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留出了一节课与家长面谈。
谈之前跟孩子L做了一个沟通,让他知道老师和家长面谈是为了看到他的优势和不足,更好地帮助他的学习。还请他对自己的语文学习逐一打分。满分十分,倾听、思考、发言、课堂作业、家庭作业、阅读习惯和写作都是八分以上。他给自己学习语文的状态打了九分。看得出他是真的爱语文。不过,翻看他的听写和练习,首先是书写,虽然很努力地想要写好,每天也在进步,但是呈现出来的质量实在不高。做题的习惯,无论是读题还是检查,都有一定问题。书籍的收纳整理有很大提升空间。拿给家长看书的封面,仅仅一个月,封面封底都坏了,作业本的封面也有随意的涂画。
我把跟孩子沟通的情况以及孩子从开学到现在的学习记录呈现给家长,既肯定了孩子这段时间的努力,也很明确地指出了孩子需要提升的地方。聆听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不用听内容,只需要听语气,就能感受到父亲对于孩子的教育,负面情绪占到很大比例。妈妈看起来性格温和,安静地倾听,直到我专门问妈妈,她才说自己加班的时候挺多,孩子带得少一些,主要是爸爸和老人在带。家里有一个姐姐读大学,很乖,这个小家伙被一大家子娇惯,很调皮。给他买的东西,不是很快坏掉,就会很快找不着,经常丢三落四……
调皮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孩子之所以丢三落四不爱惜东西,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大人前期的陪伴和引领欠账了。怎么才能跟他们说清楚我的想法呢。于是我就讲了表哥和读大学的儿子的矛盾。什么是爱孩子?孩子收到的爱才算。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去控制孩子,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爱。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与信任,温和而坚定地陪着孩子,多用正面的语言跟孩子相处,高质量陪伴孩子,让孩子觉得很温暖,才能找回孩子的阳光与自信。陪着孩子养习惯,不是吼,不是否定句,而是给出能让孩子改变的具体支持,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充满力量愿意去迎接挑战。
好的学习习惯都是生活习惯带过来的。好的生活习惯一开始需要大人事无巨细地示范和教导。这对家长的要求特别高。因为家长的成长带着上一辈的教育烙印,无意识中,父母要么像父辈一样教育孩子,要么走向反面,如果对自己曾经受到的教育没有反思,就很难觉察到现在对孩子的教育出现了什么问题。
时间充足,我会听家长说得多一些。收集到更多信息,对孩子的分析也会更趋近于理性。今天下午临时接到任务,又加上第二节有托管,时间半小时太短,沟通的深入度相对不够。下一次争取留更多时间去面对家长,作出更精准判断,给到更有用的家庭教育建议。
另一位家长跟我留言,特别想和我当面沟通,可是上班请假不方便,下班时间不忍心打扰老师。想起我当年作为家长,因为工作每天忙得晕头转向,根本没有时间见儿子的小学老师,那种无奈与无力实在不好受。我跟这位妈妈留言:下班时间也可以联系我。主要是和孩子有关,只要是对学生好,我的工作与生活并没有截然分开。偶尔利用休息时间能够帮到家长,就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真正好的教育就是需要家校合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