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在每个人的心里都会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特别是对于一个单身家庭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他的内心总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说到底他也只是想拥有一个正常的家庭,想得到父母的正常关怀与陪伴而已。
这一本《呐喊学社》小说集的作者皑皑是一位95后新生代作家,本书一共收录了6个关于人性的故事。
其中就包括了人性中的情、欲、恨、真、善、自由这6个方面。作为一个95后能够把人性描写得如此的刻骨铭心,在这里值得我们为本书作者点赞。
在本书的《呐喊学社》一章中,作者给读者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故事女主人公曾琴是一位新闻传播学的硕士,毕业之后应聘到了一家中美合资的公关咨询公司上班。
刚到公司的曾琴发现,这间小公司的员工虽然还不足10个人,但是同事们个个都是行业内的顶尖人才。
而且最让她感到惊讶的是,在众多的同事当中,有一位年龄大概在四十五岁左右的老员工。据说,他在翻译领域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这位老员工的名字叫做老杨,他身材高大健硕,平时喜欢穿着一双黑色的快要变形了的皮鞋,身穿一件看起来已经有些年头的米色风衣。
就是这样的一个如此不修边幅的人,在公司里再跟其他穿着时尚的白领同事相比,总让人感觉有一些格格不入。可是在曾琴看来,老杨却是一位为人和善、热心肠的大好人。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老杨和曾琴讲述了关于自己婚姻的往事。经过了这一次深度的交流之后,老杨和曾琴的感情也逐渐开始升温了,最后成为了男女朋友关系。
在这段相处的过程中,曾琴了解到老杨还有一个独生子。自从妻子去世之后,他早早就辍学了,如今他在酒吧里成为了一位驻唱歌手。
后来老杨也去世了,曾琴在酒吧里找到了小杨,希望小杨能够抽空回一趟老家,并且还想方设法的劝说小杨重回学校。
本书看到了这里,让我感受到一个后妈能够做到这份上,也算是老杨家祖上冒青烟了。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虽然曾琴和老杨是名义上的男女关系,但是他们并没有领证结婚,按理说老杨去世之后曾琴完全可以选择再嫁。
可是她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继续坚守着和老杨的这一份情义,并代替老杨劝说儿子重新回到学校。
而对于小杨来说,他对老杨父爱的缺失本身就有很大的偏见。本来这是小杨一生的心结,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改变的事实。
可是偏偏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却被曾琴用她的实际行动去感化了小杨,并且小杨还有幸能够和自己的后妈做了一天的情侣。
十年之后,小杨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办一间名为“呐喊学社”的学校。这间学校是专门为那些学校退学、中途辍学、或者因为各种原因提前离开学校的青少年开办的。
这间学校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来到了呐喊学社,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在这里每个学生都能被听到、看到、关注到。
在呐喊学社里,每个学生不再需要通过打架、旷课、恶作剧等行为,引起父母以及老师的注意。
因为人生来平等,孩子从来就不是父母以及老师眼中的边缘人。本书看到这里,这个故事也即将结束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他内心的呐喊声是有多么的强烈?!
可是偏偏在面对本以为是自己最接近的人时,却看到的是父母以及老师视而不见的嘴脸。
试想一下:本书的主人公小杨,他能够通过与自己的后妈谈恋爱,来抚平自己内心的创伤。可假如是现实当中的我们,又该用什么样的形式来抚平自己内心的创伤呢?
在一个完整的家庭里,父母的角色扮演是极为重要的。在孩子的眼里同一个人,不能同时肩负着严父慈母两个不同的角色。
不然,这会促使孩子幼小的心灵伤上加伤,孩子这时候会认为,明明刚才妈妈还好好的,怎么突然间又变成另外一个人了呢?难道这是人格分裂了吗?
所以,即便父母工作再忙,也需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我们可以抽空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讲故事、做家务。在彼此互动当中,共同营造出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