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爱编程
怎样理解《庄子》的“近死之心莫使复阳”呢?

怎样理解《庄子》的“近死之心莫使复阳”呢?

作者: 掉线王 | 来源:发表于2018-04-15 20:31 被阅读0次

    怎样理解《庄子》的“近死之心莫使复阳”呢?

    要先说说,什么是“生死”?《列子》中有一句说:“生者寄也,死者归也。”意思是说,生命只是依托于有形的身躯,而死亡就是返回宇宙的本源。由此来看,活着就是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物质的形态,而死亡就是无法改变物质的形态,将改变物质形态的权力还给大自然。

    所谓“无中生有”,生命都是诞生于无形之中,而有形的东西必然毁灭。这就是《庄子》说的“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由此来看,道家崇尚的是掌握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无形本源,也就是那个“道”,否定固定不变的东西。

    为什么道家反对儒家的“仁义礼”呢?顺便说一下,儒家的始祖是尧舜,而不是孔子。同样,道家的始祖是黄帝,而不是老聃。所以《老子》否定仁义礼,并不是否定孔子的学说。《老子》说:“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哪怕是最上级的仁,也是有意为之,虽然不追求结果;哪怕是最上级的义,也是有意为之,并且追求结果;至于最上级的礼,是不接受他人的反馈,不会调整,只是强迫他人做同样的举止。道、德、仁、义、礼,是逐渐具体化的,道最无形无状,而礼是最具体的要求。仁义礼这些具体的行为,只是道的浮华表面,不切合道的实质,不是真正的智慧来源。道德,是本质,要采纳;仁义礼,是浮华,要抛弃。

    上面这段话的意思,用一个比喻就容易理解了。比如说电脑编程。“道德”对应的是什么呢?“道德”对应的是程序员对编程语言的理解,只要掌握了编程语言,就能编写出想要的程序,虽然说这个过程很辛苦,往往需要很长时间。那么“仁义礼”对应的是什么呢?“仁义礼”对应的就是编写好的程序。这些程序可以直接拿来用,但如果只有这些编写好的程序,使用者自己不会编程,那么这些程序就是死的,只能解决固定的旧问题,一旦新问题出现,就无能为力了。

    再说回《庄子》的“近死之心莫使复阳”。这句话在原文中是用于否定辩论的,认为喜欢辩论的人是“近死之心莫使复阳”。这些喜欢辩论的人,就是战国时期的“名家”,以惠施、公孙龙为代表。他们辩论的话题虽然不是仁义礼,但比仁义礼更具体,是分辨概念的话题,例如手指不是手指、马不是马之类的。庄子在文中对这些人予以嘲讽。

    道家思想给人们带来的一个启示是,看待问题不是要看具体的现象,而是要去看事物内在的本质。越是变化的,越是“生”;越是不变,就越是“死”。所以说如果一个人只盯着那些不变的事物,例如做好本职工作、好好工作赚钱,那么他就不见得能取得什么像样的成就。只有一个人去探索事物背后的规律,也就是那个“道”,例如处世的原则和方法、产生社会价值的方式和内在原因,那么他就不会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工作,而是无论做什么都能赚到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怎样理解《庄子》的“近死之心莫使复阳”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ddj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