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乱飞的2020,飞来的疫情,下滑的经济,无法预料的股市……这些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不易,生命的宝贵,才有那么多的人感慨: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那么作为人生的 “大事”之一:人的衰老与死亡,你知道哪些呢?
中国人对死亡非常忌讳。我们不喜欢和 “4”有关的东西,只因它与“死”谐音。我们都喜欢“9”这个数字,因为它象征“长长久久”。
当衰老和死亡真正来临的时候,每个人还是希望保持尊严和体面,希望亲人朋友能记得自己,希望能有更多时间和家人告别,而不是在忌讳和逃避中“戛然而止”。
到底要如何面对衰老和死亡呢?
许多年来,医学在进步,人们对“生”的欲望和知识更强了,对死亡还是很畏惧,如果我们对死亡没有做好准备,那其他人呢?
比如医生,他们能给人缓解病痛,调节心理,但是现实是,医生也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万能”。他们同样能切身感受到在这方面的“无力”。
作为一名医生,确实可以针对老人的病症做治疗,延长一点他们的寿命,但也仅仅局限于此。
比如有一位医生遇到一位女患者,她在怀孕时查出了癌症,在医生的帮助下,经历千难万险终于将孩子生了下来, 但她身体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她接受了化疗却没有效果。当这位医生建议她接受现实,她和家人却拒绝谈论这类话题,并坚持要求医生提供其他的医疗手段。
然而现实是,多次化疗已经让她极其脆弱痛苦,如同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无法再接受其他更多地治疗,连正常的生活都难以维持。
尽管如此,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家人,还是会想尽各种办法,延长病人生存时间,尽管这段时间的生活质量不高。
这也反映了另一问题:无法挽回的抢救是一种伤害,但大部分人都不愿放弃。
2008年美国抗癌协会发表研究表明:当人们的生命进入“最后阶段”,使用机械呼吸机、电除颤、胸外按压,或者在临死之前入住重症监护室的生命末期癌症患者,他们生命最后的质量,比不接受这些干预措施的病人差很多很多。
当治疗收效甚微时,过多地抢救只会带来更多痛苦。
就像在重症监护室里,给老人戴上各种医疗设备,身上连接各种仪器,脸上带着呼吸机。医生一次又一次使用高端仪器和药物,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直到最后失败。
在这个过程中,老人已经失去意识,经受病痛,只是偶尔有一些生命反应,而病房外的家属,也只能焦急地等待,不断签署病危通知。
更让人难过的是作为被抢救的病人,他们对抢救的一切毫不知情,他们没有机会来和亲人道别,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啊。
即便是最高明的医生,他们也无法判断,这种最后的反反复复的抢救,有时让病人家属倾家荡产,到底能给病人和他的家人,带来多少慰藉和价值。
除了过度治疗,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选择性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让病人能更好地享受生命最后的时光,和家人快乐相处,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不留下遗憾。
也许,这是度过生命最后时光的最佳选择。
声明:文章作者原创,请勿抄袭、洗稿。图片引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