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第二次阅读,图文并茂的阅读方式,让人不禁感到轻松愉快。但是,在轻松愉快的同时,我却少了一些思考。书中的案例启示,大部分适合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应用到高中呢?对于思想模式相对成熟的高中生来说,有些方式显然有些不合适。
这本书的由来是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是一群致力于改变和学生的交流方式,并且能够取得效果的一次深入探索和研究。作为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必然会经历很多这样的阶段,但是每一个阶段的无奈与彷徨,恰恰是你寻找改变方式的最佳契机,当你不知道该如何和孩子有效沟通,可以看看其中的一些案例,我想对你的帮助会很大。
这让我回想起了我的第一次阅读感受,在看到本书事例的时候,我是一边看,一边点头,有些词句还做了详细的记录。结果,到“用”的时候,这些理论知识,全部跑到爪哇国去了。看,学到和做到之间的差距还是挺大的!
第一章:如何处理干扰学习的情绪
1.不要否定学生的情绪,试着说出他的感受。
当别人向我们诉苦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妻子向丈夫抱怨家里的家务累人,有时候只是想得到夸奖和认同,但是有的丈夫直接理解为是对自己的指责。不但没有接受妻子的情绪,还让两个人的关系僵化。
孩子产生情绪时,我们首先要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更不能先入为主以之前的情况进行评定尝,试着说出他的感受。
例如:孩子总是抱怨学习很累。这时候你给他讲大道理没有用的,他会认为你不理解他。尝试说出他的感受:“是啊!从白天到晚上,一天时间在学习,真的挺辛苦啊!”“看来这个科目没有引起你的兴趣啊!好像你更喜欢XX科目。”
2.不要随意批评和忠告,用一个词或者一个声音“哦,嗯,啊,我明白)表示情绪认同。
例如:学生上课没有带美术用品,他已经感到愧疚了,这时候你再指责他有什么用呢?我的一贯方法是:“那怎么办呢?我也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啊,你自己想想办法吧!”对孩子来说,当他向你敞开心扉,告诉你他的感受,能得到什么呢?能得到你的理解,还是无休止的告诉他否定他,说服他有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呢?如果换做是你,你满心欢喜的想要把这和你的朋友吐槽,结果一堆人指责你做的不对,下次你还会自取其辱么?
在倾听的过程中,不发表任何的意见或者建议,听,只是听,偶尔表示认同。当对方讲述完后,也许他会自己找到答案。
3,不要概括或者解释,给予现实中不能实现的幻想。
“要是不用考试,就能够升级就好了。”“要是玩电脑的时间长一点就好了!”(通过实际行动可以得到实现的暗示。)用语言来引导他找到答案。
4,不要忽视学生的情绪,即便制止不能接受的行为时,也要先接纳学生的情绪。
温柔而坚定的拒绝,并且找出这一情绪的发泄口。
“我想玩电脑!”-----“我知道你很想玩电脑,但是现在是学习时间,我们有合适的时间安排你玩电脑。”
“我一整天都在学习,学习的时间很长了!”-----“过一会我们去外边散步怎么样,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我感到自己没有自由!别的孩子想干嘛就干嘛!”-----“嗯,自由是个好东西!”(不肯定也不否定)
【2022-02-07:2022年更文第18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