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宗有两个让他富贵的女儿。
在朝为官,想要出头,第一种是凭借自身过硬实力得到皇上赏识,第二种是凭借自己的女儿入主中宫。
很显然,第二种比第一种更来得容易。
一、周宗献女求富贵
南唐不是一个长久的朝代,土地和人民都是四分五裂。周宗出身一个孤穷人家,在战乱时代,这是很常见的事情。
但周宗的幸运之处在于遇上了南唐烈祖,在李昪的身边当侍从,这就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周宗凭着自己的机警得到了李昪的青睐,几次立功提拔,成为了亲信之一,跟随李昪建立南唐。
不过身在朝廷总免不了一件事情,就是互相排挤,大家都想成为皇帝身边最得宠的臣子。宋齐丘就成功把周宗挤出去了,周宗被贬在外镇守。
生命不止,在朝政上的奋斗就不能停息,周宗一直寻找机会重新回到权力的中心。
新皇李璟继位,周宗的机会来临,他还有和新皇帝打好关系的机会,两个人的关系是不好不坏的从零开始。
各种人脉关系都用上,贿赂金钱使劲花,李璟给了周宗一个复出机会,正式启用他为中心大臣班子。
不过这时李璟的后宫很能打,一个个女人都是出身背景强大,还都有了儿子傍身,周宗自然不能把女儿送进去当炮灰。
既然年龄上有了差距,就从李璟的几个儿子中挑选站队,这才是最稳妥的做法。
周宗的心足够大,他的长女,也就是后来的大周后,名字叫做周娥皇,娥皇可是帝舜的妃子,观名就可知其意。
李璟最看好的儿子就是吴王李煜,他把周宗的大女儿许配给了李煜,他不喜太子李弘冀,自然不能把命格这么贵的女子赐给太子了。
不过太子后来因为害了自己的叔父李景遂,被废掉他的太子位置,又莫名惊吓而亡,这李煜就是平白得利。
李煜继承国主的位置,周娥皇就成为了国后,为了方便同她妹妹分清,历史上把她称作是“大周后”。
不过我们也不能把李煜看成一个傻白甜,写诗是他的才能不是性格,这件事情他有没有参一手,我们也不知道。
二、大周后十年为知音
周宗培养女儿很有一套的,他知道李煜跟他父亲一样,都是喜好风雅,爱念几句文绉绉的诗词。
想要打动李煜这类人的心,妃子必然不能脑袋空空,像是那种知书达理的有诗情的才女,最能和他们产生共鸣。
这就是要有共同的兴趣,才能有共同的话题。周宗就竭力培养天资聪颖的大女儿,学到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地步。
对于大周后来说,经典史书是随口背诵成篇,下棋作画也都毫不逊色,最擅长的是音律这一块,一手琵琶美妙绝伦。
哪怕是李煜父子两个挑剔的人,见识过各种好东西的,听过大周后弹琵琶,那也是如痴如醉,动人心弦。
大周后对艺术的敏感性也造就了她的审美,像是她独创的多种妆容,高发髻配纤纤裳,发首翘而鬓边朵,引领了后宫的美妆风潮。
对女儿的投资是周宗做的最有回报的事情,他得意洋洋,在女儿身上的着力培养完全没有白费啊。
李煜喜好美人,如大周后这般才貌双全的女子,又贴心温柔,善解人意,还可以同他吟诗作对,共赏美景,简直就是完美。
两个人可以一起在雪夜里感受“红炉煮酒”,李煜拔剑作舞,大周后谱词新曲,这是诗情画意的温情脉脉。
李煜搜寻到了霓裳羽衣曲的残部,想要恢复唐音,宫廷乐师无法修缮,还是大周后把乐律重修增减,圆满了李煜的心愿。
可惜如大周后这般无双的女子,竟也有跨不过去的坎坷。她四岁的儿子被野猫惊吓,惊惧生疾,匆匆早夭。
丧子的大周后更是悲痛欲绝,卧病不起。
对于李煜来说,大周后不仅是他的王后,还是他的灵魂知己,他握着大周后的手,劝诫她放宽心思。
病危的大周后带着自己心爱的烧槽琵琶,和另外一件贴身的约臂玉环,仅此两件,作为了自己的陪葬。
大周后的死让李煜沉浸在哀痛中,饭食难咽,悲秋感怀,身子骨渐渐变得消瘦。
三、小周后十年为陪伴
说不出是移情别恋,还是爱屋及乌,在大周后去世四年后,大臣请求李煜另立新后,周宗的小女儿入宫了。
本来小周后和姐姐之间相差了十四岁,大周后还在的时候,常常把妹妹招进宫里作伴。所以小周后早就成为了后宫的常客,钟太后也喜欢这个从小看到大的女孩。
李煜对大周后用情至深,那么再给他找一个模样相似的女性,肯定就可以让他从悲痛中走出来了。
大家都想的很美好,小周后的出嫁比她姐姐那天更为宏大,十八岁的她轰轰烈烈地进入了宫里。
大周后的才智是被人歌颂的,小周后也有几分才情,只不过,她到底是周家娇生惯养的小女儿,同她姐姐性格有很大出入。
小周后爱美爱俏,爱那些奢靡的东西。
她所用之物,必然是最好的。衣服要那露水染成的“天水碧”,宫中要那以鹅梨相蒸沉香的“帐中香”,连窗格都有绿宝石镶嵌。
李煜也愿意宠着她,想要什么给什么,完全就是一个爱美人不管江山的君王了。
宫人传言,小周后比大周后的荣光更甚。
不过小周后的好日子也没有几天,南唐国破,她陪着李煜前往北宋的京都。
这种做俘虏的生活比寄人篱下更难受,失去了宝贵的自由,生活质量也比以前下降了几个层次。
刚好也是十年的时间,大周后当了十年皇后病逝,小周后当够了十年的皇后,心病难医治,与世长辞。
这些日子,小周后带给李煜的精神慰藉也不少,在那些受难的日子里,李煜起码挣扎着多活了时间。
欢迎朋友们关注@新语说古今
看更多精彩历史小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