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三十而立”这句话已经很多年,却从来没有仔细思考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最近在读《论语》,算是第一次深入了解这句话。全句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对于“三十而立”这句话,大众的理解是:人到三十岁,就应该成家立业,能够在这个社会上站稳脚跟,能在社会上立足了,能独立生活了。
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不过最近我接触到另外的一个解释,这个解释更符合我作为一个三十多岁的人,对人生的感悟:三十而立,不是成家立业,不是立足,而是立志。
为什么会对立志的说法这么认同呢?这就要从我读《论语》的初衷讲起,我读《论语》就是为了能读懂《传习录》。
正所谓:欲成大事者,必读王阳明。要想学习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传习录》是一个避不掉的坎。而要想读懂《传习录》,四书又是一个避不掉的坎。
虽然王阳明早年修习了老佛,但是王阳明心学的主要思想,还是儒家的东西。用王阳明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学到几千年圣人传下的那一点真骨血。而从这点来说,王阳明确实做到了”为往圣继绝学“。
王阳明心学有一个很主要的思想:立志。《传习录》中花了大量篇幅,来说明立志的重要性:如果把学习比作一颗大树的话,立志就是大树的根。
王阳明十二岁就立志:成为圣人。并且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而奋斗,从来没有动摇过,包括后来的学老佛儒、学兵法、当官都是为了这个目标而服务的。
就是因为读过王阳明,接触到了王阳明的思想,我才更能接受立志的这个说法:人总得有一个能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而三十岁的时候,这个目标你就应该确立了。
之所以对立志的这个说法很是信服,跟我个人的经历也有关系,我前几年就度过了一个漫长的迷茫期,总是觉得自己的人生好像缺点什么,但是这个想法在我心中,有种想抓抓不住的感觉。
为了找寻答案,我就开始读书(我读书就这几年的事情,以前我是不读书的)。这几年读了大量的书籍,从刚开始的迷茫,到后来慢慢的明白了人生缺少了什么,再到后来慢慢的明确自己的目标,最后坚定自己的目标。
这个过程跟夫子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的过程太像了,所以我才很认同三十立志的说法。人总得找到自己能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人总得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
很多人每天都过的浑浑噩噩,没有目标,没有动力,就是没有立志的原因。只有确定了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每天过的才会充满干劲,慢慢的坚定目标,才能在四十岁的时候达到“不惑”的境界。
王阳明有一个我一直都很想达到的一个境界:此心不动。这也是王阳明能立下这么多不世之功的主要原因,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让任何事情影响自己的心境。
因为他自己内心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成为圣人。自己心中只有这一个目标,其他的事情都是细枝末梢,根本影响不到自己坚定的步伐,这就是立志的重要性。
只有坚定心中的目标,到了四十岁才能不被迷惑,不被诱惑。才不会整天被鸡毛蒜皮的事情所迷惑,所诱惑。
今天跟老婆生气了,明天跟同事闹别扭了。当你立下志愿,确立目标之后,这些生活中的琐事都会变成很小的事情,你也不会被这些小事影响你的心情,因为你心中有更远大的目标。
别人赚大钱了,买房买车了,邀你合伙做生意。你不会动心,也不会被这些事情所诱惑,因为你心中有星辰大海。只有你不动心了,才能不会迷惑,才能看清事情的本质:我跟他关系很好吗?赚钱的方法谁不是藏着掖着,为什么他要告诉我?
当你确立目标,你就会天天早睡早起,天天做运动,不会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你知道保持充足的精力,良好的身体,是你完成目标最根本条件。
三十而立,早日立志,就不会再迷茫了。
也许我说的不对,但是我想分享我的体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