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刚怀孕的时候,看到好看的玩具都特别要买,买的不仅是玩具,更是一份期待。
娃呱呱坠地以后,作为父母更是恨不得把全世界最好的都给他,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就是买买买。
娃还小的时候,我推着车带娃出去玩儿,走到哪里都喜欢给娃买个玩具,买点好吃的哄娃开心。我在网上买东西的时候也特别喜欢看看玩具,心中满心满意都是娃快乐的笑声。
所以,爸爸妈妈买得开心,娃玩得开心,这一局双赢。
2
从娃四五个月开始,慢慢地有了微妙的变化,最典型的是娃不管在哪,只要用手一指,粑粑麻麻就得准确地把玩具拿给他,不然就哭个没完,直到玩具到手为止。这种对玩具的执念不亚于对吃奶的执念,粑粑麻麻也被培养得“眼疾手快”,通常3s赶到战场,火速解决。
再大一丢丢,娃去了商场,看到心仪的玩具,要么就含情脉脉地看看玩具再看看你;要么就拉着你站在玩具面前,站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要么拽着你的衣服撒娇,奶声奶气地哼叽;脾气大点的娃,不买直接哭,一招致胜。
当这个玩具不是很贵,加上娃的上述表演,父母一般不会拒绝。尤其是当娃拿到玩具,狠狠亲上爸妈一口,配上娃银铃般的笑声,这件事也就愉快地过去了。这一局勉强也算双赢吧。
小时候,娃要买买买,父母就会心软,想着也没多少钱,那就满足他吧。可是后面细想,好像我被娃吃定一样,不该买的也买了,担心小朋友被惯坏了(其实是不爽被娃套路了)。
有些父母想到这个时候需要立规矩,比如:一周买多少玩具;每次出去只买一件。没有立规矩的父母,以及立了规矩又经常心软的父母会进入下一阶段。
3
规矩没立好,娃总想争取一下,就有了我们时常看到的一幕:
娃到商场看到玩具非要买,爸妈不同意,娃就一哭二闹三打滚,边哭边说“坏爸爸坏妈妈”。父母也委屈,觉得我明明刚给你买过,娃说:“你上次都给我买了,这次为什么不给我买呢”。气急败坏的父母就会说:“再这样以后都不给你买了”。
娃耍起赖来根本就不管任何场合,众目睽睽之下,让父母非常尴尬。把话说的太狠了,怕伤害孩子;不说的狠一点,娃又不依不饶。搞的父母应对特别累,最后只有妥协。
其实,买玩具的重点不是钱的问题,父母更在乎的是不想自己被孩子裹挟(粑粑麻麻也是要面子的人呀)。最重要,当然是希望小孩子能养成良好的金钱观,纵容欲望不断膨胀最后反而会毁了娃。
4
在与娃之间的玩具拉锯仗中,父母取胜的第一步就是“套路”拒绝
套路一:规定每个星期可以买多少件玩具,或者每个月可以买多少钱的玩具。
超过3岁的孩子建议直接采用第2种限制金额,会意外收获孩子的计算能力。
让孩子自己选择玩具,粑粑麻麻都限制玩具的金额/数量了,那就把选择权全部交给孩子吧。即使孩子要买重复的玩具,也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大人会犯错,也要容许孩子犯错,给孩子一个容错的环境,娃会在试错中成长的更快。
遇到比较昂贵的玩具,就如实告知,直接告诉孩子这个玩具已经超过了预算,要么把钱余到下个月再买,要么就让娃跳进套路二。
套路二:给孩子提供一个赚钱的渠道
如果家里请了家政,那么娃可以通过做家务的方式来赚额度。如果这个家务本来就是粑粑麻麻做的,那么不建议给小朋友付费。
除了做家务,还可以让娃帮爸爸洗车,去公园卖水,现代社会是个自由交易的市场,随便卖点啥都能赚钱,而且大部分的成人看到小朋友在卖,都知道是在体验生活,也会更多关照孩子的“生意”。
还有,现在的娃都多才多艺,可以购买娃的作品,书法、画作、编程。。。对,编程。
张泉灵的孩子学1个月的编程就可以写出类似《植物大战僵师》的游戏,并且偷偷改了参数,让张泉灵一直输。将来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比重将越来越重,你向孩子提问并购买他的编程服务,说不定能让孩子成为下一个扎克伯格呢?
付费需要注意2点:
1、付费的项目一定是原本就是收费的项目,只是提供服务的人换成了孩子;
2、父母付费就有提要求的权利,哪里要返工,哪里要加强。
套路三:鼓励孩子网购
大方的告诉孩子网购更便宜,同样的东西为什么不购买价格更便宜的呢?这样可以省钱再买别的玩具呀。
而且我以前还用过一个“损招”,就是会等到第二天,如果娃主动问我,那个玩具什么时候到,说明他是真的喜欢,我再下单。能省去好多冲动型销费,不过自从限制金额后我就不用这招了,毕竟要尊重孩子的选择权。
网购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延迟孩子的满足感,现在的娃都是众星捧月,想要什么都是立即、马上、现在就要,得不到就一哭二闹三打滚,网购正好让他们学会等待,事实证明经过等待的玩具他会更加珍惜。
以上三大套路必须配上一个必杀技就是豆腐嘴刀子心。
父母在套路娃的时候,娃也不是吃素的,他会哭闹、会要求、会耍赖。父母必须坚持必杀技——豆腐嘴刀子心,这是套路执行之关键。不管娃怎么演,父母都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成功了一次,后面就会容易一些。
5
说完套路,再说坑。下面3个坑是粑粑麻麻经常踩的,要提醒粑粑麻麻绕过
第1个坑:粗暴的拒绝。有时粑粑麻麻简单的拒绝还不满足,还要拎着小朋友像拎小鸡一样拎走了,完全不顾周围人的感受,也不管孩子多大的声音,非常强制的限制了孩子的购买欲望。
这种粗暴的方法不仅没有用,还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让孩子变得不安,对某种物质会产生过度的执念。
第2个坑:永远都是下次再买。哄骗小朋友说“宝宝,我们先回家,下次再来买”,或者是“妈妈带的钱不够,我们下次再来买好不好”,每次孩子说要买东西,你都说下次再买,可是这个下次却遥遥无期。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
第3个坑:拒绝不坚定以及没有条件的满足。父母想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可以满足孩子的要求,但是也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金钱观。这个比让孩子开心更重要。
父母的这种不拒绝只会让孩子对物品的价值感认知匮乏,同时也不太珍惜那些轻而易得的玩具。
还是那句话,你不管孩子,社会会替你管孩子。不如就从这场玩具拉锯战的博弈开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