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子贡乱春秋,全凭一张嘴(下)

子贡乱春秋,全凭一张嘴(下)

作者: 云间大彭 | 来源:发表于2022-06-27 06:41 被阅读0次

    四、

    走在越国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子贡的同伴。

    崎岖的山路尽头,子贡看见一位衣衫褴褛却精力旺盛的中青年,他正是越王勾践。据史料记载,那年他刚刚37岁。

    差不多十年前,勾践在他刚刚继位的头三年里,和邻居吴国打了两场仗,一场打赢了,一场打输了。于是他以俘虏的身份在吴国战战兢兢地待了三年。这三年里,他忍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屈辱,甚至为了确诊夫差的病情而亲口品尝过吴王的粪便。也许正是这个举动感动了那位永远的少年,才被允许回到越国。

    勾践虽然人在越国,但阴魂却始终弥漫在吴都。相国伍子胥始终在夫差耳边轻唤这个名字,以此来提醒那位少年心性的吴王抓紧消灭这个肉身。

    如今,这具肉身就站在子贡的面前,肉身的旁边还站着两位白衣士人,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

    子贡没有看见吊在茅屋中央的苦胆以及堆在卧榻上的柴薪,看来这都是谣言,但是他看得出这个越王却无时无刻不在盘算着自己的复仇计划。

    于是,子贡再一次说到了要害上:

    “无报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也;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事未发而先闻,危也。三者举事之大患。”

    您呐,霸气外露啦,还是要韬光养晦啊!千万不要好日子没过几天,就把幸福和仇恨都挂在脸上,看不起这个,瞧不上那个,今天说这个甩锅,明天说那个失败。

    现在吴国有机会去北方争天下一哥,看似是个机会,但是他的对手除了齐国外,还有一个潜在的晋国,一时半会他的大军是调不回来的,到时候,您正好可以乘虚而入,一举攻入他的腹心之地,那么复仇就能成功了。

    一句话,说得勾践心花怒放,马上露出一副得志便猖狂的样子,“送子贡金百镒,剑一,良矛二。”好在子贡行商见过太多的市面,挥挥挥手,没带走一片云彩。

    五、

    子贡折而向北,第一站就是回到吴都姑苏,他告诉夫差:越王勾践那个乡下人听说大王要北上伐齐,就战战兢兢地表忠心,他实在是被大王给打怕了,大王就安安心心地北上吧。

    五天后,越国的外交使节文种也三步一叩首地跑来觐见吴王,除了跳忠字舞外,文种还带来了勾践的请求:“吴王,请允许我亲自率领全国仅有的三千名仆从军队,自带兵器做您的马前卒。”

    夫差很高心,本来还担心勾践这小子趁我出征,在背后搞小动作,现在他自告奋勇随我一起去大战,还要做先锋,正合适!

    于是赞许地随口问了子贡一句,但是这次子贡却似乎没有看穿夫差的心意。反而祭出儒家的那套仁义,回答说:

    “不可。夫空人之国,悉人之众,又从其君,不义。君受其币,许其师,而辞其君。”

    您北上是去一匡天下制霸全国的,当春秋之霸可不能随心所欲啊,有些可以接受,有些可不能做啊!

    吴国作为和周天子同一祖先的姬姓之国,夫差又是一直以天下霸主为己任,所以子贡的这几句话真真正正地说在了他的心坎上。这就好比上世界七八十年代的某东南亚小国一样,实力虽不济,但却喜欢让别人称赞他们是世界第三军事强国。

    于是,夫差兴高采烈地踏上了北伐的征程。

    而子贡则先他一步北行,他还有至关重要的最后一站要去。

    当子贡在邗沟向南眺望的时候,满眼烟笼寒水夜笼沙,那一刻,他也心生悔意。

    这就好比电车难题一样,救一国,毁一国,因为统治者的原因惩罚无辜的百姓,以正义的名义所作的任何行为,都是正义的吗?

    六、

    子贡的最后一站,就是晋国。

    为什么要去晋国呢?明明孔子交给子贡的任务——救鲁——已经超额完成了呀,你看,齐国已经调转枪口,准备来个围城打援,把矛头指向蠢蠢北上的吴国,这两个国家一场架打下来,双方估计都得筋疲力尽,哪还有力气去打鲁国啊,何况吴国背后还有个不怀好意的越国随时会下黑手。而齐国的田常无论胜负,都会急着回去争权夺利。

    但是商人出身的子贡知道:专制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当田常独掌齐国权柄之时,就是一场场血腥战争开始之际。因为田常通过这场假伐鲁实抗吴的战争,实实在在掌握了齐国的枪杆子。枪在手,跟他走,抢碉楼,全都有啊!这时候的田常会变得比过去更危险。

    子贡必须找到一条彻底解决鲁国安危的终极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晋国。

    晋定公最近有点烦,最不让他省心的那个家伙叫赵鞅。赵家在晋国六卿之中一度排名最末,所以赵鞅特别知道权力的重要性。通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中行氏和范式已经出局,六卿减至四卿。对于当时晋国的时局,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写道:“赵名晋卿,实专晋权。”

    历史已经走到了三家分晋的前夕,晋国公室虽然还保有着体面,但是体面之下已经暗潮汹涌。

    作为老一代霸主的晋国,虽然渐渐日薄西山,但是无论是想维持体面的晋定公还是野心勃勃的赵简子(赵鞅)都希望在诸侯国的国际舞台上时不时地给大家一个惊喜,就像现在的英国和法国,虽然内乱不止,但仍然寄希望于外战收获。

    子贡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马不停蹄地赶到晋阳,说了一句:

    “修兵休卒以待之。”

    史书上记载,子贡这句话是对晋定公说的,但是谁都知道听得进这句话的应该是赵鞅。所谓“修兵休卒”并不是罢兵,而是休整、修炼,这样才能“待之”,否则就叫“降之”了。

    子贡明确告诉赵鞅,只要做到以逸待劳、静观其变就可以了。

    七、

    周游了列国的子贡最后回到鲁国,继续在夫子身边做学问。同时冷眼旁观国际风云。

    史记:

    “吴王。。。大破齐师,。。。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去城七里而军。吴王闻之,去晋而归,与越战於五湖。三战不胜,城门不守,越遂围王宫,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子贡出使乱春秋,一张巧嘴变五国。

    这则故事见诸于各类著作,由于情节太过戏剧化,行程又太过多样性,很难想象在没有高铁动车以及互联网资讯的古代,子贡能如此胸有成竹圆满地使命必达。

    那些打动人心的言辞句句诛心,说尽了人间的真相。这么一段富于戏剧张力和人物塑造的好戏怎么能不成为各类故事版本的保留剧目呢?

    不过,孔子在他撰写的《春秋》里并没有大书特书子贡出使这桩“大事件”,反而在鲁哀公十二(前483年)和十三年(前482年)里记载了这么几件事:

    “【哀公十二年】春,用田赋。夏五月甲辰,孟子卒。公会吴于皋阜。秋,公会卫侯、宋皇瑗于郧。宋向巢帅师伐郑。冬十有二月,螽。

    【哀公十三年】春,郑罕达帅师取宋师于岩。夏,许男成卒。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楚公子申帅师伐陈。于越入吴。秋,公至自会。晋魏曼多帅师侵卫。葬许元公。九月,螽。冬十有一月,有星孛于东方。盗杀陈夏区夫。十有二月,螽。”

    其中三次出现“螽”这个字。这个字念“zhōng”,原意是昆虫,这里可以理解为:虫灾。

    也许,在老夫子眼里,什么争霸啦、会盟啦、背信啦、更迭啦、专权啦、伟光正啦,都比不过这个“螽”字,因为这个字才是关乎百姓生计的“大事件”。

    文 | 云间大彭

    更多文章,欢迎点击关注“云间大彭”公众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子贡乱春秋,全凭一张嘴(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dek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