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随着加盟店的越来越多,感觉有必要组建一个公司了。
我们就注册了郑州蜜雪冰城商贸有限公司开展连锁业务,办公地点就在蜜雪冰城家常菜馆开辟了一小间房子。有客户打电话加盟,就由涛哥去负责谈加盟,送货也是他。随着货量的增加,原有的超级冰堡后厨已经不够用了,我们感觉还要再增加一个小工厂。
哥哥就找找了文化路一直往北快到北大学城的一个村庄,这个村子叫杲村,在这里租了一套民宅,做原料的加工。
这个工厂只生产两种产品,一个是冰淇淋脆筒,一个是冰淇淋粉。生产冰激淋脆筒的是我妈,我妈特别吃苦耐劳,那脆筒机器要高温烘烤,车间的温度能达到50多度,操作那个机器的时候我妈都是汗如雨下,但是一想到是帮自己儿子开创事业,她也是干劲十足。
而生产脆筒所用的面浆,是哥哥买了一台老式的洗衣机,在洗衣机里面搅拌面浆,草根创业,物尽其用而已。
而生产冰激淋粉的第一个员工,是一直跟着我哥哥创业的一个叫燕子的女孩,还是用和面机去搅拌奶粉和糖粉,最后再人工用小铲子分装成三公斤的小包,用一个简易的封口机去封口。
彼时的生产条件要求还不严格,厂房和设备都简陋,生产环境也相当艰苦,证照也不齐全。好在我们用的原料比较好,就这么裸奔着把搭配好的食材送到店里,顾客也是趋之若鹜。并不能说我们是黑心经营者,因为12年前,很多的餐饮创业也都是这么作坊式的经营。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那种条件里面生产出来的产品怎么能入口?但那时候我们不仅卖了,自己也吃,自己家的孩子们也吃,不讲究,也是那个时候的时代标签。
随着我店里第一个员工韶华的逐渐上手熟练,我就开始张罗着开我的分店了,因为我还有一台冰激凌机没有用上呢。
正好在当时的北大学城迎宾市场,进门右侧有一个楼梯间,这个楼梯间本来是哥哥的另外一个朋友准备开店,最后关头的时候他又犹豫了,他就把那个店转给了我,没想到这个店成为了我后来的救命稻草,这个以后再说。
新店开业之后,我就直接看着这个新店,韶华替我看着原来的新鲜9店。眼看着有两家店,生意逐渐向好,貌似我也能慢慢的走上高富帅的人生之路。
结果没走上高富帅的路,反而跳进了别人跳过的坑…
新店开业之后,我担心韶华一个女孩在老店忙不过来,就给她买了一个大的不锈钢桶,能装40升水的那种。买桶的原因是最初是用小盆子配冰淇淋奶浆,高峰期总是配制不出来,因为容器太小一次只能配四升,我想着大桶可以一次搅一桶,一桶顶过去十盆,节省员工的体力。
结果不久之后,那个老店生意就越来越差。有一次连着下了三天的雨,我就到老店里边看一下情况,发现她在桶里配制的原料已经是三天前的,还没卖完,我就拿搅拌棒搅了一下,发现整桶原料已经变质,发酵的像豆腐脑一样。我赶快掀开冰淇淋机的盖子,发现料缸里面的原料也早已经变质,尝了一下,除了酸馊怪味,没有任何香味。
竞争者所走过的原料变质的弯路,原来我的店也已经走上了,而且走了不止这一次,这就是那段时间生意越来越差的原因。
原因找到了赶快改邪归正,但已经晚了,伤害过的顾客很难弥补他们经受的创伤,所以那个老店一直到秋天生意都没有再好起来过。
经营就是这样,一点的捷径和偷懒都不能有,必须尽心尽力,时刻警惕,稍有疏忽,几乎是万劫不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