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中华,悠悠五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者。
有些字,看着眼熟,却彼此不相识。
别说生僻字用得少,不认识没所谓。
关键时刻特殊场合念错字,能让人尴尬到下不来台,抑或是因此而下了台!
还记得前北大校长林建华吗?林校长在北大建校120周年校庆大会上频频读错字:把“鸿鹄”(hóng hú)念成“hóng hào”,把“乳臭未干”的臭(xiù)读成“chòu”,把“谆谆教诲”的谆(zhūn)读成了“dūn”。他念白字的演讲视频迅速在网上传开,被网民讥为“白字校长”。
不久之后,林建华就从北大校长位置下来了,是不是因为这个我不好说。可以肯定的是,北大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之神圣,确实难以接受这样一位“白字校长”。
还有曾因多次公开演讲敏感话题、知性幽默而火出圈的复旦女神陈果教授,她受邀在央视录《开讲了》节目时,把耄耋(mao die)读成了( mao zhi ),误啃了半边字,一时间惊倒无数粉丝。果粉们从崇拜变成抨击。女神一夕之间跌落神坛。
演艺圈明星们在公开场合念错字的更是不计其数。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明星就不能念错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平凡小民如我等,若念错字写错字倒也没啥,反正也没几个人认识我。但明星大腕是公众人物,他们在公众场合念错字容易误导许多人,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我的千万倍。
当然,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传下来的文字非常之多。目前常用的汉字有三千多,不常用的汉字有五千多(如果算上自有文字记录以来已不再使用的汉字,总数远远不止这么多)。若能把常用汉字都熟练掌握就已很不容易了,更别说不常用的字。
我虽如是说,倒不是说那些不常用的汉字就可以公然漠视,默许随意写错念错。有意为之则是文化犯罪。
而消灭生字、避免念错字也是有办法的。
首先是多阅读,尤其是拜读大家大师之作。在阅读过程中若遇到生僻字,包括多音字发音吃不准的,掏出手机现场查询,逐个攻破不留死角。
其次是自己在平时写文字材料(尤其是演讲稿),抑或是写文章时,没有掌握或没有把握正确发音的生僻字尽量少用或不用,对于表情达意不可或缺的字词则以近义字词替代。
第三是对于他人提供的文字材料(尤其是发言稿)务要提前过目,对于生僻字或多音字,尽量查询并确认正确发音。避免在公开场合因念错字而慌场走神。
总之,现在消灭一个生字生词较之前些年要方便很多啦!以前消灭生字生词必须借助《汉语字/词典》等工具书,而现在一部智能手机随时随地都能实现工具书的功能。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人生一大乐事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哪怕只是多认识一个汉字。
以下是普通话测试中的部分生僻字:
下面,常青君带你继续打捞似曾相识的生僻字,打牢汉字基本功,让阅读不再困难,让文化素养更上一层楼!
学习识字是个日积月累滴水穿石的过程,只要保有兴趣,保持好奇与好学,如此坚持下去,很快就会见效。千万不要遇到生僻字就绕道走,或选择性屏蔽。
书到用时方恨少。多读书多识字总是错不了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