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通宵满座的自习室。买了没学完的课。
电脑软件永远“明天提醒我”的升级。七天了也没去退货的商品。
不分国界,拖延似乎总在困扰着人们
拖延的情绪根源涉及内心感受,恐惧,希望,梦想,怀疑以及压力。很多拖延者不能识别这些表象之下的情绪涌动,所以,只是利用拖延逃避不舒服的感受。所有全书的前半部分分门别类列举了种种情境下,拖延背后的心理问题,作为读者不妨当做一本拖延原因自查全指南。
研究发现影响身体状况的不是压力本身,而是对压力的态度,这放在拖延上也适用
毕竟市面不乏各式各样吓唬你(拖延等于慢性自杀)的工具书,但好笑的是,大部分拖延原本就来自恐惧。
但《拖延心理学》告诉你,拖延症并不是绝症,拖延其实是一种对潜在的恐惧的逃避,是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机制。所以“我们将梦想付诸行动的时候,伴随着内心冲突而来的,像恐惧、羞耻、担忧以及自我憎恶这样的情绪都是我们应该摒弃的”想要战胜拖延的你不必抱着病入膏肓求医问药的态度,相反,可以自视为积极提升身体素质的寻找适合私教的健身者。
读罢此书的我依然追求成长向往卓越,但是,我开始发现这一切和与自身和谐相处似乎并不矛盾。正如作者所说,自我的价值感需要建立在接受自己的基础上——接受自己的生理状况,接受自己的历史,以及接受作为人的诸多局限性。
这是我阅读此书的收获,学着按照自己真实而非想要的样子来接受自己,并且用识别自己感受的方式战拖。
学界取得的共识是,拖延并非时间管理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学问题。拖延的情绪根源涉及内心感受,恐惧,希望,梦想,怀疑以及压力。很多拖延者不能识别这些表象之下的情绪涌动,所以,只是利用拖延逃避不舒服的感受。
所有全书的前半部分分门别类列举了种种情境下,拖延背后的心理问题,作为读者不妨当做一本拖延原因自查全指南。
举例来说,拖延的背后你在害怕些什么呢?有一种可能是你在恐惧失败。而经过应试教育,被“好成绩=好孩子”这样的规则评价过的我们,特别是容易陷入这样的拖延。也许你甚至没有察觉到你认为你此事的表现,直接反映了你的能力,而你的能力,决定了你作为一个人具有的价值,也就是说,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那么当一个人的表现成为了它价值的唯一衡量标准时。一次失败的表现带来挫败感就是灾难性的,这是对你本人价值的否定。怎样打破这个等号呢?那就是拖延。拖到你永远无需面对可能的失败,哪怕表现不尽如人意,你大可以归阴时间仓促。这样,你的最佳表现,可以永远不被人评判,也就永远被判失败的风险。也可能是保护自尊的方式。
你也可能在害怕控制。这些原本应该是其他责任方处理好的手续。却变成了你的任务。好几个压缩包甩在你面前,你得打开逐字逐句的阅读。从一堆和你毫不相关的信息中,提炼出那唯一有用的几条,然后。将一个冗杂的表格填好,这个过程是重复琐碎耗费时间,并且基本没有什么意义又非做不可,这份冷冰冰的指令侵犯了你对生活原本的掌控感,于是你在可以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延后,争夺的是控制自己时间的权利,获得的是一种独立自主的感受。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重视自己的感受这一点非常重要。意识不过是大脑非常有限的一部分,很多时候,你压根没有意识的迫使你逃避的感受是什么,身体就保存了这样的恐惧,下次的刺激来袭时,大脑在14毫秒内就识别到这个恐惧并且替你做出了拖延的决定。所以主动的探查他,认识他,了解属于自己的拖延恐惧成因就是克服它带来的阻碍的第一步。
任何形式的自我改变都不是易事。此书用尝试理解的姿态探寻成因,分解阻碍,顺势而为的改善现状,相比直接对抗提供了更稳扎稳打的路径——它教你直面恐惧。
卡耐基有句名言,你所担心的99%的事情,都不会发生。如果恐惧来自曾经过往的经历,那么此刻的愧疚,厌恶,自责,羞耻,都是过去的产物,逃避虽然有用,但却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不妨选择直面,就像盯着镜子,自然而然就停止哭泣的你,直面恐惧,也许它就已经消失了一半了。
如作者所说“希望我们对自己的人性抱着宽容乐观的态度,接受自己的优点和弱点,能够与自己像老朋友一样和谐相处”
这本书的第二部分作者分享了利用大脑生理构造,纠正拖延行为的方法。下周细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