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老物件都有它的来历。
比如,那个菜板,是三十年前姐夫从他们南方坐汽车,转火车,几天几夜,老家背来的,据说还是越南进口过来的,但是什么材质真不知道,至于是不是个什么进口不进口的,也无所谓,重要的是工作了这么多年,依然没有退休的迹象,虽然中间已经被磨损的凹陷进去了……
那把菜刀,天呐!还有锅铲,汤勺,在它们的把柄处,都被爸爸用透明胶带纸缠了一圈又一圈……新的家伙什儿好几套崭新的扔在那儿,没人用,即便谁心血来潮用了一两次,下次就又习惯性的抄起了旧物……
那个排气扇,哈!必须算是稀罕物!现在除了外面的小饭店偶尔还能见到,估计其他地方已经绝迹了。
97年,爸爸分到这套房子装修时,他们一起的还有个同事叔叔,两人不知道怎么想的,心血来潮,自己设计安装排气扇。
那在当时,还是很高级的。并排两个,上面又有一个那么大的铁皮罩子罩着。
那会儿煤气刚在太原开始普及,很多地方使用的都是煤气罐。
煤气管道接进小区,哦!那会儿不叫小区,叫家属院,叫基地。又是新房子又接入煤气管道,要多高级有多高级,要多干净有多干净,别提多美了!
加上这两个排气扇在厨房保驾护航,试问油烟还想跑哪儿去?
那时市面上可能是已经有了排油烟机的,大概那会儿的油烟机太高级吧,属于奢侈品之类的。
反正家里即使用的是排气扇,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后来,随着岁月的变迁,时代的进步,排油烟机一代又一代的更新,无数次动员爸爸妈妈换上新武器,无论使用什么招数,都撼动不了爸妈的决心,一年左右就要换个新的排气扇,爸妈也乐此不疲,反正排气扇又不贵,常用常新。
妈妈去世后,又做过几次爸爸的工作,没用。直到开关插座彻底坏了一个,也不再修,只是拿个早以前的地板革挡住,也不让拆除安装排油烟机,无奈,我们只能彻底放弃。
爱咋滴咋滴吧,爸爸喜欢就好!
饭厅墙上挂的几个玉米杆的篦子,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常用之物,专门用来排放饺子,擀面之类的食物。
多少年了?已无从考究……
饭厅的几个铁皮桶,还是当年在格尔木临下山时,爸爸和他们的几个同事共同找下属单位要来的铁皮,并让他们手工给敲的专用米面桶。
放到现在,不知道算不算腐败?哈!
其实,挺想不通的,那桶有必要敲那么大吗?五十斤大米放进去都绰绰有余。为什么不等到来了太原再敲这米桶?完了还要从那么遥远的地方运送过来……
不过公公家也有一个和这差不多,大小也差不多的米桶,但是只有一个。什么时候弄的不知道,那个年代的产物是不错的。
大概是,在八十年代,物质还是比较匮乏的,虽然已经不吃粗粮,但粮食还是凭票供应的。米面满仓,心里不慌。大概应该是这样。
只是这桶此时此刻,完全已经没有了它用武之地。米面一个桶足够,那俩桶完全成了存放杂物之处,不过,杂物也是需要安身之地的,不是么。
这些年,我也开始慢慢尝试理解父亲这辈人。
上一代人,都是从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过来的,节俭是美德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从小就是受这样的教育过来的,并且也是自己小时候亲身体验经历过的。你让他们一大把年纪了,非要改变消费观,那不是在难为他们。
人老了,还有恋旧的情怀。
尊重父辈们的价值观,顺从他们的心愿,大概是对他们最大的孝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