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读书
读完《明朝那些事儿》

读完《明朝那些事儿》

作者: 叮咚叮铃响 | 来源:发表于2018-06-01 02:33 被阅读122次

        又是深夜,大概是深夜使人深思。

        刚刚合上《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这本书,大概用了两个星期看完很长很长的一系列明朝那些事,总觉得想说些什么,却又不敢说,不知如何说,那便不谈历史,只聊心得。

        以往翻开明朝那些事,总是看个开头便嫌它厚重,嫌它繁琐,倒不是说书厚重,而是它给我的感觉厚重,虽然文章语言幽默,作者尽量在给我们诠释一个相对来说比较轻松的历史,但历史,从来都不是轻松的。

        可能是年龄沉淀下来,心思也变得沉稳许多,再读这本书,居然一口气读了下来。

        从明朝的开朝皇帝朱元璋讲到最后一位皇帝崇祯朱由检,我看到了一个三百多年的朝代的开始到结束。这期间有过勤于政务,独断乾纲的明君,比如开国皇帝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有使得明朝的经济文化得以巩固发展,为后人所称善的皇帝,如明仁宗朱高炽以及其子明宣宗朱瞻基的统治时期,国泰明安,史称“仁宣之治”,但是也有为小人所蒙蔽,陷国家于混乱之中的昏君明熹宗朱由校,有每天勤勤勉勉但依旧领导国家走向了灭亡的明思宗朱由检。

        这些名字都是明朝历史的一部分,无所谓谁对谁错,这些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走过一趟的人物,每个人都值得深究,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地位,他自己的成功或者过错。

        看书的时候,有时候我觉得好笑,有时候在好笑的同时我觉得人性极其的可怕。

        开创明朝这个大公司的老板朱元璋,功成名就,却也是踩着无数人的鲜血走上历史舞台的。为了保证国家能够有条不紊的运行,他亲自征战平定战乱,呕心沥血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却为了保障后代子孙的皇位坐的安稳,对待当初一起创业的伙伴痛下杀手,手起刀落,毫不手软。

        历史上辅导万历的功臣张居正,对年仅十岁的皇帝悉心教导,直至他坐稳皇位,在担任首辅的那些年里兢兢业业,却最终却招来帝王的猜忌,不得善终。

        有个令我印象深刻的事件,是朱棣快要攻进京城了,解缙、胡广和王艮在一起密谈的事,书中这样写道,

    「建文帝就要倒台了,大家的话题自然不会扯到诗词书画上,老板下台自己该怎么办,何去何从?三个人作出了不同的选择。当然这个选择是在心底作出的。

        三人表现如下:

        解缙陈说大义,胡广也愤激慷慨,表示与朱棣不共戴天,以身殉国。王艮不说话,只是默默流泪。

        谈话结束后的表现:

        解缙结束谈话后,连夜收拾包袱,跑到城外投降了朱棣,而且他跑得很快,历史上也留下了相关证据——“缙驰谒”。胡广第二天投降,十分听话——“召至,叩头谢”。看看,多么有效率,召至,召至,一召就至。第三名李贯也不落人后——“贯亦迎附”。

        而沉默不语的王艮回家后,对自己的妻子说:“我是领国家俸禄的大臣,到了这个地步,只能以身殉国了。”

        然后他从容自杀。

        国家以貌取人,他却未以势取国。

        那一夜,有两个说话的人,一个不说话的人,说话者说出了自己的诺言,最终变成了谎言。不说话的人沉默,却用行动实现了自己心中的诺言。」

        我在想,什么叫做气节。不仅仅是大臣有气节,当时国家已经更换主人,一名樵夫得知,二话不说自尽以示祭国;方孝孺不愿屈服于朱棣而被灭十族。有些人满口仁义道德忠于国家,到头来变脸比翻书快,不过是趁势而附之。有些人沉默寡言,却将国家二字郑重地放在了心中。

        我在想,什么叫做坚持。王守仁创造心学,心怀天下,敢于一人之力奔走于混乱之地,平宁王之乱。杨涟受明光宗遗命之托,顾命之任,敢于挺身而出,立扶明熹宗继位,后受奸臣魏忠贤迫害,他不为屈服,在狱中用血写下《绝笔》,慷慨赴死。

        这么多这么多血淋淋的历史事件告诉我们,历史这条路走下来,太多人无辜死去,太多人为国付出。有人为了利益叛国,就有人为了忠诚而为国捐躯;有人为了一己私欲而误国,就有人为了国家而鞠躬尽瘁;有人为了金钱贪污,就有人为了原则而清廉。

        倘若你问我从历史中学到了什么,我只能用这本书的结尾告诉你,历史,它就在那里,岿然不动,它就像一个谜,我们没有经历过,我们可以了解它,但我们永远不可能真正的看透它。

        近年来,太多的历史电视剧好似舞台剧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它们将儿女情长作为主题,扭曲历史,用宣传历史作为幌子,大肆捞钱,用流量明星作为旗帜,误解观众。

        我只想说,那不是历史,历史是前进的,历史是无奈的,历史是不会被情爱所主导的。历史也是悲伤的。不管有哪个时期多么的繁荣昌盛,都会出现低谷,都会出现侵略,都会出现流血,更朝换代,统治者一直都在换,唯一不变的就是前进。

        以史为鉴,但真的可以鉴吗?只是说,尽量的避免重复犯错而已。谁又说得准呢?毕竟未来不可估量,过去不敢畅谈。

        深夜嘀嘀咕咕,不知所言,仅为个人所思。

    读完《明朝那些事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娟娟新月:有趣有料的历史👍👍👍
        娟娟新月:@叮咚叮铃响 😊
        叮咚叮铃响:@娟娟新月 谢谢❤
      • 6cf11a894ab5:在我阅读《三国志诸葛亮传》和《品三国》时,我对天命的概念毫不反对。就连我心中的光辉诸葛亮同志的传记上也写着: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也许,违抗上天的旨意并不是一个好差事,但是《明朝那些事儿》也为我提供了一个新的观点,天命虽有,天道也在。历史是一位诚实的老司机,但他从来都是先到货,后付款的。所谓,天道有常,或因人势而迟,然终不误,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说白了,出来混都是要还的。对于天命和天道到底谁是老大,谁更厉害这个问题,我不做任何评价。也许每一个人在出生时天命便以定好,终其一生无法改变,就像我心中的红太阳诸葛亮一样使出了吃奶的劲,最后蜀国气数已尽,魏亡之。但是天道可能给我们另一种答案吧,答案很简单,就是坚持,一股给人本着打不死的小强精神去坚持反抗天命的力量,这种坚持不是执着,执着的人,不见棺材不落泪,这种坚持叫纯粹,纯粹的人,见了棺材也不掉泪。
        叮咚叮铃响:@虎牙乔治 对的,这是一种纯粹,虽然在玩政治上纯粹没有用,但是还是需要这么一些纯粹的人出现。就好像崇祯,明知大明气数已尽,但依旧呕心沥血处理国事一刻也不懈怠,在亡国后自尽以殉国。就好像杨涟,明知魏忠贤这个阉人的爪牙遍布朝廷内在,却依旧上书弹劾他,最终受奸人迫害而死。什么天命,什么轮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不仅是勇气,也是气节。

      本文标题:读完《明朝那些事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fh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