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琼
最近在读《被讨厌的勇气》一书,非常值得读。
全书分成五个篇章,五个夜晚,一个青年人一个哲人,每场对话循序渐近,深入浅出,带你进入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世界,围绕关键词勇气两个字。
第一个篇章:目的论。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引出心理学三大巨头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并且指出了差异性,弗洛伊德荣格,他们主张的是因果律,什么样的因造什么样的果。
而阿德勒主张目的论,并否定所谓的精神创伤和童年阴影,人是可以自我改变的,你心中有什么样的目的,你的行为和情绪的反应,都是为了配合你心中的目的而产生的;你的不幸不是因为你的父母,不是因为周围的环境或者他人造成的,你的不幸是你自己选择的。
那些总是说自己没办法改变的人,是因为他们下定了决心不改变,而不行动不改变总是说自己做不到的人,是因为他们总是想要找借口和理由,逃避自己所不愿意承担的责任和后果罢了。
第二篇章: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你为什么讨厌自己?因为你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人需要认同感和归属感,所以所谓的价值感来自于理想中的自己与现实中的自己差距过大,一句话形容叫做欲望大于实力,渴望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人就就会焦虑。
没有办法改变结果,于是陷入到了自我能力的怀疑当中,从而导致了自卑感,而书中说到自卑情结是一种逃避心理。
指的是你拿你的自卑感当作借口,逃避你该承担的责任和后果。一个人总是说,如果我能像某某人一样,我能有怎样的条件也一定能像他一样成功,或做得更好,那么这样的人就是一个有自卑情结的人。
就跟很多人说想要减肥,但总是说自己没有时间的人是一样的。自卑感源自于欲望和能力的不匹配差距,怀疑自我价值。而书中所说的自卑情结是一种借口和理由,逃避自己应该面对的,它是一种害怕失败,害怕周围的人认为自己没有用,没有能力的借口。
与自卑感对应的叫做自负。书中探讨到了一个点很有意思,叫做一个越自负的人,他其实越自卑。
阿德勒认为,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是因为人跟人之间需要产生链接,但有了对比才有了伤害。当你不能放下他人的课题,你就没办法摆脱烦恼,就没办法获得真正的自由。
一个自卑的人,总是喜欢寻求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一个自卑的人,总是害怕有人不喜欢自己,讨厌自己。自卑的人希望跟身边的人,每个人都能作为朋友。自卑的人很容易发展成为讨好型的人。
那如何摆脱讨好型人格敏感的心理状态呢?
第三篇章:课题分离让干涉你生活的人都去见鬼吧!自卑是因为担心自己没有能力、没有价值,所以寻求他人的认可,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但一味的寻求他人的认同认可,就要不停的满足他人的期待。
满足他人的期待就是在讨好他人,讨好他人你就永远活在他人的期待中,为他人而活而不能拥有自由,所以为他人而活是一件更心累的事情。
所以阿德勒告诉你,放下寻求他人的认可,不要活在他人的期待当中,要学会课题分离,课题分离就是说你的事就是你的事,他的事就是他的事,你们毫不相关彼此,你们毫不相干涉。
你要接受这个世界上有喜欢你的人,就会有讨厌你的人,你要拥有被人讨厌的勇气,才能拥抱生命的自由和追求幸福的自由,才能把自己的人生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接受世界上一定会有人不喜欢你,讨厌你的事是事实。让他们见鬼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