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5印巴餐馆

作者: 多多鱼555 | 来源:发表于2018-12-05 16:05 被阅读2次

    印巴餐馆

    南半球的雨大多是骤雨,来的快去的也快,来的凶猛,去的温柔。但在下雨之前它总会虚张声势一番,所谓风雨欲来风满楼,用来形容这里的天气一点也不为过。    可能是下了雨,风太大的原因,从早上到中午一直没有电,没办法自己做饭吃,我们就出去找食。我们知道的小餐馆也就是坡哥在的时候领着我们去的那个,印巴人开的,所以我们称它为印巴餐馆。

    在这里做水泥生意的赵老板曾经跟我们讲过,印巴人在这里做生意很厉害,因为他们内部很团结,就把这里所有的生意都垄断了,像大米,食盐,食用油和其他百货,甚至还有其他进口货,而中国人只能在这里开开中国超市,卖卖国货,消费者大部分也都是中国人。

    印巴餐馆坐落在贝拉一条主干道的一边,它并不是很大,但建造的却很有当地特色,因为它把一颗古老的树木容纳进去作为支撑,和贝拉这个城市的整体环境很融洽,仿佛就在这里土生土长了很多年。因为用餐的价格还算合理,中等阶层的人是这里的常客,我们也是这些中等阶级的一员,所以常常来光顾。

    我们把莫桑比克的人按经济收入划分为三个阶层:第一个阶层为富豪,他们住着大别墅,开着豪车,雇着佣人,但这些人大部分是外国人,只有一些头脑精明的本地商人成了富人;第二个阶层是中产阶级,这些人通常是政府官员、教师、公司职员,拿着丰厚的工资,日子也能过的有滋有味;第三个阶层便是平民了,处在社会的下层,目不识丁,又没有一技之长,只能靠给别人打零工赚钱养家,因为临时工作并不稳定,加上工资微薄,所以他们的生活也是常常捉襟见肘。

    我们到餐馆时,里面并没有很多客人,只有一桌已经吃完要走的人。因为还不到他们当地人的饭点,他们当地人的用餐时间是下午两点左右,所以老师们通常的下班时间也是在两点。

    我们走到最里面用很不流利的葡语跟服务员沟通:“我们要三份鸡腿套餐。”

    “好的。”服务员收到命令以后便开始帮我们准备饭食。

    这家餐馆的套餐大多是一块肉配上一些薯条和蔬菜沙拉,或者肉加米饭。因为我们都是女孩子,胃口比较小,所以我们到店以后大多选鸡肉加薯条和蔬菜。饭的口味还可以,鸡肉比较细腻,薯条和番茄酱是绝配,蔬菜和沙拉酱也是绝配,这是每次我们出来开荤的必点食物。

    除了环境没有那么理想之外,饭食还是很新鲜的。薯条是员工端到后面的厨房现炸的,蔬菜是现切的,还能闻到生菜脱水的清香,鸡肉也是刚刚卤好的,所以为了开一次荤,我们最起码也要等上半个小时。

    因为餐馆本来就很小,我们不得已只能坐到靠近门口的位置。车一过,尘土飞扬,桌子和椅子上立马落了一层土。它并不是单纯的土,而是混合着油污的土,黑黑的又黏黏的。印巴餐馆的员工待我们总是很热情,也许我们是这里不多见的外国人。当我们受不了路边的灰尘而决定把桌子换到里面去时,服务员连忙做了一个制止的动作,然后跑过来帮我们做。因为在印巴餐馆吃饭的次数多了,总能得出一些“自以为是”的经验。我们平时去吃饭,基本上点的都是相同的套餐,花费是495M,但有一次却是450M。我们感觉很奇怪,为什么吃同样的饭而价格却不一样?我们纷纷猜测大概是服务员在其中揩油。另一个细心的朋友说,上次给我们结账的和这次给我们结账的并不是同一个人,上次给我们结账的那个人是这家店的老板,给我们打了一个折扣,所以价格上有些初入。

    奥,原来是老板啊!在这边,印巴人对中国人也是很友好,很热情的,这估计与历史有关系吧。听说当年因为毛主席对他们帮助很多,他们就记住了中国人的好,所以中国人有困难,他们都会伸出援手。之前坡哥说过,这个小餐馆前方不远处还有个小百货超市,也是印巴人开的,他们以前曾经去过几次,但是每次买完东西,他们总会额外送一些糖果,坡哥他们不好意思接受,渐渐地便不去了。

    这两天读到杨熹文写的她在国外生活的经历,中间也有提到热情的印度人给她糖果的事,大概每个开店的印度人都喜欢用甜甜的糖果来表达自己对中国人的喜爱与友好吧。

    在外面总能遇到一些热情又善良的人,让我们收获一些美妙的感动。虽然回国已有半年,但仍时时想念这家餐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12-05印巴餐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rw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