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后,女儿将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对这一刻,她已经期待了很久。
我曾经一度也很纠结于孩子小学的选择,后来想明白一件事情,就是,结果如何其实并不重要,让孩子感受到上学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以及学会与他人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才是更为重要的事。
孩子对大人情绪的觉察是异常敏锐的,在择校过程中,家长摇摆不定的态度和纠结的状态,反而会影响孩子对未来学校的兴趣。
学校到底是什么
从西方的苏格拉底,到东方的孔夫子,最早的学习,都是跟人学。
直到17世纪,现代教育的奠基人,夸美纽斯梳理了教育的思想和体系,才使教育成为一门可以复制、创新的科学。因此,规范的学科教材和简明迅速的教学方法逐渐成为教育的核心,因为它们可以迅速把因为教师的个体缺点所造成的失败降到最低。
而如今,人们又开始反思传统学校一成不变的刻板教学对孩子学习兴趣的抑制作用。新的教育理念在于,承认每个孩子的独特性,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学习的方法,寻找到自己的价值。
这其实又回归到了1500年前奥古斯丁说的:教师只是唤醒学生内在动力的“唤醒者”。
真正的核心,还是在于孩子本身。
就是说,知识的获取,能力的获得,都不必然从哪个学校才能获得。
当然不可否认,名校由于选拔机制的原因,聚集了大批优秀的学生,所以有条件的话,孩子在名校的氛围中,耳濡目染得到的益处会很多,但如果,家庭没有条件硬要创造条件去把孩子送进名校的话,往往会对孩子的“成材”给予更多期望,施加更多压力,这种压力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这个话题可以日后单独再写一篇文章。实际上,前面说过的,这些具备了很强学习能力的优秀学生,不管在哪个学校,也都会成才。这其中,孩子内在学习动力的“激活”,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家长的言传身教,缺一不可。
家长应该做哪些准备
从进入小学开始,就意味着孩子即将开始长达十几二十年的规范性学习生涯,他们将越来越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直至与父母“脱离”。而我们也需要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一次又一次地挑战自己,这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调整的过程。很多过来人都说,小学一年级的家长都要经历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必须要有所准备。
1. 上学准时送达,放学准时接娃,这两个准时都非常重要。
女儿幼儿园园长曾讲过一个例子,她园里的一个孩子早上经常迟到,总是在园门已经关闭后才到达,幼儿园迟到的主要责任往往在于家长,但这位家长却不以为然,结果到了孩子上小学以后,还是时不时会迟到,孩子在全班同学和老师的注目下进教室,心里既愧疚又不自在,而且迟到影响了课堂早间的时间安排,慢慢的也影响到了孩子的自信心,当时这个孩子就读的是本市排名第一的小学,但因为孩子后来的状态越来越不好,最后家长不得以只能给孩子退学转到一所私立学校。
“按时接送”不仅仅提到“送”,很关键的还有“接”。很多时候,我们的注意力都放在早上准时送孩子上,忽视了小学每天放学时间比幼儿园要提前很多,尤其是爸爸妈妈都全职工作,身边没有老人能够帮忙接送的家长,必须提前做出安排的。
“早接”和“晚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心理感受的差别很大,确保准时接送,如有变化一定提前对孩子说明,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是很有帮助的。
另外,对于孩子放学后的时间安排,家长也需要预先做好计划。
作为职场妈妈,我无法每天陪伴在孩子身边,所以提前做了准备,在孩子小学报名当天,考察了学校周边的两家托管机构,同时咨询了孩子学校二三年级家长的推荐意见,与几位教育机构的负责人进行了简单沟通,初步确定了两家意向托管机构。开学前计划带孩子再去现场看一下,让她自己从我选出的两家机构中最终选择一家,一是尊重她的实际感受,二是让她学习自己建立判断和选择依据。
我的感受是,对于小学一年级生来说,知名的机构不一定是好的机构,老师认真负责且跟孩子能建立良好互动的更为重要。
2. 家长在小学初期一定做好陪伴,良好的开端会给孩子整个学习生涯奠定稳固的基础。
观察身边很多朋友、同事、前辈的经验发现,在小学初期,如果家长能和老师合力帮助孩子获得学习的动力、养成学习的习惯、找到学习的方法,那么孩子以后会越学越轻松,爸爸妈妈也会越管越轻松,很快就完全不用管。
一年级的挑战不在于小学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学习如何当一个学生,是了解并且接纳自己作为小学生的身份,是能够主动融入学习生活,是开始培养终生学习的习惯。
对于这一点,很多幼儿园就提前会对大班小朋友进行主题教育,女儿幼儿园是做了“小学预备队”的活动训练,我们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提醒她以小学生的标准要求自己,通过这些具有仪式感的活动,提前让孩子接纳自己即将拥有的小学生身份,为融入新环境做好准备。
其实,幼小衔接也是一个有效的准备方式,可以提前让孩子对小学的学习生活建立初步认识,只不过现在的很多教育机构利用父母的焦虑,以掌握多少知识量为卖点,曲解了幼小衔接的意义,反而因为前期的填鸭式输入让孩子对一年级的学习内容失去兴趣。
这个度,需要父母掌握,切记幼小衔接的目的是帮助孩子适应课堂学习这种形式,而不是提前接受填鸭教育。重复一遍,小学一年级的挑战是了解并且接纳自己作为小学生的身份,能够主动融入学习生活,开始培养终生学习的习惯。那么,一切围绕这个前提开展的学前教育,就是可以选择的,反之,则需要慎重对待,不能拔苗助长。
当正式开始小学生活后,即使照顾孩子的课后学习需要委托给祖父母或者教育辅导机构,在孩子学习生涯开始的最初阶段,我们也一定要每天拿出时间来亲自陪伴倾听、管理总结,帮助孩子更好的融入校园生活,因为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只有父母才最懂得自己的孩子,最有责任有义务陪伴好孩子的小学初期时光,良好的开端会给孩子整个学习生涯奠定稳固的基础。
3.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爱上学习。
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每个孩子,也都是在不同的家庭氛围中熏陶培养出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气质。
好的学习氛围,就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家中的每个人都是先专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然后才做放松娱乐的事情。每个人各司其职,又在需要的时候互相帮助。
那么孩子会知道,自己回到家,也应该先完成自己的事情(比如是作业,或者明天的学习用品的准备等),如果要玩儿,也需要先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事情之后,再去放松。
这里有个比较好的方式,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约定放学后的时间安排表,让孩子自己考虑从学校回来以后,自己有哪些事情要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何分配每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在具体每项事情占用的时间分配上,家长可以参与指导。时间表制定以后可以试运行几天,看看各个时间段的安排是否合理,有问题及时调整,借此机会也可以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和自主意识。
好的家庭氛围,永远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不是口头式的说教,而是真正的言传身教。我们总希望孩子能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听话懂事,但是我们首先也要做到“别人家的妈妈”能做到的事。试着关掉电视机,陪伴孩子一起聊聊天,读读书,饭后一起散散步,让孩子可以表达出自己在学校里的感受,有喜悦及时分享,有烦恼及时疏导,真正成为孩子最可信任的人。
北京最牛小学史家胡同小学的终身名誉校长卓立校长说: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全心全力花在孩子身上的一个月的时间,抵3年级以后一学期的时间,抵6年级以后1学年的时间,甚至更多……家有学童升入一年级,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也不是孩子一个人的成长里程碑,这是家庭生活的一个标志性阶段的开始。
让我们现在就开始跟孩子一起做好准备吧,去接纳一段崭新的让人充满期待的旅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