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亲戚本来就是一件麻烦事,客人舟车劳顿,主人费心招待。但是麻烦事做好了就亲上加亲,做不好就真麻烦大了。
公公婆婆到县里去住了,每年过了五一,他们就到县里的山沟过田园生活。一间房子,一个菜园,没有都市的污染和嘈杂,只有乡间的静谧和惬意。东北来的老太太,前半生天天做农活是为了生计,老年来干农活是为了娱乐。没有什么能够代替他们的田园生活。节假日有空时,我们也会到县里过两天舒适安静的田园生活,帮他们维修一下电器 ,调适一下wifi,带点水果,清洗一下抽油烟机等等。我们每次到来都令公公婆婆十分开心。
今年端午节,小姑子带着姑娘看望公公婆婆,去县里之前要现在我家过夜。多年未见,自是十分欢喜。小姑子糖尿病多年,人比黄花瘦;外甥女21岁,女大十八变,曾经的假小子变成了大美女。
第二天待她们吃过早餐后,我就忙乎着收拾家务,小姑子在我身边闲聊。可能是表达一下歉意,她说了句“嫂子,谢谢你这些年替我们照顾爸妈”。一句感谢话却令人难受,都是子女,都有孝义务。我们照顾是尽我们的孝, 怎么就成替你呢。我心里不痛快,就怼了她一句,我们在身边我们尽我们的孝,你们离得远就尽离得远的孝吧。就是父母只有你哥,那他也得尽孝啊。
这些年,小姑子一不给父母养老钱,二也不给父母买吃穿。我们体谅她日子过的不容易,从来不计较这些。但不论身处何种境遇,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孝,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离得远就多打电话,给老人寄点生活用品。老人并不在乎东西的多少和贵贱,在乎的是那份孝心。
小姑子去了县里不到一天,就被婆婆唠叨。小姑子是家中老幺,公婆不娇惯也会多疼爱些。小姑子总给婆婆带来麻烦,惹婆婆嫌弃。婆婆嫌弃她到点了不起床吃饭,嫌弃她饭后不及时收拾,嫌弃她不及时参与家务,嫌弃她不到菜园子干活,嫌弃她只会躺在沙发上看手机。人到中年,该有个中年人的样,在父母面前不能再做小孩等待父母宠爱。看望父母不是向老人撒娇任性添麻烦,而是展现感恩孝敬和体贴。小姑子的麻烦在婆婆这里始终无法平衡。
从外甥女身上,我可以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到亲戚家拜访怎样才能让主人觉得舒服呢?这个问题从反面的案例可以找到答案。比如中午顶着炽热的大太阳,到超市买食材,为他们做一锅麻辣烫。外甥女全程不参与做饭,吃饭时等弟弟准备好一切后上桌, 饭后不帮忙收拾,一句感谢话都没有。下午给她准备了水果拼盘,吃过后盘子都不送回厨房。洗过澡后吹头发 ,满地都是掉落的头发,也不收拾整理。这样的客人确实让主人没法高兴。
走亲戚是给别人添麻烦,既然如此避免不了,就尽可能地减少麻烦,多给别人带些好处。人的本性是趋利避苦,在各种关系中也是如此。要处理好亲戚、朋友的关系,就要给别人带来好处,减少麻烦。到亲戚家做客,一定要做好流程管理和细节管理,多表示感谢、物归原位、保持整洁,出门随手关电源,积极参与家务,能用自己所长帮亲戚 解决些生活小问题。生活中有了好习惯,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给自己加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