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厦门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八国联国时期。在厦门路的 222 号有一栋叫利华别墅的地方,这里曾经住着的是意大利人,解放后,这里的别墅分三栋房子,分别是为第一二市委书记和市长住。
阎鸿唤 60 年代时,获得了一些荣誉,拿到过劳动模范的殊荣。从权级和职位来说,阎鸿唤和高伯年属同级,而当年提拔阎做市长的,就是高伯年。
2
利华别墅其中一栋房子的主人公是高伯年,解放前他曾带兵打仗,解放了这里。所以之后被认命市委书记。这位领导由于7 岁一次吃鱼的经历,导致他对绝大部分海鲜类食物有阴影,不敢食用,现在又因为中年,整个人的精力开始下滑,所以开始注重保养,虽然去过医院几次,也认真听医生的建议,但是由于公务繁忙,对工作负责人的态度,所以导致他的健康仍然维持现状,没有彻底有所转变。
高伯年是一个传统古板的人,从起初的中山装到后买总书记换上西服登上天安门的时候, 他才勉强去穿,不过他对穿皮鞋这件事还是有些不太能适应。
高伯年的妻子叫沈萍,有三个孩子,大儿子高原、二儿子高地,三女儿高婕。
而最近,这位市委书记的麻烦事多了起来,有一次他熬夜等市长的电话,为一件很重要的事等最新的通报,之后和市长在电话中有了几句交谈,市长把一些情况简单汇报了下。
与此同时,高伯年的女儿高婕因为未婚先孕,打胎的事让他和妻子再次担忧起来。随后高婕的男友,张义民赶来,两人私下继续解决现在的问题。而高伯年因为公务缠身,导致疏忽了女儿,而沈萍为此和他大吵了几次,高伯年甚至给了她一个耳光,这让家庭矛盾再次升级。
高伯年的脾气古怪,比较讲原则。身为市委书记,三代贫农,在老家只有他一人为官,那时候乡里乡亲帮衬过他,所以他的日子好了起来,时不时有一段时间会有老乡和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来享受一些待遇,有一次因为一个选房侄子来家里随地吐痰,让沈萍极为恼火,所以把侄子和其他亲戚赶了出去,这也就是高伯年给了她一耳光的原因。
有一次出国,很多人都给家里添置了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而高伯年却没有接受,虽然在部门和党内的勤劳质朴的作风,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但是却让沈萍很抱怨,于是她打了电话给事务管理局,之后虽然家里添置了很多家用电器,但是高伯年却以自己的工资来购买这些电器,这让沈萍再次很恼火。二儿子出国留学,高伯年不闻不问,二女儿的事,他也不关心,这让沈萍很抱怨。但高伯年这边因为工作可能调动的原因,以及市长阎鸿唤的内部竞争的原因,所以他的精神状态有些疲惫。
3
由于唐山地震的原因,劫后重建成了这里一个亟需解决的大问题,阎鸿唤是一个敢闯敢拼,不守旧的人,在担任市长的一个月后,就开始考虑重建房屋的计划。在会议上,提出的内容,遭到了高伯年的训斥,不过最后,阎市长的提案被采纳了,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一座座的房屋拔地而起,这个计划中,原本的居住面积是 450m²,结果最后又多出了 100m²,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无论对于群众还是他本人。
相比当初,一大批群众静坐示威在办公门口,沉默的抗议局面,再到后来,搭建临时应急棚的局面,可谓是翻天覆地。
不过接下来,阎鸿唤有一个更大的野心,这源于他去过西德的经历,看到了一座废墟之上建起的现代化城市,他激动不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