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做一件事,是聪明人的笨办法。聪明的人选择去持续做一件事,是因为意识到战略比战术重要,思路比技巧重要,成长比成功重要。而保证这件事能够持续主动的做,需要笨笨的坚持和执行。
回顾一下自己有没有持续行动的经历,大部分人除了不得不“坚持”的工作和生活,几乎没有。没错,他们会说,我们的工作生活已经很累了,休息的时间只想放松一下,修复疲惫,顺便存储明天的能量。
主动的人改变命运,被动的人改变年龄。持续行动这件事还是不属于思想和行动上被动的人。属于那些对变化有好奇心,能够主动思考的人。同时,持续行动对三分钟热情的人来讲,就是一个大坑,不要轻易尝试,否则会制造一个个从入门到放弃的故事。
阻碍持续行动执行的原因,一个是投入和收益无法预估,要做多久,收益是什么,事先我们不能准确预期。
这使我们往往高估一年的收益,而低估三年的收益。一个持续行动周期,也应该设定在三年左右。为什么是三年?
首先是基于意识,回顾一下我们受教育的过程,从初中开始,一般一个人生阶段都被“设定”在3-4年。也就是说,基本上我们有这样的共识,成长的一个周期,3-4年是比较合理的时间长度。这个时间长度,足够我们完成阶段目标的学习和积累,发生质变的必要条件已经具备。
其次,尽管某些事情可能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完成,我还是倾向于量化这个冗长未知的时间,将它切片,3年为一个周期。也许,很多目标3年的投入远远不够,但经历过这个时间单位之后,问题和收益都会很显著,能不能符合开始的预期,基本我们能够形成判断,幸运的话,这个用时甚至更短,如果判断正确,剩下的时间都是奖励,反之也可以及时止损。
一年是一个直观感觉不长也不短的时间段,如果打算长线做一件事,一年时间是不够的,有时甚至都看不到什么效果。而人性又是急功近利的,如果一件事情花掉一年时间没有收益,基于线性增长的思维我们预估,按照这个速度,可能达到目标的时间会非常漫长。
而实际持续做的事情,一般都具备复利效应,收益曲线是指数的,一开始平缓,比线性增长要慢,从某个拐点开始,会呈指数上升,这是反直觉的。我们用线性思维去预估,低估会是必然的,也就是说,达到某种不可思议的收益,用时往往比我们的直觉上要短很多。
另外一个阻碍持续行动的原因,是陷入了被动完成的陷进:忘记了重点是做事,让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而不是“完成”,昨天完成了今天没有完成不行。成长的道理那么深刻,持续做的例子那么励志,成绩带来的利益那么诱人,坚持一件事情会怎么样的好奇心时刻在驱使我们开始这些事。可是,有些人掉进了感动自己的奇怪圈圈里,技术上主动了,战略上依然是被动的,持续的做一件事情,被活生生演绎成了完成每天的作业。
这其实还是没有理解持续做这件事情本质,这么做的人对持续做的理解是,只要我保持不中断,时间一长,就必定会达到我的预期。眼里只有目标忘记了还要好好走路,被利益支配了而不自知。
这时候就要重新考虑一下,打算持续做的事情,是怎样一个事情,是为了让自己更具价值,体会成长的喜悦,还是为了收获一点财务回报,这需要我们诚实的面对自己。遗憾的是,被自己感动的人往往入戏太深,会拒绝主动思考,更别说是质疑了,他们很难把自己再抽出来。
持续做一件事,除了克服一些困难保持“持续”这件事,更重要的是在“做”,把每天的事情做好,做这个动作,是主动积极完成的,是愿意克服困难不断学习、改进的。结果的意义,是检验每天的事情做的好不好,在这个过程里面,有没有改进缺陷,有没有做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