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是丰子恺先生在重庆避难时创作的。战后匮乏的物质生活,荒凉的居住环境,独居的寂寥时光,令丰子恺先生心境寥落,多亏友人送来的这只白鹅,在物质尤其是精神上给予丰子恺极大的慰藉。
《白鹅》的原文颇长,文辞典雅,蕴藉悠长,字里行间透出士大夫的落寞气息,而大概又因为丰子恺先生长于漫画式写作,这篇《白鹅》在落寞之外又有一种“丰式”的诙谐与幽默。不过,选入小学四年级的《白鹅》在原文基础上删减了许多,留下了最简单、趣味性最强的一部分。虽有删减,但毕竟是文学大家的经典之作,留下的这部分也有很多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些难度的词语和成语。
由于这是一节要去外地上的公开课,暑假时我就开始准备《白鹅》的教案,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反复修改,三立主题,四易其稿。《白鹅》这篇文章围绕白鹅“高傲”的特点,分别从“叫声”“步态”和“吃相”上描写白鹅的高傲,把白鹅拟人化,又与鸭、狗等动物进行对比,突出“鹅老爷”的高傲与从容气派。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是借助含有贬义色彩的词语表达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言辞之间风趣幽默,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第一次备课时我将主题确立为“丰子恺先生对小动物及大自然的热爱,我们要平等对待小动物”,因为《白鹅》的原文曾写到:原来一切众生,本是同根,凡属血气,皆有共感。教学设计也比较常规,围绕“高傲”依次解读“叫声”“步态”和“吃相”等段落。这样的教学设计虽然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总觉得不生动,不立体,也没有很深入地挖掘文本,不痛不痒地就学完了这么经典的一篇文章。
第二次修改时,我查阅了关于“鹅”的资料,原来历史上的“鹅”这么不简单。除了那首人尽皆知的《咏鹅》,很多诗人也写过关于鹅的诗,在中华诗词网输入关键词“鹅”,可以搜出1220条相关诗句。在爱鹅人士之中,最著名的当属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羲之爱鹅的典故,多次出现在古诗文中,似乎已成为文人墨客之间一种高雅的谈资。我由此联想到陶渊明之爱菊,周敦颐之爱莲,郑板桥之爱竹,还有林靖和的梅妻鹤子。古之贤人在清寂中将精神寄托于物,而这个“物”必定有其独特的精神内涵,与爱它之人在精神或灵魂上相契合。
于是,第二次修改教案时,我将主题改为“在艰难的生活境遇中仍有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教学流程也进行了较大的改动,由先前的教师引导,改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在与我校两位非常优秀的教师交流时,我对“鹅的步态”一部分有些疑惑,其中一位教师擅长表演,把小学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她觉得这节课的亮点就在于“可表演”,而另一位我的师父则认为我的风格偏向于诗意教学,不擅长表演,而且异地借班上课,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学生,再用自己不擅长的方式讲课,可能会有些困难。所以,我的师父建议我还是再从“诗意”的角度入手,讲出自己的风格特点。
于是,我开始了第三次大改教案。我觉得“在艰难的生活境遇中仍有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这个主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高深难懂,查阅教参后,我决定还是返璞归真,不搞那些高深的名堂,这篇课文在小学阶段就是用“明贬实褒”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这次修改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有关于“鹅与古典文化”的论文,有关于“鹅”的古诗和典故,有多位一线教师对《白鹅》的文本解读,还阅读了王崧舟老师和窦桂梅老师的教学实录。搜集了很多资料后还是不知道从何下手,每天脑海里都想着这课该怎么上,怎么样才能上出“诗意语文”的味道来?
在查阅资料时,我发现“鹅”的祖先竟然是“雁”,而雁随季节轮换南渡北归,十分忠诚,所以才有“鸿雁传书”,才有“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在《白鹅》的“叫声”段落,鹅总是厉声叫嚣,有人来了叫,有人从篱笆外经过也叫。其实鹅叫是在看家守院,而看家守院也是因为忠诚。这么忠诚的鹅,鹅主人肯定喜欢,但他却用了“厉声叫嚣”“厉声叫骂”“引吭大叫”等含有贬义色彩的词语来形容鹅的叫声,这就是“贬义褒用”。
在讲解“步态”段落时,我引用了王羲之观鹅后悟出的书法之道,“鹅项舒,笔妙徐;鹅项转,笔妙展;鹅项鸣,笔妙情;鹅项曲,笔妙独;”最后那句“鹅掌游,墨韵流;鹅掌步,墨韵度。”鹅掌的收放恰如笔锋的起落,正好对应文中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鹅的“吃相”是文章最精彩的部分,狗躲在篱边窥伺,趁鹅离开时偷吃鹅的饭,上演了一幕“鹅狗抢食大战”。“大战”分三个回合,因为鹅吃饭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很有规律,结局是狗偷吃饱了扬长而去,而鹅厉声叫嚣,责备人们“供养不周”。因为这部分讲到“吃相”,所以我查阅了《弟子规》和《礼记》的相关部分,旨在引导四年级的孩子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吃有吃相”。因此,我设计了一个问题:鹅狗抢食大战最后谁赢了?(狗)表面看是狗赢了,而换一个角度看呢?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得必有失,那么狗得了什么失了什么?鹅又失了什么得了什么?相信孩子们都能从中有所领悟。
其实,不只是吃饭,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排队的地方很多,那么你是像这只窥伺的狗一样,捡了机会就冲上去,还是像鹅一样,大大方方,步调从容?由此引入“礼”的概念,让孩子们做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谦谦君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