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祠
鄂比
望重南阳,想当年羽扇纶巾,忠贞扶季汉;
泽周西蜀,爱此地浣花濯锦,香火拥灵祠。
一、注释
1.丞相祠——又名武侯祠。在四川成都南郊。
2.鄂比——博尔济吉特氏,清满洲正蓝旗人。嘉庆进士。官至刑部尚书。
二、赏读
1.格律
望重南阳,想当年羽扇纶巾,忠贞扶季汉;
仄仄平平,领 字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泽周西蜀,爱此地浣花濯锦,香火拥灵祠。
仄平平仄,领 字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想当年”和“爱此地”是领字,领字不计平仄。
上下联各分句:单联内24节奏点平仄交替,上下对应24奏点平仄相反。
上下联句脚:平平仄,下联句脚:仄仄平。
2.对仗
上下联一分句:
“望重”和“泽周”主谓结构词组相对;
“南阳”和“西蜀”名词词组相对。
上下联二分句:
“想当年”和“爱此地”是三字领相对;
“羽扇”和“浣花”名词词组相对;
“纶巾”和“濯锦”名词词组相对。
上下联三分句:
“忠贞”和“香火”并列结构词组相对;
‘扶’和‘拥’动词相对;
“季汉”和“灵祠”偏正结构词组相对。
3.联意
丞相祠
鄂比
望重南阳,想当年羽扇纶巾,忠贞扶季汉;
泽周西蜀,爱此地浣花濯锦,香火拥灵祠。
诸葛亮在南阳名望很高,想当年,他常常是手持羽扇、身服纶巾,指挥若定,用一片忠贞之心匡扶汉室;
诸葛亮之恩泽遍及四川,其恩德就像岷江一样深广,像浣花溪一样芳香。人们在此地建丞相祠来纪念他,这里常年是香火不断呀。
4.评赏
这幅联题的是《丞相祠》,丞相祠又名武侯祠,在四川成都南郊。
上联,主要写诸葛亮的忠贞之心。一分句,“望重”,名望大;“南阳”,诸葛亮躬耕之地,诸葛亮《出师表》有“成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二三分句,写诸葛亮“望重南阳”的原因。“想当年”引领了一个四言句,和一个五言句。“羽扇纶巾”,出自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忠贞”,忠诚坚贞;“季汉”,季,末,即蜀汉,意指汉之季世。这两句话意思是,诸葛亮羽扇纶巾,指挥若定,忠心耿耿帮助刘备匡扶汉室。三分句和二分句构成递进的逻辑关系,二三分句和一分句构成因果的逻辑关系。
下联,主要写诸葛亮恩德遍及四川。一分句,“泽周”,泽,恩泽,恩惠;周,遍及;“西蜀”,指四川。意思是诸葛亮恩德遍及四川。二三分句,是一分句产生的结果,因为诸葛亮“泽周西蜀”,所以,“浣花濯锦,香火拥灵祠”,在成都建了丞相祠堂,来纪念诸葛亮。“爱此地”引领了一个四言句,和一个五言句。“浣花濯锦”,浣花,指四川成都浣花溪;濯锦,即濯锦江,是岷江流经成都附近的一段。这句用了一个虚拟和双关的手法,字面意思是设想诸葛亮丞相喜欢浣花溪和濯锦江,所以在此地给他建了祠堂。实际上,是用濯锦江表达诸葛亮恩泽深广,用浣花溪来表达诸葛亮恩德千年流芳。“香火拥灵祠”,承接二分句而写,人们为了表达对诸葛亮的怀念,到丞相祠来祭拜他香火常年不绝。二分句和三分句构成因果的逻辑关系,一分句和二三分句也构成因果的逻辑关系。
整幅联,联语骈骊工雅,使用比喻和双关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慕和缅怀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