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JT叔叔《庄子内七篇》学习笔记29 大宗师(5)

JT叔叔《庄子内七篇》学习笔记29 大宗师(5)

作者: 养喜神 | 来源:发表于2019-03-28 19:39 被阅读0次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友曰:“孰能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孰能登天遊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
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
莫然有間而子桑戶死,未葬。孔子聞之,使子貢往侍事焉。或編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來桑戶乎!嗟來桑戶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猶為人猗!”子貢趨而進曰:“敢問臨尸而歌,禮乎?”
二人相視而笑曰:“是惡知禮意!”
子貢反,以告孔子,曰:“彼何人者邪?修行無有,、而外其形骸,臨尸而歌,顔色不變,無以命之,彼何人者邪?”
孔子曰:“彼,遊方之外者也;而丘,遊方之内者也。外内不相及,而丘使女往弔之,丘則陋矣。彼方且與造物者為人,而遊乎天地之一氣。,彼以生為附贅縣疣,以死為決huan (病字边+丸)潰癰,夫若然者又惡知死生先後之所在!假於異物,託於同體;忘其肝膽,遺其耳目;反覆終始,不知端倪;芒然彷徨乎塵垢之外,逍遥乎無為之業。彼又惡能憒憒然為世俗之禮,以觀衆人之耳目哉!”
子貢曰:“然則夫子何方之依?”
孔子曰:“丘,天之戮民也。雖然,吾與汝共之。”
子貢曰:“敢問其方。”
孔子曰:“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養給;相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故曰,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
子貢曰:“敢問畸人。”
曰:“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天之君子,人之小人也。”

Tsesang Hu, Mengtse Fan, and Tsech'in Chang, were conversing together, saying, "Who can live together as if they did not live together? Who can help each other as if they did not help each other? Who can mount to heaven, and roaming through the clouds, leap about to the Ultimate Infinite, oblivious of existence, for ever and ever without end?" The three looked at each other and smiled with a perfect understanding and became friends accordingly. Shortly afterwards, Tsesang Hu died, whereupon Confucius sent Tsekung to attend the mourning. But Tsekung found that one of his friends was arranging the cocoon sheets and the other was playing stringed instruments and (both were) singing together as follows:

"Oh! come back to us, Sang Hu, Oh! come back to us, Sang Hu, Thou hast already returned to thy true state, While we still remain here as men! Oh!" Tsekung hurried in and said, "How can you sing in the presence of a corpse? Is this good manners?"

The two men looked at each other and laughed, saying, "What should this man know about the meaning of good manners indeed?"

Tsekung went back and told Confucius, asking him, "What manner of men are these? Their object is to cultivate nothingness and that which lies beyond their corporeal frames. They can sit near a corpse and sing, unmoved. There is no name for such persons. What manner of men are they?"

"These men,'' replied Confucius, "play about beyond the material things; I play about within them. Consequently, our paths do not meet, and I was stupid to have sent you to mourn. They consider themselves as companions of the Creator, and play about within the One Spirit of the universe. They look upon life as a huge goiter or excrescence, and upon death as the breaking of a tumor. How could such people be concerned about the coming of life and death or their sequence? They borrow their forms from the different elements, and take temporary abode in the common forms, unconscious of their internal organs and oblivious of their senses of hearing and vision. They go through life backwards and forwards as in a circle without beginning or end, strolling forgetfully beyond the dust and dirt of mortality, and playing about with the affairs of inaction. How should such men bustle about the conventionalities of this world, for the people to look at?"

"But if such is the case," said Tsekung, "which world (the corporeal or the spiritual) would you follow?"
"I am one condemned by God," replied Confucius. "Nevertheless, I will share with you (what I know)."
"May I ask what is your method?" asked Tsekung "Fishes live their full life in water. Men live their full life in Tao," replied Confucius. "Those that live their full li& in water thrive in ponds. Those that live their full life in Tao achieve realization of their nature in inaction. Hence the saying 'Fish lose themselves (are happy) in water; man loses himself (is happy) in Tao.' " "May I ask," said Tsekung, "about (those) strange people?"
"(Those) strange people," replied Confucius, "are strange in the eyes of man, but normal in the eyes of God. Hence the saying that the meanest thing in
would be the best on earth; and the best on earth, the meanest in heaven.

《庄子·内七篇·大宗师·六》

接下来呢,又是有人死掉的故事,这次换了三个朋友。

原文 翻译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友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这三个人,一起做了朋友。他们要当莫逆之交的择友条件是什么呢?
曰:“孰能相與於無相與, 道家的这个终极要求,老实说我有点看不懂,他就说谁能够相与于无相与,这个与字到底是陪伴的意思还是给予的意思啊,就是谁能够在彼此不给对方没有关系的还能够维持一个交流的状况

看到这个古代道家人的择偶条件,我就会觉得现在人的择偶条件实在是,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人相处要说没条件,我也觉得不容易做到,可是要说有条件的话,比如说现在网络上面应该有很多很多的所谓的交友网站,就是当你找不到朋友的时候,你可以在婚友社,他怎么样自我介绍,然后说他要交什么样的朋友,通常会提出什么样的条件,身材,三维,年龄,星座、生日,这好像有一点重要啊,古时候也要合个八字,大人要讲到收入,或者是健康状况之类,就是现在人交朋友的时候比较在意这个,还有要不要生小孩,有没有以结婚为前提,就是原来都是如此啊,就今天的莫逆之交比较少一点,大家的终极要求比较零碎一点。

原文 翻译
相為於無相為 就是不要特别做什么,可是却能够为对方做些什么。

真要揣摩这个无相与跟无相为的画面,我觉得有一点难度。

我们把过去读到的东西倒退到过去,庄子讲到的一些案例来说的话,这样的一个状况比如说前面人间事篇讲的就已经很接近了。比如说,这个人处在一个,就是很自然的过他要过的日子状态,可是跟他接触的人就会自然而,就因为某些巧合而变得比较好一点之类的,或者德充符篇讲的,就是一个人是不是能够自己过得很开心,那么他,因为他是一个很开心的人,所以他不需要努力的去爱他周遭的谁谁谁,可是他周遭跟他相处的人就能够分享到那一份好的心情,就是这样的一种比较不是以实际的物质或者是行动去跟人接触,可是在能量的世界就是彼此可以感染的一种好能量。

原文 翻译
孰能登天遊霧, 要能够登天游雾,大概都已经是灵魂能够离开身体的状态了啊

我们今天如果在网络上,我交朋友要交一个能够灵体离脱的人。

换成今天就说,在网络上登一个征友启示,第一个你不用对我好,但你的能量就让我感觉到健康跟幸福,记得要能够灵体离脱,那会来应征的估计都是邪教的人了

原文 翻译
撓挑無極; 我想只能用动作来比一比吧,这个一个东西装到什么东西凹下来叫挠,那这样叫挑,
挠挑无极就是不断地无止境的这样子。

这好像在说生命的一切物质的真相是波动构成的。这个宇宙是一个波动的宇宙。当然这个画面好像放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有一点不太合乎那个时代的科学背景啊,可是他这样子的说法的确是有一点再说一切事情是波动构成的。

原文 翻译
相忘以生, 彼此并不执着于活着这件事情,
無所終窮? 知道生命是没有尽头的。

不断地,如果说是不断地挠挑的话,是不是好像是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离开这个世界上,来到这个世界上,离开这个世界上,不然他这个画面是在指涉什么东西啊,

原文 翻译
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 这个征友条件是设的相当之高了啊,今天大家都交不到这种朋友了,就算有这种人,人家也不会觉得我们够格跟他交朋友吧。
莫然有間 就是没有过多久呢
而子桑戶死, 其中就有一个人死翘翘了
未葬。 死了之后呢,也不知道是不是没有钱,尸体就放在那边还没有处理完
孔子聞之,使子貢往侍事焉。

那个时代的儒家就是这样子赚钱的嘛啊,就是儒家的人呢,是比较懂这种礼仪啊,就是像葬仪社教你行礼的那种师傅。

所以孔子就说,哎呀有人死了,子贡你赶快去,说不定可以接到工作啊,那去那边等着看,人家要不要雇用他啊,就是自动上门的礼仪社,那于是呢,他就要,子贡就等在那边,那等在那边的话,如果要能够把自己推销出去的话,接到工作,就要提一个计划书啊,对不对,就是你们要用西式的,还是中式的告别式啊,对不对,要念经,要请多少师傅,还是要怎么样,对不对,就是差不多准备这些各种方案去啊,去要这个工作。

原文 翻译
或編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 结果,他去到那里的时候发现这个没有死的两个朋友,或编曲,或鼓琴,就是竟然在那边,编出一个歌,然后拍着乐器啊,相和而歌曰,就在那边唱歌
“嗟來桑戶乎!嗟來桑戶乎! 哎呀子桑户啊,
而已反其真, 你呀,已经回到了那个真实的世界去了
而我猶為人猗!” 可是我们好可怜啊,还留在这边当人,

就是听起来好像是在庆祝一个喜事,就是你很高兴你已经荣登极乐了啊,那我们现在还继续被贬谪在这个世上啊,这样的一个心情。

话说回来,这样子的一个画面,可见那个时代的儒家,好像比较是没有把死亡当做是一个喜事,道家比较把死亡当做是一件喜事。

可是到了我们今天,其实这些家派都已经融混了,所以我们今天在办告别式的时候,其实也有一些好像是当做是喜事的说法了,就像那什么驾鹤西归,没有荣登极乐这个说法吧,现在大家有这样的观念了,可我觉得道家的修炼是蛮辛苦的啊,就是有观念其实也不见得真的想得开啊,就是要慢慢练过来。

原文 翻译
子貢趨而進曰: 子贡看到这两个人在那里唱歌庆祝,结果趋就是快步走,对不对,子贡就很快步的冲进去那冲进去。干嘛呢,去责怪他们
“敢問臨尸而歌,禮乎?” 请问你啊,在尸体旁边唱歌,这叫做有礼貌吗?

就是开始进去教训他们,就是子贡看到跟他的观念里面非常不可以接受的不道德的画面,所以就赶快进去就是责骂一下。

原文 翻译
二人相視而笑曰: 这两个人就互相看着笑一笑,一副你不懂啊那种很瞧不起子贡的表情
“是惡知禮意!” 就说这个人啊,不懂礼仪背后的意义。

在周朝时代个礼书,有一些所谓的礼仪存在,比如他的太太,应该在这个你的老公坟前用力的捶胸踏地大哭之类;亲等比较远一点,可能你要服丧几年,;再远一点的,可能就只要送个红包白包就可以了之类的。

那这样的礼仪的意义是什么呢?我想那个时代,就是说如果这个人是你的另一半的话,那你对这个人累积的情绪一定特别的多,或正面或负面,那你还没有好好的虐待他到够他就离开了,你会有很多愤恨卸不掉,所以要你赶快在他的棺材前面,捶地板敲胸部,就是类似这种现在心理团体要打枕头的冲动嘛,就是总要发泄发泄,因为有太多太多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是你很爱他,那也一样啊,要你哭个痛快,这样比较不伤身,不然憋在那边的话,那个示弱的感觉会一直残留在身上很久。礼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这个人他的生理健康上面有这样这样处理情绪的需要,所以我们才必须设定这个礼仪,

中国人很讲究,老一辈过年的时候还会有人给长辈磕头,这样一个设定是为什么呢,我想基本上也是对人类来讲啊,不论这个长辈是一个可爱的人或者是一个不可爱的人,但是因为有他所以你才来到这个世界,所以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要有一个感恩的心情,这样子记住他的好,因为中国人的长辈都很霸道的,你如果不时时都记得他的好,你会撑不住的,那么大家多练习感恩,平常生活太多讨人厌的地方了,所以就要提醒自己。

就像日本人,吃饭之前会说我拜寿了,就是对于大宇宙养活我这顿饭我要感谢,这是很重要的心境。

人类之所以会设定出来很多很多的礼节,我想都是有他背后的意义,而意义之所以需要存在,是因为人有身心健康上的需要。

中国都是说什么,有人死了,要五子哭墓,要尽情一哭。

可是在这边呢,道家的这两个朋友,好像就觉得死亡是一种蛮可爱的喜事,那就要庆祝他可以回老家去了,就好像到机场,去送人家移民到美国一样,就说好走啊,这样就好了。那既然心情上是如此的话,依循所谓的礼法,然后再坟前大大的哭泣一番好像就没有那个必要了。

这个时候,反而显得子贡在礼法上面的要求太多余,也是如同他们所批评的,就是你没有搞清楚我们人为什么需要这个礼法。

如果我们能够,稍微用一点点这个大宗师篇的角度重新审视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礼法上的约束的话,我想这并不会让我们变成一个没有礼貌的人,只是会让我们变成在做这些所谓的礼貌的动作的时候,可以更清楚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甚至是可以把它变的更健康一点。

比如说,对身心健康很好的事情是常常感谢你周遭的所有的人,如果可以的话,就多说谢谢,对不对,人与人之间,都是非常独立思考的个体啊。每个人都是有自主权的,也是有他自己的个性的,所以我们在想要别人为我们做任何一件小事的时候,其实都是要很尊重的征求对方的同意。人与人之间是要更尊重一点,才会比较快乐,才会比较健康

原文 翻译
子貢反,以告孔子, 子贡没有接到工作,就来跟孔子告状
曰:“彼何人者邪? 跟孔子说,他们是什么人啊?
修行無有, 就是没有在修行的状态,原来那个年代就有在挑剔这个事情,我们如果在练庄子的人也会被人批评「修行无有」,对不对?就是我们如果乖乖照着庄子去做的话,人家当然也看不到我们在打坐,
而外其形骸, 他们是把自己的身体脱下来放一边的那种状态,
臨尸而歌,顔色不變, 在尸体旁边唱歌,脸色都不会变,不会觉得看到尸体有不太舒服,不太自在的感觉,

我想我们现在,临尸而歌,应该还蛮难做到的对不对,家人有人死了,尸体放在殡仪馆,我们在旁边开卡拉ok大会,这样还是不太对劲。

原文 翻译
無以命之, 我不知道他们在搞什么东西,
彼何人者邪?” 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啊?
孔子曰:“彼,遊方之外者也; 他们是活在我们这个世界框架之外地方的人
而丘,遊方之内者也。 而我,孔子,我的活动范围是这个三次元世界,
外内不相及, 这二个不同世界的心理结构、心灵境界,都是没有什么交集的地方。
而丘使女往弔之,丘則陋矣。 而我居然派你去那边祭吊这个死者,那是我在耍笨,
彼方且與造物者為人, 他们是跟造物主做朋友的人,
而遊乎天地之一氣。, 生命的整个流转,人来到这世界或离开这世界,对他们来讲,就好像是游戏一样,
彼以生為附贅縣疣, 他们觉得活着是什么呢?就是多着附着在我们身上的一颗疣子,就像因为病毒感染,皮肤表面多的一颗东西,当然也不用定义的这么严格,就好像一颗青春痘一样,
以死為決huan (病字边+丸)潰癰, 把这青春痘弄破,噗哧挤出来,把里面的脓喷掉,这种感觉

因为大家都有过青春,对着镜子也都挤过青春痘,那样的一种快感,你说挤青春痘是不是血腥啊,是有一点,可是来还是把那脓喷出来比较有快感一点,所以他们就认为死亡是这样的一个事情。

原文 翻译
夫若然者 像这样的人呢
又惡知死生先後之所在! 他们又怎么会知道死亡跟活着这二件事情的先后或价值上的顺位,究竟是死比较好,还是活着比较好,对他们来讲,没有这样子的分别心,
假於異物,託於同體; 在庄子里面来讲,人的肉体,是一个物质的存在,是一个异类的东西,我们的灵魂借着这个不同类的物质的肉身,而托于同体,结合成我们说的活人的东西。
忘其肝膽,遺其耳目; 在他们来讲,这个身体哪里生了重病,譬如说肝癌,胆结石,或者是眼睛看不到东西,耳朵听不到声音,这种种身体上面的伤残,很执着于肉体的人就(所有的人都)会觉得生了重病,但对他们来讲,就是车子坏了,看能不能修,若不能修,就要换新车了,这样的一个感觉。
反覆終始,不知端倪; 在他们来讲,生命就是不断的来了又去,不知道什么地方是头,什么地方是尾,
芒然彷徨乎塵垢之外, 芒然和彷徨就是有点像的意思,就是没有什么目的,

道家讲就是人松松的,散散的,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

当然就是相对于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世界的人往往都是有很多目标对不对,小时候希望考第一名或是如何,长大了就是觉得人生要有多少薪水或是买怎样的房子,车子,我们一般人的生活是有很多很多目的的,而这目的是不是真的能让我们很开心,这也是不太一定的。于是他们就是没有什么目的的,在这个物质世界之外活动

原文 翻译
逍遥乎無為之業。 他们的所作所为,是以一个逍遥的角度,无为的角度在这里活着,
彼又惡能憒憒然 他们又如何能够,「愦愦然」就是很慌忙的样子,
為世俗之禮,以觀衆人之耳目哉!” 他们这样的人怎么会能够,因为有人在看,所以就赶快哭一下,

就是照世间的标准,大家觉得这样那样,然后大家表演的好一点,让别人的眼光能够看的过去,我们这个世界实在有很多别人的眼光,我觉得从小到大立下的志向,我要找工作啦,或者我要怎么样啦,什么几岁要月收入多少,这蛮有不少是因为别人的眼光。把这些别人认为的应该(的眼光)都拿掉,确实我们自己想做的事,没有那么多,就是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是别人认为正确的,所以我们在那里表演表演,讲到核心生活好像并没有那么复杂,也没有那么劳累。

最典型的别人的眼光的受害者那当然就是所谓的忧郁症的患者。就是忧郁症患者的病因,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他们过去太早习惯要去满足周遭人的看法,周遭人认为怎样怎样是好人,然后就要努力扮演这样的角色,扮演到后来,能量都不够用了。还有一个例子我讲过三次,就是积功德就是积怨气,参加积功德的活动的人,就是慈济人得癌症是最高的,这个怨气堆在身体里面,不要讲来世,今生就要遭殃啦。

原文 翻译
子貢曰:“然則夫子何方之依? 孔子前面讲说他们是方外之人,而孔子是方内之人,子贡也不是很省油的灯,因为每次孔子都是很崇拜那些有道之士,然后自己不做,所以他的学生就已经看的很熟了,所以就要开始吐槽了,就问说,老师啊,那你是哪一边的呢?
孔子曰:“丘,天之戮民也。 孔子就很谦虚的说,我是遭天谴的人啊!

孔子是这样子,一开始被学生吐槽,会表现出谦逊的态度,意思就是,唉呀,我是被天谴的人,上帝不要我,人类要我,所以我就在人类的世界做威做福。

原文 翻译
雖然,吾與汝共之。” 不过,有你陪我。

就是说,这个遭天谴的老师教出遭天谴的学生,所以,我并不孤单的。

孔子酸子贡这话,我觉得是有点道理啦,因为,如果我们真的要过道家庄子的生活其实是很孤单的,学了庄子以后,我觉得周遭的人会有的感情,我觉得百分之九十我都没有啊,那其实是很孤单耶!打开电视看到那种台湾乡土剧,就觉得为什么要这样,看台湾乡土剧就觉得在看魔术,就是有个人戴上手铐中间还换了三套衣服,哇,怎么换?

原文 翻译
子貢曰:“敢問其方。” 子贡听孔子讲说,他们属于大宇宙一国的人,好像是比较伟大比较高的,所以子贡就问说「敢问其方」,那他们那些人到底是怎样的状态呢?
孔子曰:“魚相造乎水, 孔子就解释说,鱼靠水来生活,这在前面相忘江湖有讲过,当水很充沛时,鱼和鱼之间是没有爱,因为不需要爱,当水不够的时候就有爱这种东西存在
人相造乎道。 人也是一样

人的世界有很多很多牵牵绊绊,就是感情上面的互动,可是人的感情互动,我们必须从庄子的角度讲到一个核心的地方,就是你为什么需要别人的爱,你为什么需要支持、认同你,不要说你,说我,他不同意我,我很生气,那为什么我要生这个气,是不是我没办法给我自己我需要的支持,就是我里面有什么地方就是我自己还在心虚的,就是一意孤行的走在一条自己也没有把握的路上,被你一吐槽完就发飙了。

原文 翻译
相造乎水者,穿池而養給; 「需要水的,就给他一池水,可以养活他,他就高兴了。
相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 这是心境上很重要的,就是说,我们现在的人比较可怜,心情不好的时候,需要有事来安抚我们的心情,就心情不好的时候要打电话跟人家吐苦水,需要很多事情来让我们心情好起来,因为人内在没有到,所以需要很多外在的滋养,如果一个有道的人,就不需要外在事物的供应,他内在就可以有很安稳的生命能的状态,有一个心境上面的安详
故曰,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 鱼一旦有有足够的水让他们生活,鱼跟鱼谁懒得理谁,人也是一样。

人之所以在那边你爱我,我爱你,你不爱我,我不爱你,搞得乱七八糟是因为人的内在失去了「道」这个东西,人才会彼此的依存性变得这么的高,人的依存性变得这么高,也会有二个面相,一个就是我们做什么决定都必须要讨好别人,必须别人认同我才做,别人赞同我才做,不然就会觉得很孤单很无力;另外一个相反的情况,就是好像别人都是敌人,什么事情都要大发飙,表现的非常叛逆一样。那都是因为在内在的部份,我们不知道怎样可以活的舒服,所以才会一直拿别人当做是一个定义自己的标准。

原文 翻译
子貢曰:“敢問畸人。” 子贡说,老师啊,您说的是一般的人是这个样子,那如果有所谓的畸人呢,就是所谓的怪胎呢?
畸,畸数、偶数,畸就是有零头的,
这个「田」呢,如果田我们把它种地的话,有时就会有个角落,刚好不成一个方块,这零头的部份就叫做畸。就说,那这些不在方块内,比较怪形状的人是什么?
曰:“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 孔子说,我们现在说的这些怪咖,跟人是比较不一样,可是他跟天是比较接近的。
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天之君子,人之小人也。” 这也是,借孔子讲出来的道家的一句重话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面,怎样叫做人之君子啊?大家说这人很优秀、很成功、很孝顺,是好太太、好妈妈好儿子这些这些,就是人之君子,可是道家就是在这边吐槽,说你扮演好了人之君子的角色时,你跟你内在的一个什么东西脱节了,这样你内在那个属于更深的世界的那一部分,可能反而比较看不起你,你为了这世界这些不太重要的事情,反而失去了你内在更重要的东西。所以,都说宗教是在教人做好人的,那道家是没这回事啦!道家是例外,道家没教人做好人,道家教人要做真人、圣人,感知力表现力好的人叫圣人。

反正这个《大宗师》篇一直在讲,人的内在,那个最终及的渴望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个最大的宗师,那个人的心灵最大的渴望,是要指向什么地方的?

前面这故事的辩证就是在讲,我们在被教育的过程中,好像都是要符合他人的眼光、观点,才会开心。可是看到现在很多忧郁症患者的状况,我们就会知道,在我们一项一项去符合别人的眼光和要求的时候,可能我们内在会有一种越来越重的无力感,这会让我们知道,核心的地方,我们生命的渴望,可能不是在我们扮演好人这件事情。

接下来的故事,是一个我觉得还蛮可爱的故事,在讲到内心渴望或不渴望,这故事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参考点。

这故事是讲,怎样的一个丧礼会是一个好丧礼。

这个故事已经脱离了前面讲的是不是要符合世人的礼法,你到底有没有看淡生死,不是在讲这个层面,讲的是另一个层面。就是说,我们用道家的心情,来办一个丧礼的时候,别人真的会觉得,你丧礼办的不好吗?结论是不见得。结论是,没有人喜欢办丧礼,所以你丧礼办的越简单,大家越高兴。

这话也是说的有道理对不对?就像是我看我妹妹结婚的时候喔,就强迫(播)客人看他那些ppt,什么从相识到相恋,到家里养什么猫狗,都要强迫人家看完一遍对不对。人生如走马膯,在宾客前轮回播一轮,这很可怕对不对。这个婚礼有多让人开心实在存疑,我觉得婚礼首先就是,「菜要好」,对不对。生理上的要求先满足,然后价钱公道,然后就说本餐工本费多少元,请不必超高于此之红包附注在后面,大家就很高兴,每个人包个380.有些事情你多做以为人家在高兴,其实也没有什么人在高兴,什么事情都要简单。

顔回問仲尼曰:“孟孫才,其母死,哭泣無涕,中心不慼,居喪不哀。無是三者,以善喪盖魯國。固有無其實而得其名者乎?回壹怪之。

仲尼曰:“夫孟孫氏盡之矣,進於知矣,唯簡之而不得,夫已有所簡矣。孟孫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孰先,不知孰後;若化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且方將化,惡知不化哉?方將不化,惡知己化哉?吾特與汝,其夢未始覺者邪!且彼有駭形而無損心,有旦宅而無情死。孟孫氏特覺,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且也相與吾之耳矣,庸詎知吾所謂吾之非吾乎?且汝夢為鳥而厲乎天,夢為魚而没於淵。不識今之言者,其覺者乎,其夢者乎?造適不及笑,獻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

Yen Huei said to Chungni (38) (Confucius), "When Mengsun Ts'ai's mother died, he wept, but without snivelling; his heart was not grieved; he wore mourning but without sorrow. Yet although wanting in these three points, he is considered the best mourner in the State of Lu. Can there be really people with a hollow reputation? I am astonished."

"Mr. Mengsun," said Chungni, "has really mastered (the Tao). He has gone beyond the wise ones. There are still certain things he cannot quite give up, but he has already given up some things. Mr. Mengsun knows not whence we come in life nor whither we go in death. He knows not which to put first and which to put last. He is ready to be transformed into other things without caring into what he may be transformed -- that is all. How could that which is changing say that it will not change, and how could that which regards itself as permanent realize that it is changing already? Even you and I are perhaps dreamers who have not yet awakened. Moreover, he knows his form is subject to change, but his mind remains the same. He believes not in real death, but regards it as moving into a new house. He weeps only when he sees others weep, as it comes to him naturally.

"Besides, we all talk of 'me.' How do you know what is this 'me' that we speak of? You dream you are a bird, and soar to heaven, or dream you are a fish, and dive into the ocean's depths. And you cannot tell whether the man now speaking is awake or in a dream. "A man feels a pleasurable sensation before he smiles, and smiles before he thinks how he ought to smile. Resign yourself to the sequence of things, forgetting the changes of life, and you shall enter into the pure, the divine, the One."

《庄子·内七篇·大宗师·七》

原文 翻译
顔回問仲尼曰: 颜回有天问孔子说,
“孟孫才,其母死,哭泣無涕,中心不慼, 孟孙才的母亲去世了,哭的时候,那些来观礼的客人,发现他在假哭,没掉眼泪,哭完了站起来,收白包的时候,就一副「谢谢,谢谢」,没在难过。
居喪不哀。 孝子贤孙要行礼,就伸个懒腰什么的,一副丧礼办的还挺舒服的样子
無是三者, 应该表现出来的悲怆情绪都没有
以善喪盖魯國。 居然全鲁国觉得他家的丧礼办的最好。
固有無其實而得其名者乎? 颜回就说,照理丧礼应该办的很庄严、隆重、悲哀、感人,怎么这样会说他丧礼办得好?
回壹怪之。 颜回我,就觉得好奇怪啊!
仲尼曰:“夫孟孫氏盡之矣, 孔子说,孟孙氏办的很完美,没什么可以挑的,
進於知矣, 他的这个完美,是超过人的头脑可以设计的完美。现在的戏都在那打狗血,让人觉得好做作,
唯簡之而不得,夫已有所簡矣。 这句话说得很帅,就是谁面对什么婚礼、丧礼、住院等等,谁都希望最好单单纯纯的,

参加婚礼就是要吃一顿好料,什么事情都是有那最终极让我们快乐的一点核心,其它都是无所谓的。可是人的头脑是很笨的,刘德华的名言,刘德华对要减肥的张小燕说:人的大脑是很笨的,所以你要不停的吃点心,他以为一直有食物,他就不会囤积脂肪,人的大脑是很笨的,所以你要不停地穿衣服,他以为温度很够就不要囤积脂肪,所以就会瘦。

人的大脑是很笨的,就觉得办我这个丧礼应该怎么样才会让大家觉得好,问题是人家都没有真的想要这个好,这个好只是大家以为自己要的好。其实这个人的头脑很笨这件事情,包括我们身为父母对子女,就像我们对子女,都以为要怎样怎样子女才会觉得很爱他,其实这些都不是子女想要的。天下子女很多种,千奇百怪,什么样都有,有些子女就是那种野生动物型的,你爱也没有意思,让他出去自己找吃的就好啦。

人就是想要把事情弄单纯,把不要的地方切掉,可是切不干净。

但是这个孟孙才,他在最核心的部分,他很知道怎样才能把事情变得简单。

原文 翻译
孟孫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孰先,不知孰後; 孟孙氏不知人怎么生出来的,不知怎么死的,不知哪个先哪个后,就是到底是活比较好,还是死比较好,他不知道。

其实我觉得人有本事,也不用去参透什么生死,就停留在不知道就好了嘛!当我们能很安然的停留在自己的不知道的时候,那你要用什么情绪去面对呢?那就没情绪了,是不是。

因为不知道所以先不用有情绪,你就不知道这个人死后是飞灰湮灭还是下地狱,这样先不要担心。因为这样,所以情绪上就淡淡的。

原文 翻译
若化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且方將化,惡知不化哉? 这地方的文法上有点卡,把它完全白话有点难度。我姑且随便说说:
他说他这个人,面对眼前「物」这个东西,其它还没到眼前的,就先不要去管他,就是他的心思只存在现在这一点,
方將不化,惡知己化哉? 当你所处的情境已经改变了,就不要执着在你还没改变的状态

我白话这样讲也不是很正确,你要改变的时候你又如何知道不改变的时候呢?人还没有死你又怎么知道他已经死了。

应该是人所拥有的,终究只有「现在」这个时间点,如果你失去了过去和未来的参考点,「现在」这时间点,就会变成很让人发呆的状况。

其实你想想看,我们之所以觉得一个人死了,要哭,那是因为他之前存在,他之后不存在,然后前后相比较,觉得少了什么东西,才这样子来的感觉。

可是人如果永远只面对自己眼前的这的一秒钟,不管你身边的谁是活着,是死的,每个人的一秒钟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就是随时在面对一个崭新的一秒钟,我们就用这种心情来面对生命,但我这样讲又有点讲大话了,我想这样是很难练成的事情。

原文 翻译
吾特與汝,其夢未始覺者邪! 孔子说,我和你颜回,都是梦还没有醒的人耶!

我们因为只感知得到三次元的物质世界,所以我们不能叫做醒来的人,我们不知道人死了以后会到哪里去。

原文 翻译
且彼有駭形而無損心,有旦宅而無情死。 骇,就是说身体形状有很大的改变,骇就是通于改变的改,就是说他遇到他母亲身体的毁坏,可是他的心却没有被损坏,
旦宅,太阳出来的时候就只有那短短的时间,就很快就离开地平线了,就是人的生命就好像是在一个片刻之中存在的东西,这是一个暂时居住的住宅,就当他看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就像灵魂住进来,然后房租到期,然后就退租了,大概这样的状况,
无情死,内在没有一个死的心情,就是没有办法用一个死亡的感觉或心情来对待这件事情。

就是在核心的地方,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好好活在当下的话,说起来对于死亡,不要说自己的死亡啦,就说对别人的死亡也会比较看得开一点。

我们生命之中,通常和我们比较靠近的人死的时候,我们会很悲伤,往往会有日本话说的「残念」喔,就是残留着想要做还没有做的事,就像趁他活着的时候,我怎么不对他好一点啊之类的。

可是,如果以我们现在的状况,诚实一点来看这个事情……,我记得有一次喔,我在我爸的办公室,那时他在国防医学院当副院长,刚好我爸就接到一通电话,是我爷爷在美国过世了,因为他的院长,就是他的上司是他的老同学,就赶快跑过来关切说「老谭啊!你爸爸过世,你要不要到美国去奔丧啊」,什么的,就是问问我爸是不是要赶快去美国处理一下事情这样子,结果我就看我爸跟他同学,也就对那院长说,「其实他在世时,我能对他好的,也都做了,他现在也没什么遗憾了耶!」当然我爸有时候这种事情也是会装潇洒啦,可是等到后来,我是跟我外婆比较亲的,等到我外婆过世时,我好像也有这种感觉,就是长辈和晚辈,大家的想法和观念不会一样对不对?所以有交集的部份真的没有很多,就是相处的时候,大家彼此能够沟通,能够交集,能够共同分享的人生也就这么一点点了,就比如说我外婆从前是学平剧的,他有一些歌唱的非常好,自己会拉胡琴什么的,我会叫他教我,就是在一起过日子的过程中,能够分享的也都分享了,那些你以为是遗憾的,其实是一开始就分享不了的事情对不对,就是能够分享的,早就可以分享了,譬如那家餐厅很好吃,都一直没带他去吃,他就死了,其实不用这样子想,其实那是他一直以来也没有兴趣要去吃嘛,如果很想吃,早就去吃了。所以这种所谓的遗憾,真的仔细来看,也没有那么多的遗憾啦!或者说,我们没有跟这个亲人好好相处,那请问我们时间都拿去干嘛,是不是拿去做我们觉得更好玩,更有意义的事情,所以这只是个选择的问题嘛!如果这样加加减减,我们会想,好像不是有那么多充分的理由可以哭耶,就是差不多啦,就算他不死,每天见面还不是淡如茶水一样,就是这样,又不是他多活二天,和他的关系就会更多沟通或更好什么的。

原文 翻译
孟孫氏特覺,人哭亦哭, 孟孙才之所以办丧礼,就是他看到别人要哭,他就觉得应该要意思意思,否则太奇怪,反正人死要弄个丧礼,就来弄嘛,要哭就来哭嘛
是自其所以乃。 他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
且也相與吾之耳矣, 也就是顺便的,反正人死了也是要埋嘛!大家要看表演嘛!既然你们要听我哭,我就哼两声让你们听听嘛!就是礼貌嘛!
庸詎知吾所謂吾之非吾乎? 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所在说的这个我,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们现在所认为的自己,果真就是那个真正的自己吗?
且汝夢為鳥而厲乎天, 你自己做梦的时候,梦到自己变成一只鸟,你会在天上尖叫或冲到天上
厉可能是尖叫,或是冲到天上?这个字考据有点不清楚
夢為魚而没於淵。 你如果梦到自己是一条鱼,你就会梦到自己在水的深处游。

象征说法就是,我们就是活在一个做梦的世界,在这里梦到自己是一个男人或女人,或多少岁,什么职业的人,但是这些东西,在你醒来后,就是一个记忆的部份而已,不是一个绝对的自己。

如果有这样的感受的话,那对于这虚假的世界,这些虚假的事情,怎么起一个大的情绪呢?

比较道家的思想,对于生和死的界线,没有看的那么明确,更加会觉得,他的灵魂不在了,剩下一个肉体,肉体要处理掉,你要办丧礼或用化尸粉都随便你。

道家认识生命,是认识那个主体,那个核心,所以大家认得的是那个灵魂,不是那个身体,一般人会养宠物对不对,宠物死的时候,通常都很很伤心嘛!我从前有养一条鲤鱼,从那么小养到好大一条,这也是我蛮宠的一条宠物喔,结果不小心从池塘跳出来死掉了,我看着牠的尸体,就整个人僵在那边,不是要哭我的宠物死了,而是在那边想,放太久了,还能不能吃啊?后来还是丢掉,因为不知在院子里晾了多久,可能不新鲜了!因为不太认同鱼的鱼肉那个层面嘛!鱼肉就是食物嘛,这样子。

原文 翻译
不識今之言者,其覺者乎,其夢者乎? 不晓得今天我孔子跟你颜回讲这些话,是两个醒着的人在讲话?还是两个做梦的人在讲话啊?
造適不及笑,獻笑不及排, 就是对于自然要认命,所有事情就像排着队一样,一直来一直来,不停的任他变化。

无论我们是在真实的人生,或者是在做梦的梦境之中,其实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什么事情发生了,「造适」,一件事情发生在我面前,我们那个当下有时会呆住,不知道是个该高兴或者该难过的事情,等到我们确定这个事情该高兴,笑了,可是这个事情已经结束了。

就是生命是不断在变化的,每个片刻每个片刻都是不一样的。今天你的小孩跟你说,妈妈啊,你不在的时候,我把家里的厕所扫的很干净,你就说,真乖,可是他就说,不好意思,我这次数学只考二十五分,生命就是这样不断的起起落落的经验一直来,你本来搞清楚状况要笑了,可是后面的事情又来了,这到底我们要用什么心情去面对?

原文 翻译
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 当我们对生命的处境的变化能够认命的时候,就会进入那个空荡荡的「天一」,就是大宇宙的心,大概就是这样子的角度去接近上帝

后面会讲到说,道家的终极追求,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够接近上帝嘛!

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以道家的角度来说的话,我们要反省的是,这个追求到底透过什么样的训练,比较容易达成?我认为这是道家比较可爱,也比较基础的部份。

如果我们是一个基督教的信徒,可能会认为我受洗之后,就和上帝做成朋友了,当然这是一个信仰层面的事情,我也不好说他对错。如果是一个佛教、或者回教,或者是一个各种不同的宗教,可能在他们的象征物的故事书里面,都会假设一种人类与上帝分离的一种伤痛,那我们要怎么弥补这种分离的伤痛?

道家对这种伤痛就称之为「大宗师」,就是我们的心永远有一种拉力,希望把我们的心回到那种境界去,那么这种渴求,我们姑且假设都是人类都有的,比如我们刚刚讲到的这个故事,他就讲到说,那你面对任何一个情境的变化,都要让自己的心很平静不要起伏之类的,这是一个道家认为逼近大宇宙之心的一个方法,简称「撄宁」嘛!

道家的一个好处,就是他们没有一个很清楚的生前死后的画面,他的轮回转生的说法是非常含混的,什么这个人安然地睡着了,然后忽然又醒来了,那个醒来的,如果是一个没有轮回的宗教,就是人死去了,然后在天国或神的面前醒来,都可以套用,就是他们走在一个很险的地方。

他如果说什么你来世会变成老鼠的肝还是虫的手,那都是在吐槽的时候说的,谁也都知道是玩笑话。就是在这种事情上,他非常的不清楚,因为不清楚,所以不会跟任何一个宗教打架,也因为他不清楚,所以没有所谓的“信仰”,道家就是在讲一些道理,他没有一个信仰,在全世界已知的宗教里面,道家是一个不违背科学原则的宗教。

一般来讲,认为上帝存在,是有神论;认为上帝不存在是无神论;不肯定与不否定,算是什么?怀疑论?但是道家并不是这样子,道家是,没有要你相信上帝存在,但他会说依照逻辑而言应该是有,就是差不多这样子的一个大约的推论。

我的想法,道家的好,在于他可以当做许多其它宗教的「外挂程序」,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基督教的教徒,其实你也可以照庄子的说法来训练自己接近上帝,如果你是一个佛教的信徒,你也可以用道家的训练方法,来增加你的禅定的定力之,就是道家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外挂程序,跟很多宗教没有信仰上的冲突,可是又可以套用,就是这样的一种训练法。

如果不要讲到宗教的话,道家的东西,你要套用在心理学也可以!你要套用在公司管理也可以!套用在人际关系也可以。因为他可以套用的地方非常非常的多,而且广,或者我们就可以说他具有一种普遍性正确,一种东西如果具有普遍性正确的话,那大约就是真理吧!所以如果以这样的角度来看,那他就接近大宇宙的真理。因为如果不是真理的话,不太会有普遍性的正确。

意而子見許由。許由曰:“堯何以資汝?”
意而子曰:“堯謂我:汝必躬服仁義而明言是非。”
許由曰:“而奚來為軹?夫堯既已黥汝以仁義,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將何以遊夫遥蕩恣睢轉徙之塗乎?”
意而子曰:“雖然,吾願遊於其藩。”
許由曰:“不然。夫瞽者無以與乎眉目顔色之好,盲者無以與乎青黄黼黻之觀。”
意而子曰:“夫無莊之失其美,據梁之失其力,黄帝之亡其知,皆在鑪捶之間耳。庸詎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補我劓,使我乘成以隨先生邪?”
許由曰:“噫!未可知也。我為汝言其大畧。吾師乎!吾師乎!䪡萬物而不為義,澤及萬世而不為仁,長於上古而不為老,覆載天地刻雕衆形而不為巧。此所遊已。”

Yi-erh-tse went to see Hsu Yu. The latter asked him, saying,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Yao?"

"He bade me," replied the former, "practice charity and do my duty, and distinguish clearly between right and wrong."
"Then what do you want here?" said Hsu Yu. "If Yao has already branded you with charity of heart and duty, and cut off your nose with right and wrong, what are you doing here in this free-and-easy, unfettered, take-what- comes neighborhood?"

"Nevertheless," replied Yi-erh-tse. "I should like to loiter on its confines."

"If a man has lost his eyes," retorted Hsu Yu, "it is impossible for him to join in the appreciation of beauty of face and complexion or to tell a blue sacrificial robe from a yellow one."

"Wu Chuang's (No-Decorum's) disregard of her beauty," answered Yi-erh-tse, "Chu Liang's disregard of his strength, the Yellow Emperor's abandonment of his wisdom, --all these came from a process of purging and purification. And how do you know but that the Creator would rid me of my brandings, and give me a new nose, and make me fit to become a disciple of yourself?"
"Ah!" replied Hsu Yu, "that cannot be known. But I will give you an outline. Ah! my Master, my Master! He trims down all created things, and does not account it justice. He causes all created things to thrive and does not account it kindness. Dating back further than the remotest antiquity, He does not account himself old. Covering heaven, supporting earth, and fashioning the various forms of things, He does not account himself skilled. It is Him you should seek."

《庄子·内七篇·大宗师·八》

原文 翻译
意而子見許由。 许由是尧的老师,意而子先去看了尧,再来看许由,在庄子的描写内,就会觉得,尧是许由的不肖徒弟啦!所以这许由第一句话问他说
許由曰:“堯何以資汝?” 尧给了你什么?就你在他那里是不是坏了肚子?吃了不该吃的东西?
意而子曰:“堯謂我:汝必躬服仁義而明言是非。” 意而子就说,尧对我说你要实践仁义的标准,然后讲话思考的时候,要很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許由曰:“而奚來為軹? 许由就说,那你还来干嘛?
夫堯既已黥汝以仁義,而劓汝以是非矣, 尧已经拿仁义在你身上刺青了,用是非把你的鼻子割掉了,就是你已经被尧打残废了,不用来看我了
汝將何以遊夫遥蕩恣睢轉徙之塗乎?” 这一堆词一大堆串在一起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就是「变化无端」的样子,大概就这个意思。

我们这个世界,道德结束的点,才是道家开始的点。

所以我们这个世界,有很多看法,慢慢形成人类是非、道德观点,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当这些很清楚的存在我们人间的时候,道家就要我们打通是和非,打通厉害,就是你以为是对的,不一定是完全的对的;你以为错的,不一定是完全的错。道家是让你的头脑的层面,不可以处在这种黑白分明的二分的头脑,这比较是道家要的。

意而子说尧已经要他如何如何可以做一个好人,相对来讲,对许由来讲,这个人已经有坏掉的嫌疑,就是已经被设定了这些程序了。

如果用我自己的人生经验来说的话,我所认识的人里头,那种很清楚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人应该怎么样才是好人,的那种人,是最没有办法练道家,我想这同学应该可以理解吧!因为他完全进不了这一套东西,他会觉得,我知道的那套就是绝对是对的啊!

做好人这件事情,我们今天是讲不到,后面有一段就叫回忆,就颜回不断的在进步,孔子就说你进步到什么状况?颜回说我已经忘记仁义了,忘记礼乐之类的。

道家并不是想那么用力的,让人不要道德,不要是非,而是,重要的是我们要活在比较深层,比较有意识,也比较有意义的地方。

以我自己的人生经验来说的话,我有过很努力想要扮演乖孩子的年代,当然这十年来我是比较希望能够做到庄子讲的东西,可是现在这几年的我,和那几年想要扮乖孩子的时代的我相比,即使是别人的眼光在观察我这个人,也会觉得是现在的我比较有礼貌、比较讲义气、比较有爱心,但是现在的我,我会觉得不是因为我要做好人所以这么做,而是,礼貌的背后意义在哪里?就是人跟人是需要彼此互相尊重的,我觉得道家练久了,你自然而然就会尊重别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旦你可以尊重人家是一个独立个体,你就不会随便去命令人,或认为人家应该怎样,所以对人都应该会很客气嘛!对不对?叫人家帮你一个忙,也有可能人家是不乐意的,所以就要更加委婉的、谦卑的去请人家帮忙,所以礼貌也好、仁义也好,要善待一个人的话,也是要体贴对方也是一个有感受的人,当你能体贴对方是一个有感受的人,你也能够了解你怎么做对方有什么感受的时候,你自然而然就会比较善待对方。

我觉得练道家的话,一般的社会道德是会自然完成的,就是你在有意识的层面会知道怎么样操作他,可是我不练道家的话,我觉得小的时候的我受大人洗脑的道德,好像我在依照一个什么规矩再过日子,可是我却不是真的知道这个规矩的意义再哪里。

记得我那时扮乖小孩的我,动不动觉得旁边的同学,喉,坏小孩!喉,不听老师的话!喉,午睡的时候偷偷吃便当!就是一直再那边觉得人家这边犯规、那边犯规,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可是我现在回头看那时候的我,觉得超愚蠢的,午睡的时候肚子饿为什么不要吃便当?吃比睡重要的时候也是存在的啊!我觉得我现在才是比较能够体贴别人,可是小时候就是拿那一套在那边审核,人怎么可以这样。像我妈妈开车的时候,就会在那边这个人怎么这样开车,那个人怎么那样开车,都要挑人家。不过话说回来,那是我妈不太会开车,所以非常害怕外来的威胁。

如何能够在一个比较真实感受的层面来完成道德?我觉得这是比较要紧的。那么人家告诉你的,就是没有什么好的理由,人家告诉你要遵守的一些清规戒律,所形成的好人的表象,在道家的人来讲,不是很妙。好像你被他的道德打残了,所以要你自由的转圈圈你已经转不了了!这样的一个说法。

原文 翻译
意而子曰:“雖然,吾願遊於其藩。” 意而子也不是省油的灯,他说虽然我已经听过尧讲的这些东西了,可是我还是愿意到你这一国来玩啊!是不是你可以让我进入你的世界啊!
許由曰:“不然。 结果许由就很用力的拒绝啊!他说,不是,没有用的啦!
夫瞽者無以與乎眉目顔色之好,盲者無以與乎青黄黼黻之觀。” 就是一个眼睛瞎掉的人,或者是色盲或是白内障的人,就一个瞎子,你给他眼前看到一个超级美女、超级帅哥,有什么用呢?他没有这个感知力。或者人家有白内障的人,你给他看这个质量多好,那个多漂亮,他说他也看不清楚啊!

你的眼光,已经被过去的观念带上有色的眼镜了,再去让你看一个真实的世界,你真的还看得到吗?所以,你的头脑已经在跑那个过去灌输给你的程序了,你可能就没有办法看到真相了,你会看到你想要看到的东西了!

原文 翻译
意而子曰:“夫無莊之失其美,據梁之失其力,黄帝之亡其知, 结果意而子还是不死心。从他这个语句,我们不要考据就知道「无庄」就是曾经的一个美人,男人或女人,男人吧?「据梁」一定是个大力士,「黄帝」一定是一个天才儿童

就是一个人过去可能有一个他认为很骄傲的东西,就是我的美貌、或者是我的体能、或者是我的智能,这些人,他们就是在传说里面,就是人生某个处境之中,突然发现,真正的幸福不在美貌、不在体能、不在智能,于是就忽然发现这些东西并不是那么的重要。

原文 翻译
皆在鑪捶之間耳。 这样的转折,都在「炉捶之间耳」,都只是一个因缘际会的撞击。

就比如说一个人非常非常的美貌,性感无比,结果结了婚还是被丈夫揍了,才知道原来美貌救不了我;或是他非常非常聪明,IQ非常高,可是他老婆还是带着孩子回娘家了之类的!他就觉得,智商救不了我。

在这些人生的转折际遇之间他会发现,他以前一直依靠的东西是没有用的。其实这也只是人生需要一个撞击而已,需要这种冲击,他说,我现在就算是抓着这些仁义道德自己为是很棒的东西,难道不会有一个缘份来临,让我像之前的人一样,忽然之间醒悟吗?

原文 翻译
庸詎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補我劓,使我乘成以隨先生邪?” 你怎么知道造物主就会这么残忍?说不定造物主很慈悲,会给我一些机缘巧合,让我领悟到过去这些东西没有用,于是我残废的地方被补起来了,让我以一个全人、完整的人的身分来跟随你啊!
許由曰:“噫!未可知也。 这样子回嘴之后,许由听了觉得这样也有道理,他说:对呀,我也不能说没有这个可能性啊!因为人有时候还是会有一些机缘的,说不定你是有可能放下这些的
我為汝言其大畧。 许由就说,我姑且把我们修炼的方法和目标大概跟你讲一讲啦!
吾師乎!吾師乎! 我要把什么当做我的老师呢?我所追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
䪡萬物而不為義,澤及萬世而不為仁, 把各种东西像烧好菜一样调和在一起,我也不觉得我在做什么正确的事,我做出来的事情,可以让千千万万的世代得到恩惠,可是我也不觉得我在爱谁。
長於上古而不為老, 我的自我意识觉得我在这个宇宙诞生之前已经存在了,可是我也不觉得我自己在老。
覆載天地刻雕衆形而不為巧。 我好像比这个宇宙还要大,

如果宇宙有个造物主的话,他就是「刻雕众形」,好像有个上帝他说,先有一个什么东西,再什么东西,然后形成什么世界的万生万象,那也是需要一个开始的念力的。

原文 翻译
此所遊已。 简单来讲就是,有一个大宇宙的核心,那是我要活动的范围是活在大宇宙的心里面。

当然,也就是等于这个没什么意思的故事,就是解释了篇名,就是「大宗师」,就是我们人内心世界终极的渴望,大概还是在这个地方。可是呢,麻烦的是,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终极的渴望,已经被很多次级的渴望代换掉了。从小到大,你就被教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是好人,或怎么样啊,就是种种种种,我们次级的渴望。

甚至,你不要说是道德来讲,我觉得,就连所谓的心理学喔,有时候都是不小心拿次级的渴望,代换掉我们终极的渴望,比如说心理谘商的时候,就会说什么你是需要爸爸的爱啊,什么母爱不足啦,父爱不足啊,或怎么样怎么样,童年创伤啊,所以我们的渴望是要回到妈妈的怀抱啊,重新感到被爱啊,就像这些这些,一般人在说的心理学,其实也很可能是次级的渴望。如果有一个人很爱你,很听你的话,然后很温柔地对待你,让你充分感受到爱,然后很支持你,结果你会发现你还是吃不饱。因为重要的是,我这个人,身为一个创造力的主体,我能够创造出什么样的人生,我能够为我自己创造出什么样的心境。

就是,我们的人生像是我们的艺术作品一样,我们能不能够创造出一个我们想要的作品,我想这个东西才是比较终极的渴望。那这个什么爱与被爱啊,这种事情喔,排行的顺位,我觉得不太能够排到最顶点耶。但是我不是说人不应该谈情说爱,不是这样子,因为有些人能够在谈情说爱的人际关系内,精进他的心境,那也没什么不好。这是庄子的达人的理论已经很摆明了各行各业,当一个妈妈也好、当一个爸爸也好、当一个情人也好,都有让自己心境提升的机会!所以并不在于你选择的角色,只是这些选择的角色的背后,有没有更值得追寻的东西。

当然,那个声音都是若有若无的,就比如此时此刻如果我在家里面看着电视,我那个当下可能不会觉得我人生最大的渴望是心境要进步啦!可能并不是一个那么清楚的声音,可是我们用反面来讲的话,就是我做了很多我们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做很多我们头脑里面很认可的一些好事,可是好像还是有什么地方没有吃饱的感觉。当那个感觉出来的时候,我就会觉得好像又回到原点,就是我这三个月我这个心地有没有进步啊?还是在这边做一堆我觉得有意义的事,可是我的心地并没有很大的进步?这样子的时候,还是忍不住会让人感到有一点空虚的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JT叔叔《庄子内七篇》学习笔记29 大宗师(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dgc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