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成〈大学〉学习笔记137》
今天是戊戌年乙丑月壬寅日,冬月三十,2019年1月5日星期六。
上一节船山继续论述财聚财散,拂去表面的简单联系,指出两者本质区别:财聚是个人事,财散是民心事。
这一节,总结中进一步深化,结束这一论题。
船山说,财聚虽然是个人事,但却不仅仅是聚于君而已。
这是一个值得再往深了想一层的论点。
第一层是普遍认识:我们读历史可以看到,一人贪利,就算耗尽天下财力都无法满足一个人的私欲。最惊人的描述来自南怀谨先生在《孟子与滕文公》中的隋炀帝,迷园之费倾尽天下财力而不能满足,这篇文章我读了一周,也震撼了一周,以至于铭刻于心。
第二层则是船山独有的才力拓展出来的深刻:君的聚敛形成体制性的连锁后果,由君及基层的强豪兼并之家呼应,造成流离失所的不幸人间,只是最终由君一人承担了一切恶名而已。孟子曾说过,商纣王真是坏到极致了吗?史实上不是,但事实上却成立了,因为他恶的事实,使得世人和史笔,将所有的恶都集于他身上,就象污水池一样,都流向他,他就成了超级恶魔,成了恶的超级符号,成了恶的代言人。
那么,聚敛的连锁反应如何杜绝呢?实施絜矩之道。从源头到末端都不得实施聚敛。
"财聚则民散","民散"的本意是指移民,《诗经》上说:"逝将去汝,适彼乐土",意思是说,我将离你而去,去往那世外桃源生活,即此,我们知道这是针对治国而言的,《诗经》创作的时代属于中央和封国的体制,天下分封数以千计的诸侯国,当年武王伐纣的时候,响应他的诸侯有八百之数,这个数字是天下三分之二。如果这个国家治理得不好,我就移民到另一个国家,这是当时自由流动的政治体制允许的。后来,秦朝统一六国以后,延用的是商鞅的"户口制度",意图就是限制和控制人口自由流动,所以,郡县体制下的天下,已无移民路径可选,一旦搞聚敛,就只剩下死亡或者叛乱两个选择而已,没有"散"的选项了。
明天开始学习船山对忠信的论述。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大学>》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