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爸爸这里,每当看到厨房这两个承载着历史的暖水瓶,就想着,一定要有篇文字记录它们。
![](https://img.haomeiwen.com/i18848458/86fa173588679101.jpg)
当我拍下它们,转眼又看到这上世纪的碗柜,跨越千山万水的菜板,别具一格的排气扇,自制的米桶……哪一样都有它自己的一段故事,哪一样都值得被记忆。
![](https://img.haomeiwen.com/i18848458/21d4ec186b449694.jpg)
瞧!上方这浅绿色的碗柜,打自己有记忆开始,这个碗柜就陪伴着我们。
当然,最初它并不是这个颜色,至于曾经是什么颜色,大概穿过黑色的衣服,可能还被换成过黄色的?浅绿色大概是在97年穿上的,自此再也没有更换过。
那是上世纪的一九七六年冬,母亲带着我们姊妹四个随军,和当时还是军人的爸爸团圆时,爸爸单位给配发的。
随着碗柜一起配发的,还有一个铁皮柜子(左下角米桶的下方),一个圆形饭桌,六个条形板凳,一个一米五,一个一米二的床,还有一个八十公分的,部队专用的单人床,那会称之为钢丝床……
这些东西随着我们家转战南北,从最初的四川达县(后改为达州),后来到青海格尔木,再到山西太原,挪了几个地方,也搬了无数次的家。
现在仅就剩下了碗柜和铁皮柜子,还有那个至今爸爸仍然在使用的双人床。我们对它们不离不弃,它们也忠诚的尽职尽责,任劳任怨。
碗柜仍然觉得非常好用。或许是有了感情,我们总是如此念旧。至今除了油漆斑驳,看着很古老,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里面有两个隔板,上下就是三层,然后没有任何隔断,也不加什么沥水篮之类的劳什子,宽敞的很。这样豪放的空间,各式各样盘,碗,碟儿……尽情安放,随你怎么高兴怎么来,惬意的不是一点两点。柜门还是百叶窗形式,里面有纱窗,既透气又干净。
如果说妈妈是恋旧节俭,那爸爸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任何东西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碗柜上面立的一根小棍子(遗憾没有把照片拍全),那是煤气热水器的的管子要伸出窗外,因为距离窗户太远,管子太长,爸爸不想为此花钱大动干戈,同时又为了安全,就找来一根木棍权当支撑。上面的管子本身也不粗,又是圆形,如此一来,小木棍的截面和管子的接触面就有些小,颤颤巍巍的。好在那里平时并没有人能碰到它,十几年来一直安稳无恙。
曾经多次有过想把它们更新换代的时候,为的就是想让爸妈在有生之年也能享受现代化带来的便利或者愉悦。无奈爸爸妈妈同时断然拒绝,说的多了,妈妈就说:你们想换,等到哪天我不在了,你们想怎么换就怎么换……
如今,妈妈离开我们已经第七个年头了,反而早已没了将它们丢弃的念头。
(看到厨房的这些老古董,就有停不下来的想法,哪个也不愿遗漏。于是,慢慢回忆,缓缓记录)
早上就收到一条消息提醒:锁文解除了!
稀里糊涂被锁,稀里糊涂解锁!
以此为证,我也经历过,嘻嘻!
不过以后还是要引以为戒。
![](https://img.haomeiwen.com/i18848458/65449dcb48af5c2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