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是每天24小时,但不同的利用方式,造就了不同的人。
时间管理对于很多人来讲是必修课,但是怎样才能管理好时间呢,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时间怎么来管理呢?
德鲁克说,我们首先要记录时间,然后才要分析时间,最后是安排时间。
他说要把每天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分析,最后才能更好地安排时间。
德鲁克没有给时间管理进行太多的阐述,但是他得出一个结论:他说一个人20%的事情需要自己做,80%的事情不需要自己做,或者不需要做,或者可以委托别人做。
他提出时间管理的二八法则,二八法则是意大利的一个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来的。
但是德鲁克提出了时间管理的二八法则,他认为我们要去做重要的事,所以就引发了我现在想跟大家分享一句话:“人生不在于做多少事,而在于把重要的事情专注做、用心做、它做到极致!”
我想这就叫做要事!
叶老师说你可以把它延展成为要事第一和要事优先。
美国很早就有一个谚语,马克•吐温讲:“如果每天早上起来我们就活吃一只大青蛙,那我们就会发现今天没有比这个更糟糕的事情。”
什么是三只青蛙?

“三只青蛙”法则。
“三只青蛙”法则的提出者是全球知名的时间管理大师、美国著名演说家博恩·崔西,他花费了20多年的时间,潜心研究时间管理问题,写成《吃掉那只青蛙》一书,而“三只青蛙”法则就是全书最精华的内容。

孩子做事拖拉,作业要写一晚上?那是你没有教他“三只青蛙”法则
找到最讨厌的“三只青蛙”,勇敢地吃掉它
用博恩·崔西的话来解释“三只青蛙”法则,那就是:
“你得找出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件事,它们就是你必须吃掉的‘三只青蛙’。
如果你必须吃掉一只青蛙,不要长时间盯着它看。
如果你必须连着吃掉三只青蛙,记得要先吃掉最大、最丑的那只。”
你可能会觉得这些法则听上去有些莫名其妙,其实,崔西这是在用风趣幽默的话语告诉我们:
做事要先从最为重要、难度最大的事情做起。
为什么要吃掉三只青蛙?

因为这类重要、难度最大的事情常常会让人感觉十分烦恼和棘手,所以容易引发逃避心理。可越是不去做,就越是会产生畏难情绪,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就只能眼看着时间一点点过去,结果却什么都做不到、做不好。
也正是因为这样,崔西建议人们要迎难之上,勇敢地吃掉讨厌的“三只青蛙”,之后的其他问题就都能够迎刃而解了。
这就是“三只青蛙”法则,它是如此简单而朴素,可它却切切实实地帮助过很多受困于时间管理问题的孩子和成年人,就连崔西自己的侄女莉莉也从中获益不少。
博恩•崔西把马克•吐温把这个理念发展成为吃3只青蛙,也就是说重要的事情要做3件,人生不在于做多少事,在于把重要的事要首先做、用心做、做到极致!
大卫•艾伦所谈到的GTD,让我们把所有的事物:大脑的想法、接收到的信息......装在一个收件框里面,把它写下来,或者装在移动手机的app的收件箱。
只有把一切收集下来,我们才可以对事件进行分类,分成日历,分成清单,清单可以再细分成为有截止日和没有截止日的,按照情境分的清单。
但总的分两种:日历和清单。
日历上面是特定时间要完成的,没有重要不重要。
当然了,也许你约定了给某个人打电话或者回电话,它不够重要,但是跟你约定了,你还是必须要做,必须做的事就要写在日历上。
这里的“必须”指的是:特定时间必须要做的事情,我们也可以这么来理解:叫固定时间和日期的行动。
除此之外的事对时间的要求就降低了,根据情境可以适应变化,所以这样的计划能够赶上变化。
一天怎么吃三只青蛙?

当然了,日程表上你还是会选择相对比较重要的事,但是它少,它不太影响大局。
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管理清单上的事物,清单上的事情是多的。
那怎么办呢?
我们就要做到要事优先!

因为我们把事件都写下来了,而且也用软件很容易去做到分类,所以我们就可以标出重要的事情,我们把它称作“青蛙”,青蛙一天不能太多,3只足矣。
“3”其实是个概数,当你做完3件重要的事,你其实可以标新的3件重要的事情。
所以“3”其实是一个概数,不一定指具体的“3件”。
当我们能够从清单上找到要事,那我们首先也能够做要事,我们就会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在不断出成果。
即使你做不到早上一起来就吃活青蛙,但你可以做到要事优先。
比如说:在你具体的某一天,你可以先做日程表上的事情,到点就要做,比如早上10:00,你要给人打电话,下午2:00你约定有个外出,那你在这个特定的时间,你一定要完成。
除此之外,你就打开你整个的清单,你的清单上面有很多事,你就首先看到你现在所在的这个情境,比如在办公室,你觉得这里可以很好地办公,也没有什么打扰,你就可以先吃掉最重要的青蛙。
也许你在做的过程中有紧急的事件发生,你就临时去处理一下,回过头来你还是去做这个重要的事情,这就是青蛙理论。
把自己最近想要做的重要的事,紧急的事全部列出来,或者把之前放在收件箱里的事情找出来,然后找出按照事情重要性、紧迫感的排序,分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列出前三件最重要的事情出来。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在这三件事情上。我们成为三只青蛙,一天把这三只青蛙吃掉,越早吃掉,效率越高,产出越大。这种情况也可以用心理学上的“飞轮效应”来解释:当你想要转动一个静止的飞轮时,最初必须花费很大的力气。可当你专注用力,达到某一临界点时,飞轮本身的重量就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此时你不必再花费过多的力气,也能让飞轮快速、持续地旋转。“三只青蛙”法则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旦吃掉了“三只青蛙”,开了个好头后,后续的工作就会像旋转的飞轮一样,自然而然地运转下去,关键就要看孩子有没有这个决心和勇气把自己的“飞轮”带动起来。
我是怎么吃三只青蛙的?
每天5点30起床,花10分钟的时间把晨间日记写好,在看看日历上特定事件,然后查看收件箱,看紧急事件,然后确定出当天要吃的三只青蛙,然后列出来,会写上完成每只清完所需要的时间,很多老师是写所用的番茄钟数量。然后一天就围绕三只青蛙,花20%时间把三只青蛙干掉,当然刚开始你很难用20%的时间吃掉,慢慢的,你会效率越来越高,最后用20%的时间会把三只青蛙吃掉。最后晚上我会做一个总结,今天的三只青蛙完成了吗?花了多少时间,如果没有完成,要思考为什么?下次如何改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