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心事几曾知?(中)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0-04-10 17:59 被阅读0次

    文/乐德小老儿

    03纳兰词情

    诗亡词乃盛,比兴此焉托。...... 词源远过诗律近,拟古乐府特加润。不见句读参差三百篇,已自换头兼转韵。

                                                                                                                纳兰容若《饮水诗填词》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元明以来词风式微,一蹶不振。到了清代,以纳兰容若为代表的一批词人引领词坛中兴之风,又出现了兴旺的景象。纳兰容若认为长短句绝不是诗余,而是诗亡以后的接力者。长短句是在古乐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根芽乃诗三百,它比格律诗还要源远流长。从内容上看,词继承了诗三百比兴的手法,从格式上看,词的长短句式和换头转韵更接近于诗三百。

    纳兰容若挚爱填词,他说“少知操觚,即爱《花间》致语,以其言情入微,且音调铿锵,自然协律”,从会写文章开始,就喜欢花间词。黄庭坚作艳词名于当世,有个和尚就告诫说“恐生泥犁耳”,泥犁即地狱,但纳兰容若却说,让别人去争名夺利鸡犬升天好了,他就是痴情于花间词,就让他随黄庭坚和秦观一起下地狱好了,并且嘱咐好友顾贞观不要忘了振兴艳词的初心。“凭君料理《花间》课,莫负当初我。眼看鸡犬上天梯,黄九自招秦七共泥犁。”

    纳兰容若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康熙词坛三鼎足”、“清词三大家”。王国维甚至称赞纳兰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溢美之词,无以复加。

    爱屋及乌,纳兰身居北地京城,又是满人,他的好友却皆江南名士,而且都工于长短句。

    也许是物极必反吧。自宋代程朱理学甚嚣尘上,大肆张目“存天理灭人欲”以后,明初朱元璋吏治严苛,将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为八股取士,内容严格限制在四书五经之内,不能越雷池一步。

    到了明末,文人追求个性解放,展示真性情之风已经小有气候。冯梦龙三言、拍案惊奇等小说“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张岱的小品文则议论风生,笔墨横姿,令读者心目俱眩,”东方莎士比亚“李渔是个风流全才,一生创作500多万字,而且还组建戏班巡演各地,并提出了完整的文学创作理论。他有一妻数妾,还要买婢姬,他说"予,情士也","男女相交,全在一个'情'字"。

    更加为大众熟悉的当然还有汤显祖的《牡丹亭》和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了。无不强烈地显示一种酷爱声色、尚“真情”崇“性灵”的趋向。

    康乾盛世,社会稳定,文坛管制较为宽松,词坛便又热闹起来。陈维崧被称稼轩再世,其词意气横逸、豪迈奔放,朱彝尊的词集名《静志居琴趣》,“静志”二字,乃他小姨子的字。开放大胆如斯,令世人愕然,他却毫不掩饰,心下坦然。纳兰最要好的朋友顾贞观,其词则质朴自然,缠绵恳切。

    还有严绳孙、姜宸英、吴兆骞等,纳兰常和他们会聚于他的渌水亭,花间云下,词酒唱和,恣意疏狂。纳兰还专门为顾贞观在渌水亭筑三楹茅屋,取名花间草堂,以便常相往来。纳兰词曰:”江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绿残红叶胜于花。无事避风沙。“ 

    姜宸英后来赋诗回忆道:”散漫杨花雪满堤,停船只在画廊西。东风底事吹归急,不管狂夫醉似泥。“

    纳兰容若生性便无官宦子弟的红尘习气,他的对这帮朋友皆落拓不羁之士,但纳兰对他们无不情真意切,救急救困,肝胆以待。

    姜宸英,字西溟,与朱彝尊、严绳孙并称"江南三布衣"。康熙曾称赞他“姜西溟古文,当今作者”。但姜宸英为人孤傲,不事权贵,屡试不第,纳兰专门作词安慰:”何事添凄咽?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须知道、福因才折。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听谯鼓,二更彻。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须不羡、承明班列。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又萧寺,花如雪。“

    纳兰去世后,姜宸英在祭文回忆:“我常箕踞,对客欠伸,兄不余傲,知我任真。我时谩骂,无问高爵,兄不余狂,知余疾恶。激昂论事,眼瞪舌挢,兄为抵掌,助之叫号……在贵不骄,处富能贫,宜其胸中,无所厌欣。”

    后姜宸英70岁始中进士,却遭人诬陷贿赂考官,屈死狱中。

    再说说吴兆骞,字汉槎,号季子。顺治时乡试中举,遭人诬陷,奉旨入京参加复试。考场戒备森严,两旁武士持刀而立,兆骞战栗未能终卷,遭除名,责四十板,家产籍没,并父母兄弟妻子流徙宁古塔。其时,纳兰容若才四岁。

    吴兆骞却有一个赤胆忠心的好朋友,顾贞观。顾贞观一直为营救吴兆骞上下奔波,但终无所获。18年后,顾贞观不得已求于纳兰容若,纳兰与吴兆骞素昧平生,但友之友即吾之友也,便允诺再十年而返,经过前后5年的努力,吴兆骞得以返乡。纳兰设宴接风,并聘他为弟弟的塾师,以解决其生计。吴兆骞三年后病故,纳兰容若为其料理后事,出资送灵柩回吴江。

    后人曾慨叹:“嗟呼!今之人,总角之交,长大忘之;贫贱之交,富贵忘之。相勖以道义,而相失以世情;相怜以文章,而相妒以功利。吾友,吾且负之矣;能爱友之友如容若哉!”

    纳兰容若就是这样一片赤诚,因为深爱词,便待词友为至交兄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纳兰心事几曾知?(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dkd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