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听了两节课《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从重影的角度分析,也挺新颖别致。
第二节课《我与地坛》设计明信片。然后听了顾之川老师的报告。
下午听了《故都的秋》和《老子》四章两节课,无败事——老子的圣人成功之道。
接着听了余党绪老师的报告《单篇与单元之间的张力》,由文的内在结构看人的精神向度,2019年在成都讲课。工具层面—人文层面。
沈从文——谅解,鲁迅——要求~~
个与类
泛化——提炼与整合
个性化——特殊性与创造点
思辨,浅层逻辑没有意义。
关于单元教学与单篇教学的讨论
1.一句话概括
2.材料的侧重点
3.确定观点,有写作思路
4.研习报告(围绕一个点)
按整本书的规律教
教出这本书的个性来
大单元作为观念,而不是方法;
已有的经验中寻找切入大单元教学的切入口和路径;(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最便捷的大单元教学);
螺旋式改革,忌概念满天飞,要在做中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评判标准:试一试,更有获得感,更想写作了。经验性的东西,不改变,空的概念壳子,套用,在教学中比较。编者意图都没搞清楚,盲目去做不行。
今天的课比较满,内容也是充实的,虽然在校稿中零碎地听,但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有些观念再一次强化更新。也有了一点新思路。如果能思索成文,及时固化,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