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永恒的话题。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爱学习是不够的,会学习才是根本。
在日本的轻轨、车站,但凡有人有空闲时间,他们都手握一本书,认真的看书学习。而我们基本手握一部手机,不停的“刷”着。
多年前,有一位爱学习的老板经常在我面前秀优越感,今天学了什么牛逼的课程,明天又将参加什么大咖社群,一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学士”模样’。
后来,有幸见识他干活,他的团队为客户拍摄制作一个小视频,结果拍摄的视频连声音都没有。客户那一场精彩的活动,原本希望录制的视频进行二次传播,扩大影响力,结果却让人“蛋疼”。
后来,那位客户向我诉苦,我仅仅是羞涩的一笑了之。
个人认为,学习力是老板的基本功,应该是工作常态。秀自己爱学习是装门面的,只有爱学习、会学习,学以致用的老板才会受到尊重。
我个人很喜欢好书,看过对自己有用的书,我都会做读书笔记或学习卡片。而且不定期温习其中的知识点,对于我这种搞咨询策划的人来说,学习就是一件日常的工作事宜。
1、会学的人,必须学以致用。
看了很多书,明白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很是残酷,却十分的有说服力。学习一定是能够运用到日常工作或生活中才有意义。否则学习只是满足了个人内心的虚荣感,意思是自己也是一个爱学生的人,实则一点意义都没有。
2、学习首先贵而精,不倡导泛而广
绝大部份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成为一名全能型的“多面手”,所谓的天才更是如此。我经常在微博里面看到一些文章,内容看上去十分干货,但可操作性还存质疑。
3、学习应为个人的知识系统服务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每个人的时间都十分的琐碎。网上有这样的说法“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碎片化的知识”。问题是这样的学习真的有效吗?碎片化的知识一文不值,系统化的知识才更有用。
比如学习内容营销,内容生产很重要,但你还应该知道一些内容:
1).学会创作故事,故事永远受人欢迎,欲罢不能,而且还屡试不爽。内容要荤素混搭,不能都写鸡毛蒜皮的杂事,也不能全写你的产品,一直吃荤或一直吃素,都有厌烦的一天。
2).持续贡献内容价值,很多人写了几十篇内容就黔驴技穷了,这就是需要保证输入和输出的平衡,学习就十分必要了。不要因为兴奋一天发10篇文章,然后销声匿迹1个人,观众和平台都会认定你不是正常人,对待你的太多可想而知。
4、学习的顶层逻辑是完美自己
无论学习什么,都要有举一反三的本领。在一个地方找到了学习入口,自己一定善于深入入口进行延展,最终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让自己更加“羽满”,而非把知识当做武器去吹毛求疵。当评委很简单,自我感觉很爽,似乎能改变人家的命运,但也要看到一个现实,当评委的多数都是不能干活的“夕阳红”。
我以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己所用,让自己不断的完善,处理事情的时候可以更加得心应手。
5、学习的基本方法论
输入信息、保存信息、分类储存、延伸纠错、输出价值是学习的5个环节,缺一不可。
读书、听书、看视频都是学习的有效方式。读书仍然是一种最持久、最有味、最简单有效的学习方式。
听讲座、报班学习、参加各类论坛也是学习的方式之一,同时这类学习还增加人际链接。
来吧!从今天起,做一个会学习的人,爱学习已经不怎么值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