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这个词人有点“飘”

作者: 文贲说 | 来源:发表于2018-02-26 21:14 被阅读111次

    姜夔,注定飘泊的词人

    南宋词人姜夔身上有三个特点,一是才华好,二是字难写,三是有点飘。

    才华好,姜夔词作的好,在当时就很有名声。民国以后王国维、叶嘉莹后来不怎么提了,大家印象中好像不及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他们了。除此之外,姜夔曲也作的好,《暗香》、《疏影》、《扬州慢》,各个精品。

    字难写,姜夔的“夔”非常不好写,“夔”是一种古代神兽,《山海经·大荒经》中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山上有神兽,长得像牛,没有牛角,而且只有一只脚,“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的名气呢?我猜有可能。

    因此姜夔还字号“白石道人”,人称“姜白石”,这就清新脱俗多了。

    有才华,有手艺,在古代不考科举就是浪费。但是姜夔的命运似乎惨了一些,没有一次考中,于是大半辈子就只能流落江湖,不停的飘来飘去。后来也因为这番经历,得了个“江湖诗人”身份。

    因为没有做到什么官,姜夔在宋史里没有多少记载,从时人的记载中,我们来看看姜白石是怎么飘的。

    20岁考到20岁,参加四次考试都名落孙山,索性游山玩水去。从淳熙元年到十年,20岁的姜夔一共参加了四次科举考试,但都没有成功;姜夔写词可以,考试不行,后来也有些灰心了,便开始四处浪荡。

    哪里最好呢?晚唐杜牧说“十年一觉扬州梦,留得青楼薄幸名。”淮扬地区最是好,而且靠近当时的京城,挺好。况且当时北边是敌占区,只能在南边转悠。姜夔于是来到扬州、淮扬一带,这一次游历了2年,最后也算有收获,认识了生命中的贵人萧德藻,相当于叔伯级别的人物,萧德藻便将姜夔推荐给杨万里,杨万里又推荐给范成大。范成大也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做过副宰相,当时已经退休。一经副国级退休领导肯定,姜夔立刻就为当时的网红了,当时的辛弃疾、朱熹,等等名人都来结交。

    跟在萧伯父后面在湖州算是有了居所,史料并没有记载姜夔这期间从事什么职务,而在这期间,姜夔往来于苏州、杭州、合肥、金陵、南昌等地,尤其在合肥,据夏承焘考证,与两位歌伎发生了一段美好的恋情。后来合肥人在芜湖路的一段墙上刻了这一段故事。这段恋情考证不易,因为姜夔此人虽然洒脱不羁,但是感情却是内敛的,许多恋情词都隐隐约约、朦朦胧胧。

    如《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身世漂泊之感与爱人的朦胧追忆一并打入其中,低沉婉转,缠绵悱恻。

    姜夔的恋情词很适合小资情调的青年玩味,比如“念唯有、夜来皓月,照伊自睡。”这样的表白,能不打动人心?

    姜夔大概在湖州待了十年左右,从1187年到1196年,姜夔已经45岁了,此时萧德藻也退休归家。失去依靠的姜夔,便去杭州依靠曾经认识的富二代张鉴,两人关系十分融洽,姜夔形容“情甚骨肉”。

    到1202年,姜夔一直依傍张鉴,日子还算过的比较富裕。在这期间,他还向朝廷献《大乐议》、《琴瑟考古图》,希望能获得提拔,但朝廷没有重视。之后,又向朝廷献上《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这次朝廷下诏允许他破格到礼部参加进士考试,但他仍旧落选,从此以后,对仕途失去了信心,决定布衣终老。

    姜夔本可以在杭州继续待下去,但是一场大火烧光了姜夔的房屋和画卷,生活又再次走向困顿。不得已,为了生存,姜夔在人生的最后岁月,在金陵和扬州之间往返。

    姜夔人生中有三次飘泊,第一次是失意之飘,但幸运遇上贵人;第二次是有意之飘,正值人红气盛;第三次是绝望之飘,而只是为了谋生。

    据说,某卫视正在拍摄电视连续剧《姜夔传》,希望能看到一个历史上栩栩如生的姜夔。

    --END--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姜夔:这个词人有点“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dru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