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因为本身就是数据智能、产业互联网大军中的一员?所以曾鸣老师这个书,在我看来很多都是业界常识,没什么创新,挑几个对我还算有用的点,记下。
07 未来的核心商业模式
随着生活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逐渐显露,想要一网打尽所有用户并靠规模制胜的传统商业模式已经渐渐被时代淘汰,C2B模式由此悄然兴起,谁能把握这一趋势,谁就成未来的商业领袖。
淘宝有一类店铺,支持用户上传图片,定制自己的手机壳外观,这大概就是一种最简单的C2B,但生产的手机壳在用户中反响一般,我想缺点可能来自:
- 定制化对机器工艺要求更高,批量生产因为固定模板、技术,所以外观质量反而高些。
- 用户自己设计的手机壳外表,通常不如商家的经典款。不管简单、复杂的商品,用户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么?用户能想出自己想要个iphone么?那应该怎么把握用户想要和真实需求之间的平衡?
天猫推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智能的C2B解决方式,有点折中方案的意思,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偏好,精细化的指导生产小家电产品。
08 S2B:通往C2B模式的自然演化路径
这一节是我认为本书里讲的最好的一节,拿到一种模式,逆推出这种模式需要对涉及方创造出什么样的价值、如何提升效率和体验。
S2b2C,是C2B的一种变形,小b利用S提供的供应平台,服务C。整个服务过程不一定都在线上完成,整个服务是通过小b和C的紧密互动而驱动的。S是一个重构了大的供应平台,需要大幅提升供应端的效率。b指得是一个大平台接入的万级甚至更高级别的小b,帮助他们完成针对客户的服务。
这种模式最适合提供复杂和多元化的服务,例如家装和教育。
这里引发一个思考,我们发现有的行业,水很浅,规模化、标准化总是走在最前面,有的哪怕互联网、供应链整合发展到今天,依然没啥动静,对C端的体验依然是复杂、痛苦的,打个比方,西医和中医,西医的科室分类清晰,你去医院前大概就知道自己要看啥,但你去中医诊所前,你知道自己要看啥么?
为什么这些行业、服务之间存在这么大区别?
S和小b的新型合作
- 当小b服务C时,必须调用S提供的某种服务,S不能仅仅提供某种SASS工具,必须基于对上游供应量的整合,提供某些增值服务,才能帮助b更好服务c。
- 小b服务C的过程要在线化,对S是透明的,这样才能得到服务反馈和提供数据智能工具。
![](https://img.haomeiwen.com/i7803493/24769ab1d5c0651e.png)
非常精辟,怎么抽象出来的?
10 点—线—面—体
面
面指平台或者生态型企业。
对面来说,如何快速扩张网络,将网络协同做到极致,才是当务之急。对有的创业者,他们拥有的是某些能力或者某些稀缺资源,那我认为做"点"也是一个很好的定位。
点
指面上存在的各类角色,比如淘宝上的模特、摄影社、物流、代运营等
线
仅有面和点,无法为消费者服务,还有一个角色或缺,"线",链接了点面和最终客户。
线可以是大V、淘宝卖家。
的确像作者所说,他这个观点就是很粗浅、有点生搬硬套的看法,逻辑生硬。
面和点,我认为没啥问题,但线就太抽象了,大V、卖家可以是依托在这个面、平台上更大的点,或者叫固定节点,他们通过灵活调用飘散点的力量,对自己升级,同时利用平台高效的客源意愿分发能力(搜索、推荐、以图搜物),和客源高效匹配上。还有作者说的狗屁 体 概念,本质就是对平台、面能力的升级,让节点和客源的交流、媾和能够更加舒服流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