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踌躇了两日,才想起他们说的话来。
说得是吃掉幼年牲畜的残忍。
这话可能本无什么过错,毕竟人人都更爱怜惜弱者。
但若是要从那牲畜的角度来看呢?
幼时的懵懂和长成时的学会恐惧。
到底是吃哪一个比较残忍呢?
在未知痛苦时死去,恐怕是比不过知晓后的可惧怕的。
在恐惧间挣扎,与在未知中沉沦,于那将死之畜而言,到底哪一个更好呢。
到底哪一个,不残忍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74039/05f1cc1350ab435b.png)
这是鲁迅挺出名的一段对话。
但一想想还是不公的。
若暂将牲畜与人智等同起来,乍一看好像也不无道理。
但若去细看,就会发现。
铁屋里的人面对的只是铁屋,而牲畜面对的却是人。
于最无望处死去,便是它们的命运。
他们出生时,便是注定要被吃掉的。
甚至连成为猎物的机会都不曾有过。
于是我想,大多数时候,面对人都是件多么值得惧怕的残忍之事啊。
好在多数时候,以同类自居时,被吃掉的概率能小上许多。
万多年来,人群,已渐渐成为绝对的强者。
与人群对立时,它们能感受到的只有深深的绝望和那种绝对的残忍。
无论幼者还是长成者,若能明了自己将来的命运,都只能选择颤抖着去惧怕。
它们逃无可逃,避无可避。
我且问,仅于它们而言,到底哪一个,不残忍呢?
好在这于多数人而言已是天经地义,没什么好内疚,也没什么可改变的了。
只说着:“残忍便残忍吧,不过是自然规律罢了。”
但实则,这恰恰不是什么自然规律。
一切,不过是习惯。
万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从人类学会圈养时起,这种残忍便慢慢浸入他们的骨血,传承下来。
以至于面对这些事时,最后,他们连真正的残忍二字,也用不来了。
残忍的含义,因为习惯,被人忘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