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梅璋追思师恩寻访到竹墩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59068/0f66544de72da7ea.jpg)
(与访竹墩村书记、会长合影)
今年端午前的两天,陈梅璋与沈尹默孙子沈长建一行驾车从上海赶往湖洲竹墩村沈尹默的祖籍地。一是,追思和了却乡愁。二是,应邀参观在建的“沈氏宗祠”。
我们一行到了竹墩村,受到了村里的童书记和“吴兴沈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沈庆跃的热情接待,双方一见如故聊得甚欢。
会长沈庆跃讲,“吴兴沈氏”文化的发扬光大,沈尹默是关键人物,现在沈尹默的孙子沈长建来了,关键人物后继有人。童书记讲,沈会长所言极是,现在加上个沈尹默的关门弟子陈梅璋老师,“吴兴沈氏”文化的传承更是如虎添翼,你们俩位真是“及时雨”。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59068/41bd521afa6689ba.jpg)
(左二童书记、左三陈梅璋、左四沈会长、右一沈长建)
中午童书记请我们品尝了竹墩村的家乡菜,村里的有机疏菜,散养的土鸡,运河里的鱼,我可不是在做广告。陈梅璋老师边吃、边赞不绝口,连吃了三碗竹墩村的大米饭,以实际行动答谢了主人的热情款待。
在江南的梅雨季节里,老天爷当天也算开了大恩,午后天空晴朗,阳光明媚,书记和会长陪同我们参观了沈尹默祖上的承志堂,在建的“沈氏宗祠”,竹墩古村十景。我们被当下竹墩村的景观所吸引,房前屋后鸟语花香,河水从上了年纪的石板拱桥下流过,祠堂、庙宇绿树成荫,景色怡人,使我们流连忘返。
我们一行边走边聊着,来到了村口的牌楼下,童书记邀请沈长建和陈梅璋俩位参加牌楼“吴兴沈氏”牌匾的上牌仪式。沈长建说,今天来竹墩收获不小,“吴兴沈氏”文化定能兴旺发达。陈梅璋说,今天看来是个黄道吉日,天公作美,竹墩“沈氏宗祠”将名留千古。上好牌匾回到村里,村委会的会议室里,早已把笔、墨、生熟宣纸准备好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59068/18f830903de34c7e.jpg)
(上“吴兴沈氏”牌匾仪式)
陈梅璋老师挥毫泼墨——先是,“沈氏故里”四个大字,落款,梅璋。其次是,“水韵竹墩”。一连写了七张还是八张我忘了,最后一张是为会长沈庆跃所写,“书声琴韵”,落款,梅璋。我不懂书法的规矩,问陈老师落款梅璋,啥意思,还盖不盖章?他笑着说,落款梅璋就是没章。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只听沈会长问陈老师的学生陈俊华说,你师傅今天没有带章?陈梅璋笑着说,到恩师故里哪有不带章的道理。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59068/e18279a078b794cd.jpg)
(上面一张是写给书记的,下面一张是写给会长的。)
最后我用陈梅璋老师自己发在微群里的话来作结束语。
——“陈梅璋在竹墩村追思师恩挥毫泼墨留墨宝。昨访沈老祖籍地——浙江湖州竹墩村,村支书童书记热情接待,“吴兴沈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庆跃兄专程从杭州赶来相迎,不留墨宝师恩难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