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之于学生难于上青天,作文教学之于教师又何尝不是“单相思” ,让学生爱上写作真的很难。
各种引导,习作训练,作文书学生也读了不少。让学生将作文本分为A本B本或者大本小本,每周一小练,两周一大练。写来写去学生水平未见太大提升,记得有一位已退休的语文教师曾调侃:“当了一辈子语文老师,看了一辈子哈哈(坏,不好)作文。”极言语文老师的无奈,其实据了解这位老师文学功底非常了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走出语文的冬天,融化作文的冰川自非短时间可以实现。
作文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功利一些来说语文成败在作文。任何一位语文教师都不会轻易放弃这一亩三分地,苦苦钻研、费力流汗、分类指导、训练评改、例文赏析、下水创作、竞赛激趣……能想到的方法我们都会去尝试。
农村学生学习有两难:一难无书读;二难不读书。积累严重不足,提笔无话说,或者说来说去陈词滥调,“一句三日不得,一吟涕笑皆非。”
2018金秋十月遇见了国培,也遇见了对于写作的几种思考:班级史记、200字作文、微写作。在网络日趋占据我们生活空间的今天,微写作无疑是一种与时代接轨的创举,学生利于掌握,以小博大,积累创新,亲近生活,捕捉细节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任何一种思考和创新都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微”是见微知著,是随文就是,有序列、有对生活的敏锐触知。例如:运动会后让学生为获奖运动员写一份颁奖词(可面向个人亦可面向全体);我出去学习时间让学生写班主任不在的(场面描写);随《背影》《我的母亲》写父母生活小片段;说明文教学时让学生以空间顺序介绍教室;《白杨礼赞》时托物言志写校园中的它;《雁门太守行》扩写故事情节。不知不觉中收获着一点点小惊喜,也发现这种练习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接受的。
拾掇一下思绪,产生了新的疑惑:序列如何生成?评价标准是什么?学生作品如何有效快速上传?制定什么样的激励措施?
思考――思考――还是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