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有和我类似的童年:哭闹的时候就会被大人训斥“不许哭,123……”;碰到想要的东西,会听到“太贵了没钱买,快走……”;做错了事情就会被念叨很久……;大事小事都要被控制…
慢慢的,我逐渐开始掩饰自己的情绪,也不愿去理解别人的情绪,不会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不能正确处理对物质的欲望,要么一味的克制,要么一味的满足;对事情不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好像是一个没有态度的人……
这样的我,不是我喜欢的。
于是有了孩子后,我会思考作为父母,在自己的孩子遇到这些事情时,我应该如何应对,幸运的是,我听到《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的书,对养育孩子打开了新的思路。
教会孩子怎么做,而不是替他做
家长需要认识到家长不要替孩子解决问题,而是需要孩子自己学会处理问题。家长怎样帮孩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书中也给出了方法。
首先,和孩子玩字词游戏
要教会孩子使用各种连词“是/不、和/或者、一些/所有、之前/之后、现在/以后、相同/不同”,这些给予孩子选择空间的词组。
通过玩字词游戏,帮助孩子建立多种选择的思维方式,教会孩子观察不同处理的结果导向,明白自己的做法对他人的影响,从而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接着,理解他人的感受
教孩子认识各种情绪,高兴、难过、愤怒、生气、沮丧等,和孩子从表情中读懂情绪,体会各种情绪背后的心境,继而猜想各种情绪产生的原因。
然后,寻找多种解决方法
寻找多种解决方法的步骤:①问题是什么?②感受如何?③怎么办?(谁有办法让你们俩都高兴?)④先写出这些办法。⑤如果不管用,试试不同的办法,直到找到解决办法。⑥告诉孩子''这个”就叫作(分享)、(宽容)、(协调)……
教会孩子考虑后果
知道了解决方法,还需要了解每种解决方法会导致的结果。从两方面思考,一是考虑事情的前后顺序,(如果…,将会…);二是考虑人际交往的后果。
通过这样的一些练习,能够帮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
和孩子的对话原则
搞清楚孩子对问题的看法。一旦清楚了孩子的看法,就要努力克制自己,不要把问题的重点转移到符合你的需要上来。
要记住,是孩子必须要解决问题。要让孩子思考,你只做到提问。最重要的是要避免告诉孩子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
把重点放在思考过程上,而不是具体的结论上。目的是教给孩子能帮助他们处理一般人际问题的思考方式。不能急于赞扬或批评孩子给出的想法。
相信孩子具备解决问题的潜力
当孩子出现任何问题,我们的第一反应总是想办法替他解决问题,或者告诉他如何去解决问题。
但这本书中的方法,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帮助孩子学会解决社会交往问题。通过提问和启发,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
让我们掌握书中的方法,快乐育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