和妈妈几乎没有什么话可聊,有时很长时间都没有一句话”… …

    在葬礼上作者是这样说的:

    门房气喘吁吁的跑来,想打开棺木,让我见最后一面。被我制止了。

    “你不想看她”?

    “不想”

    “为什么”?

    “不知道”

    不知道,就是对母亲的死没有任何感觉。面对着母亲的棺木默尔索先生更感兴趣的是“黄昏的柔美阳光填满整个房间,两只大胡蜂停留在天窗上,嗡嗡地叫”。


    从葬礼上回来的第二天,我照常一样去游泳,邂逅了一个女人,跟她看电影然后上床。就这样,这个葬礼,这个他母亲的葬礼就过去了,他观察街上散步的陌生人都比回忆他母亲感兴趣。

    加缪描写的默尔索让我想起来鲁迅笔下的阿Q,只不过阿Q还有他所谓的“精神胜利法”,而默尔索,一直都像是一个局外人一样,看着自己经历的一切。

    他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甚至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他对人生的思考仅限于当时当下的情绪。自己母亲的生命,他把那个想嫁给自己的女人称作情妇,他跟朋友交谈,却好像并没有投入什么感情,甚至到最后自己要被送上断头台时,都出奇的自然,好像这一切都是发生在别人身上。


    小说的名字《异乡人》,作者以第一人称方式讲述了这个年轻人,对周边发生的所有人和事异常的麻木,好像对他有感觉的就只有那闷热的天气和耀眼炽热的太阳。从故事开始到他被抓进监狱好像只有两个星期的时间。这本书很薄,用不了一个小时就能读完,事情也很简单,整本书到处都是作者的想象,母亲的过世并没有比路旁散步的行人更吸引他的注意力。

    所有人都知道,人生并不值得走那么一遭。

    一个人死在30岁和70岁并不十分重要,因为无论如何自然有其他男女继续活下去。所以在审判长宣告他将要被斩首示众,并问他是否还有话说时,默尔索思考了一下说“没有”。但是,他最后改变了。所以他写道“尴尬的是,一想到那可多活20年,强烈的欲望在我心中翻腾”。

    我读《异乡人》的感觉像是一个处在叛逆期的孩子,他不喜欢这个世界,觉得这个世界所定下的种种规矩,跟我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自己的父母和朋友,自己明知道不能讨厌,可又喜欢不起来(别急着反驳,每个叛逆期的孩子,都有那么一段时期)。直到自己走过那段时间,才发现自己当初是多么幼稚。当他终于知道他爱他的妈妈,这种爱无与伦比时,才发现已经没有机会再来表达自己的爱了。可是有的人就偏偏是犯下了不可逆不得错,才知道长大的太晚了。

    “许久以来第一次,我想起了妈妈…与死亡靠的那么近的时候,妈妈必然有种解脱之感,而准备重新活一次。这世上没有人,没有任何人有权为她哭泣。我也像她一样,觉得已经准备好重新再活一次…在布满预兆与星星的夜空下,我第一次藏开心扉,欣然接受这个世界的冷漠”…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异类的《异乡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kn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