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苏格拉底p33-有自制力之人的场景假设及五戒

苏格拉底p33-有自制力之人的场景假设及五戒

作者: kevinHan | 来源:发表于2017-05-12 16:16 被阅读42次

title:苏格拉底p33-有自制力之人的场景假设及五戒
date:20170511武汉上海D678

该段苏格拉底指出的自制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贪:食,色,酒,疲倦睡眠。

第 五 章
  劝人自制:凡缺乏自制的人,无论对于自己或别人都没有好处,或者说,都不适当,第1—4节。不能自制就不能学会或做出任何有适当效果的事情来,第5节。苏格拉底不仅教导人自制,而且以身作则,第6节。
  此外,如果自制是人的一个光荣而有价值的美德,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象以下的事情,看看苏格拉底究竟是不是把人引上自制的道路:
“我的朋友们,当我们面临战争,必须挑选一个人,借着他的努力使我们自己得到保全并制胜敌人的时候,难道我们会挑选一个我们明明知道他不能抵抗贪食、饮酒、肉欲、疲倦或睡眠的试诱的人吗?
我们怎能以为这样的人会为我们服务或制胜我们的敌人呢?
或者当我们临终的时候,想把我们的儿子托付人照管,把我们未出嫁的女儿托付人看顾,或者托人保管我们的财产,我们难道会以为一个没有自制能力的人值得我们信任,托他给我们做这些事吗?
我们会把我们的羊群、我们的粮食仓库,或者照料我们农事的任务,交托给一个放纵无度的奴仆吗?即使是白白送给我们,难道我们会接受这样的一个奴仆做我们的管事或采购员吗?既然我们不愿意有一个不能自制的奴仆,

那末,我们自己谨慎不做这样的人岂不是更重要了吗?因为一个不能自制的人并不是损害别人而有利于自己,象一个贪得无厌的人,掠夺别人的财物来饱足自己的私囊那样,而是对人既有损对己更有害,的确,最大的害处是不仅毁坏自己的家庭,而且还毁坏自己的身体和灵魂。

就是在社会上,如果明知一个人贪好酒食甚于和朋友的交谈,喜爱瞟娼亵妓甚于交友,谁又欢喜和这样的人交往呢?每一个人的本分岂不就是把自制看作是一切德行的基础,首先在自己心里树立起一种自制的美德来吗?有哪个不能自制的人能学会任何的好事,或者把它充分地付诸实践呢?有哪个做肉欲奴隶的人会不是在身体和灵魂双方面都处于同样恶劣的情况呢?

我敢指赫拉女神起誓,依我看来,一个自由人应当向神明祈祷,使他永远不遇到这样的奴仆,而一个已经做了肉欲的奴隶的人就应当求神明使他得到好心肠的主人;因为只有这样,这一类的人才能得救。”

以上是苏格拉底所说的话,但他的实际行动比他的言论更好地表现了他是一个能自制的人。因为他不仅制服了身体的私欲,而且也战胜了与金钱有关的一切事情。他认为一个从任何人收取金钱的人就是给自己树立起一个主人而使自己处于极其卑鄙的奴隶地位。

五戒

在大成佛教五戒 -太上老君道教五戒

  • 不杀生-伤害影他人生
  • 不偷盗-在于戒贪,贪抽象,具体到最常见人们生存所需的财,物上。
  • 不邪淫-在于不合适的时,处,人,节制。
  • 不妄语-立身之道,诚信。后面戒可理解为修身所需的补充戒,因此有三戒五戒八戒之说。
  • 不饮酒-人要有敬畏,饮酒不是罪,但是容易失度,而导致无法自制。现代则应升级为戒致幻品

八戒

则增加了 戒着香华,戒卧华床,戒非时食
后两戒,是修身的补充。这些看法认为欲望需要节制,承认了人性中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五常

与儒家五常有想通之处,就是仁、义、礼、智、信。不杀曰仁,不盗曰义,不淫曰礼,不妄曰信,不酒曰智。

七宗罪

20180222补充
六世纪后期,教宗艾文略一世将那8种罪行减至7项,伤悲并归入懒惰,并加入妒忌。他的排序准则在于对爱的违背程度。其顺次序为: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色欲、暴食。

但丁在《神曲》里根据恶行的严重性顺序排列七宗罪,其次序为:
一)好色-不合法礼的性欲,例如通奸。(但丁的标准是“过分爱慕对方”,而这样便会贬低了神对人们的爱)
二)暴食-浪费食物,或是过度放纵食欲、酗酒或屯积过量的食物。(但丁的观点是“过分贪图逸乐”)
三)贪婪-希望占有比所需更多为之贪婪。(或是以但丁的观点,贪婪是“过度热衷于寻求金钱上或权力上的优越”)
四)懒惰-懒惰及浪费时间。(懒惰被宣告为有罪是因为:其他人需更努力工作以填补缺失,但应该的事情还没有做好,对自己是百害而无一利)
均衡:一方比另一方付出更多。(从但丁的神学观念上去看,懒惰是“未能全心爱上帝,未能全副精神爱上帝,未能全人之心灵爱上帝”-具体来说包括懒惰、怯懦、缺乏想像力、满足及无责任心)
五)愤怒-源自憎恨而起的不适当(邪恶的)感觉,复仇或否定他人,在律法所赋予的权力以外,行使惩罚他人的意欲亦被归作愤怒。
六)嫉妒-因对方所拥有的资产比自己丰富而心怀怨怒(对自己资产的喜爱变质成了忌恨其他更美好事物的拥有者的欲望)
七)傲慢-期望他人注视自己或过度爱好自己。因拥有而感到比其他人优越、把自己定位成比上帝或他人更优秀的存在。
懒惰是很容易被忽略,且在5五戒,八戒中并未提到。懒惰因为带来的短时后果严重度通常不高,日积月累的危害却影响到人生的方方面面。

毛选中反复的整风,党内教育,干部作风等很多文章中都能感觉到懒惰,图自己一时的方便是很多问题的主要诱因。

小说井口战役,赤色黎明中的故事也描述了做到不懒惰,有多难。这种脑洞向小说中都那么难做到,日常更需要时时自勉,以便保持积极勤勉!


五戒都是反人内心的生存动物性的自我中心取向-占有最多资源,追求最高舒适享受的。
然而因为社会性要求对动物性的限制,取得互相之间的平衡。在资源有限时减少不公正和伤害的内耗,用来合作去探索,掌握和利用世界的法则满足动物性。因此需要人类,有意识的去戒,来克制和达到平衡。

而五戒八戒这些准则,便于普通人牢记并尽量做到。这种简化是符合类大脑喜欢简单信息的需求及记忆特点,由大智慧者根据对理想人性的期望,整理总结出来,并能自身笃行的修身理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格拉底p33-有自制力之人的场景假设及五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tt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