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468005/81b03ea9a6cfc1ce.jpeg)
2008年春节前夕,那年我大学毕业,全国范围甚至南方都出现了百年罕见的冰雪灾害,无数殷殷期盼回家过年的人都被滞留在外地,电视新闻不断滚动播出的画面,至今回想起来,还让人揪心不已。
1997年,那年我小学毕业,全国都在喜迎香港回归。后来我才知道,那年除了香港回归,还有下岗潮。国企改革,减员增效,“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刘欢的歌曲一度成为流行曲目。
电影开始的背景就是1997年,女主燕子的理想,就是去香港,开一个理发店。很巧妙,影片中三厂交汇的一个小地方,就被大家戏称为小香港。
而男主,当时的保卫科科长,被工友戏称“余神探”的余国伟,无暇关心这些,因为,他正在为几桩连环杀人命案苦恼不已。
![](https://img.haomeiwen.com/i9468005/6c75fcad9b4dd487.jpg)
段奕宏的表演毋庸置疑,不愧是影帝级别。让我忘了《士兵突击》的麻辣教官袁朗,和《烈日灼心》的爆裂刑警伊谷春,他就是余国伟。只要发生了凶杀案,现场除了警察,一定少不了他的身影。开头一秒钟入戏,让你知道这是一个颇有刑侦能力,拼命努力表现,希望进入体制内,进入刑警队伍,却根本不被看得起的边缘小人物。
段奕宏对这个人物的细节把握的非常到位,口头禅是“需要我怎么配合”,回应他的是“站在那里别动,不许闲杂人等进来”。上车前很自觉的把鞋子上的泥土磕掉,唯恐弄脏了警察的车。上车后也只能像个犯人一样坐在隔着铁栏的后座,这也与最后真的成了罪犯,形成了互文。很殷勤的给人点烟,却遭遇尴尬的拒绝。领导随口一句,“余神探,给推一下”,他愣了愣,才发现,原来并不是让他推理案件,而是下去推车。包括不断拉衣服的拉链,耸肩膀的一路小跑,都显示了这个人物的焦虑,谨小慎微和郁郁不得志。
尤其是在厂里的表彰大会上,那应该是他生命中最风光的一刻吧,以至于一张口说话就哽咽起来。只可惜,被突然飘落的雪花似的絮状物给打断。而这也预示了,暴雪将至,大时代下的小人物,也如同雪花一般,被裹挟着,四处飘散,身不由己。
电影虽然打着悬疑犯罪类型的旗号,在我看来,类型化只是壳,导演真正想表达的,是在国企改革,下岗浪潮中,对一个个生命个体的影响。像影片中无处不在的雨水一般,弥漫着一片冰凉透骨。而雨,正是暴雪来临的前兆。
![](https://img.haomeiwen.com/i9468005/99bcbd3675751188.jpg)
影片中不止这几起凶杀案,还有工人因为工厂效益不好,挣不到钱,和老婆吵架,一气之下举刀杀人。也是通过徒弟小刘死前一番话,余国伟才发现,原来保卫科表面风光,事实上就像那个灯光球场一样,“给二十块钱,就可以摸一摸。”除了自己,保卫科早就被腐化掉了,内外勾结,多次盗窃厂里的财产。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那股暴雪一般下岗潮的影响,导致社会不稳定,犯罪率骤然上升,也是不争的事实。
看过一篇报道,说的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失落。虽然近些年东北人才外流,经济低迷,但要说起当年的繁华,那可是令人咋舌。据说在那些工业化大城市,有无数的工厂,构成了一个个独立封闭的空间。一般都是家里几代人都在一个厂里上班,工厂里医院,超市,学校,你想的到的,应有尽有。甚至夸张到什么地步,有专门的水管子,一拧开,流出来的不是水,而是橘子水。
我现在都无法想象,那是多么魔幻现实的场景。
所以,在这南方的工业小城,暴雪将至,有人心里失衡,愤愤不平,酿成一连环的凶杀案。也有男主这种人,为了能够“上调”,进入刑警队伍,发了疯一般追查凶手。其实,同样都是大时代下被拒之门外的小人物,凶手面临被工厂辞退,男主则是压根被刑警队伍看不上的保卫科科长,而已。
但余国伟不这么想,为了追凶,开始不疯魔不成活。甚至不惜用燕子作为诱饵,引凶手现身。讽刺的是,他失去了燕子,失去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最后才发现,真正的凶手其实早就在十一年前,和自己的追逐中,死于意外。
余国伟说,人总是愿意回到自己最得意的地方。出狱后,他也回到了自己曾经最得意的地方,在破败不堪空荡荡的会场中,依稀似乎还能看到自己,站在台上接受表彰的样子。看门老人说,97年的时候厂里效益很好,也从来没有给保卫科的人颁过劳模。我想,时代和老人一样,淡忘了那段记忆,也淡忘了给每个人造成的不可磨灭的影响。97年的工厂广播都在一遍遍呼吁大家减员增效,自谋出路,哪里来的效益很好一说。给余国伟的劳模奖,估计也只有他自己记得了。
1997到2008,整整十一年,十一年前,余国伟是余下的人,十一年后,变成了多余的人。
回到当下,不禁有些伤感。这些年国内经济腾飞,尤其是房地产市场,一枝独秀。我当年很没有见识,尤其是第一次听说房地产,脑子里根本没有什么概念。我是农村孩子,在我的印象里,农村房子都是自己盖的,怎么,还能像蔬菜水果一样,进行买卖交易?
房地产市场从08年开始,飞速发展,我看看银行卡的存折,看看高昂的房价,唯有暗自叹息。可怜的工资,跑不赢通货膨胀,更跟不上飞涨的房价。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样,眼瞅着房价越来越高,又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真的害怕,再不上车,就来不及了。咬咬牙,倾尽两代人的积蓄,终于买到了房,在这个城市,总算有了立锥之地。甚至还有很多人,买了应该不止一套。是的,你可以鄙视他们,说他们投机取巧,但是我始终认为,和那些真正的炒房客相比,他们也只是希望能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大时代下,安身立命罢了。真的,并没有那么多奢求。
然而,暴雪将至。
去年开始,他们又说,房子就是住的,不是用来买卖的。
国家就开始调控房价。国内一线城市,陆续限购。想买的没有资格买,想卖的有价无市。说白了,就是高位横盘,冻结房市。是的,你付出了前半生的积蓄买房,还要付出后半生的努力去还房贷。
嗯,社会和谐,皆大欢喜。
这个时间节点很有趣,余国伟08年出狱,房价开始一路飙升。前后都是十年左右,18年的我们,和97年的余国伟,其实,没有什么区别,都只是时代巨轮下的蝼蚁罢了。就像电影中,被留在厂里的只有名单上的那几个人,而余国伟们,在风雨中,被拒之门外,连行李也不能进去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