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微课大功夫

微课大功夫

作者: 我是窈窕 | 来源:发表于2019-07-08 23:56 被阅读0次

          欢迎大家走进“中考复习之文化常识——汉字的演变”。

    汉字是充满美感的文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还很难找到一种文字能与汉字相媲美。这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但现在他们却消失了,唯有汉字一直来绵延流长。汉字是世界上至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统。

    那么汉字的源头在哪里?它又是怎样发展演变成今天的样子呢?汉字起源于图画,书画本同源,汉字起源于原始图画。先民在生活中不断对原始图画进行简约、抽象、提炼,继而诞生了一种“表意符号”,即汉字。如“鹿”、“马”等字,这些都是象形文字。

    最早的汉字一般认为是甲骨文,即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发展到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叫金文,是汉字脱离图画性走向符号化的第一个里程碑 。从此,汉字不再是“画”成的,而是写成的。在战国时代,人们为了书写方便,往往将大篆略加简省,变圆转笔画为方折。秦统一六国之后,由李斯等人根据大篆和六国古文整理规范而形成了秦篆,即小篆,它是汉字发展史上的第一次规范化运动的产物。是古文字向今文字过渡的桥梁。秦汉隶书的产生是汉字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隶书的产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所以也称楷书为今隶。“楷”是楷模、法式的意思,这说明楷书是供人学习和运用的正规书体。行书相传始于汉末,流行至今。

    了解汉字的演变有何意义呢?平时,我们总能发现一些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如“既”与“即”。这两个字,“既”在甲骨文中是表示人就食已畢, 口開的方向是背向食物,事情的结束和完成,“即”表示人就食,接近靠近食物。知道了这个意思,我们就能分清楚这两个字了。

    再来看一些有趣的汉字的演变过程:

    “自”,自是鼻的本字,甲骨文字形是鼻子的简笔画。古人常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来指称自己,所以引申为自己。《说文》说:“自,鼻也。象鼻形。”古人用“自”(鼻,脸部中央)称本人,有自我中心意味;用“而”(胡须,在鼻之下)称对方(第二人称),有轻视意味;用“之”(止,即脚趾,在身体最下端)称第三者,有蔑视意味。古人用“我”(最威猛的战刀)称本人,是居傲;用“尔”(短程的排箭)即“你”称对方,是轻视;用“它”(虫、蛇)泛称人类以外的事物,则带鄙视态度。

    听和聽本是两个字,听《说文》曰:“听,笑貌。从口,斤声。”表示因高兴而笑,例如“听然而笑”。“聽”甲骨文形象耳朵附在口边,表示听别人说话。籀文省略口,而加“壬”(人站在土堆上),表示在土堆上听远方的声音。小篆加“德”的右边(即德的本字),强调倾听是一种品德。

    具:具的甲骨文形象以手抬鼎貌,表示摆出铜鼎,准备宴请宾客。《说文》说:“具,共置也。从艹,从贝省。古以贝为货。”所从字形已经把鼎改为贝。如“故人具鸡黍”。

    “字”本意是在房子里生孩子。字本来是养育,养育孩子。但是后来引申到现在的汉字的“字”?这是怎样一步步演变过来的?

    有一种字的发生被称之为“假借”,就是说我们有这样的读音,但没有这样的字形。比如写字的“字”,我们有这个读音,没有字怎么办?只好向养儿子的这个意义的字符,借它的字形。

    有人认为简化字没有办法完全看出这个字的来历,所以长期以来很多简繁争论,其实也没有必要。因为多见几遍,熟了,多交几个繁体字朋友,能了解汉字的文字内涵,这样也挺好。

    现在,随着计算机科学和汉字数学化技术的发展,汉字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它的生命力更加顽强。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面孔和灵魂。没有汉字也就不会有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文明之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微课大功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nz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