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孔子一生主张的是爱和儒家还有礼乐,在孔子看来,仁爱,就是拯救世界的“速效救心丸”。可仁爱真的有用吗?对于这个问题,墨家、道家、法家、他们都不赞同。
在墨子看来,这个世界需要爱。可是,墨家不是不赞同孔子的说法吗?在墨子看来,这虽然都是爱,但一个是仁爱,一个是兼爱。墨子认为儒家那些说法全都是江湖骗子。比如有一个故事,孔子就打了自己的脸。“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在我看来,孔子的这句话是不对的,在这里我和墨子一样么反对他的这个说法。因为在我看来,打个比方,如果自己被困牢狱里,有人给你送来食物,但这食物只是简简单单的烹饪了和炒了一下,这时难道你还要遵守这个理法?选择饿死吗?所以孔子这个说法并不对。我和墨子的看法是一样的。话题现在转回来,那么仁爱和兼爱哪一个对呢?对于这个问题,现在还不能下定论。
但是在庄子看来,仁爱和兼爱都不需要,真正需要的是不爱。首先,庄子和墨家是一样的,在他看来,礼乐也是虚伪的。并且庄子和墨家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喜欢编故事来嘲笑儒家。在庄子看来,这乱世的罪魁祸首是三皇五帝。这也就叫:“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所以才得出结论,无德才有德,不爱才有爱。所以庄子看来,一个好的国家,根本不需要救。所以庄子主张先救自己后救别人,最后再去救天下。这句话也就叫“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在我看来,我赞同庄子所说的,因为如果一个人身处在悬崖边,而这个悬崖边马上就要塌了,可悬崖下边挂着他的朋友,那么在这个时候,如果他选择继续在那里,救他的朋友,那么两个人可能都会死,一死换一活,那岂不是更值当?所以先救自己,再想着去救别人,这也像我们现实中的一些问题,先管自己,再管别人。
那么韩非对于这件事,他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很简单,他的态度和庄子墨子一样。反对仁爱,反对礼乐。但是庄子喜欢讲故事,墨子喜欢讲逻辑,而韩非既讲故事,又讲逻辑。在我看来,他就属于圣人那一层面的人。而庄子和墨子仅存留在理性层面。韩非主张的是矛盾,他讲的矛盾故事都非常的有名,比如说“自相矛盾”和“秦伯嫁女”和“卖椟还珠”。在韩非看来,仁爱和礼乐就自相矛盾了。就比如说电视剧,电视剧里永远不可能有两个女主角,或者男主角。因为剩下的人都在为第一主角来做陪衬。所以说有了仁爱就不需要礼乐了。并且韩非认为兼爱、仁爱、礼乐、都没有用。爱不但没用,还会误国。所以韩非举起的是庶人剑。
所以说孔子推崇的仁爱,它究竟有用吗?我的观点和韩非是一样的,仁爱兼爱都不需要。因为爱不一定真正的能感化一个人,比如说那些犯罪分子,他明明拥有着很好的家庭,可他们却被欲望所吸引着。所以爱最大的敌人就是欲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