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被讨厌的勇气》03 自由:课题分离是关系和自由的起点

《被讨厌的勇气》03 自由:课题分离是关系和自由的起点

作者: 谁在我家 | 来源:发表于2020-07-25 17:30 被阅读0次


    课题分离——“即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些“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课题分离并不是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而是入口。

    当一个人活在别人的眼光里的时候,是很不自由的,但是我们很多人对周遭的眼光会特别的在意。在精神动力学里面,也有一种解释,就是一种羞耻感被激发,那种“我是坏的,我是不好的”,“我们有可能是会被抛弃的,或者会被糟糕地对待的”。一旦羞耻感产生的时候,一方面可能会去迎合或者取悦他人、压抑自己,另一方面的话,对于那些令我们产生羞耻感的人会有产生恨意。

    比如穿衣打扮一方面体现自己的个性品味,一方面又是外在的一个表现,会引致别人评头品足,如果别人发表一些不太认可的意见,或者有些表露出不太如你期待的眼神或者表情,你心里边就会有一种不是很舒服的感觉。 这些不舒服有可能是别人确定的一些不喜欢引致,也有可能是你太期待别人的赞赏而没有看到或者心里揣测产生的失望或者惶恐。但其实,很多时候每个人都很忙的,他们没有时间来观察到你,看到你穿什么样子。所以,很多时候是我们通过寻求他人认可而给自己制造了羁绊。

    在阿德勒这本书里,一个主题就是:“你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期待而活的。”但我们为什么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呢?实际上是我们想把自己交给别人,让别人来干涉或者承担我们的生活。在这一刻,我们是需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的。 如果我们设想一下,在你是一个孩子的时候,爸爸妈妈要求很高,满足了他们的期待的时候,你就可以很享受这种比较好的对待:比如你有生存的机会,也不需要去面对恐惧,面对一些让自己无能为力的那种感觉。所以在这个时候,满足父母的期待就变成了我们人生的功课之一。所以很多的人,就是一直在满足他人期待的。首先,父母与子女的人生课题的分离决定了我们在其他关系中是否能够建立课题分离的态度和模式。

    阿德勒认为,你是在为了满足他人期待,而实际上你没有去认清楚自己的人生功课。你可能去帮别人解决他人的人生功课,所以这里边就有个边界的问题。 其实当你觉得你可以去承担别人的人生课题的时候,这本身就是一个自我的人生谎言。 所以很多的时候,我们经常开玩笑说,只有管不好自己的人,觉得自己很失败的人,才特别喜欢去管别人的事情,这里面也就是你的人生课题。你希望别人去帮你承担,而不是说你在承担别人。

    比如心理咨询讲求“不求不助”,要在来访者有主动的意愿才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而且是在费用和时间等等定义的设置框架上进行,才能真正帮到来访者。有的咨询师可能会有一些助人情结,好比他如果在生活中没有去提供一些价值,或者给予他人一些帮助的时候,他就会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他就会更多地去管别人的人生课题。会在咨询工作中缺乏边界和设置地干涉别人的生活、接管别人的人生议题。

    所以书里的哲人,有一句警世恒言,就是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课题,这就变成了人与人之间最好的一种相处方式。也就是说,我为自己负责,你也为你负责。如果说两个彼此做负责的人呆在一起的话,我们之间的关系相对来说是比较和谐的,而且有可能我们会去成为一个合作的关系。但是如果是不能为自己的人生课题负责的人,经常就会一方面会去管别人的事,另一方面就是希望别人来承载我们的人生。 我们所说的谎言,就是欺骗自己,又欺骗他人。有时候我们会在这个谎言里面似乎没办法解出来。

    课题分离还体现在对待他人的信任以及对他人对自己态度的期待上:

    信任别人,这是你的课题。但是,如何对待你的信任,那就是对方的课题了。如果不分清界限而是把自己的希望强加给别人的话,那就变成粗暴的“干涉”了。

    分离课题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相反,干涉别人的课题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

    “不想被人讨厌”也许是我的课题,但“是否讨厌我”却是别人的课题。即使有人不喜欢我,我也不能去干涉。

    自由的权利与代价——“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砍断“格尔迪奥斯绳结”

    也许认可欲求是自然性的欲望。那么,难道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就要一直从斜坡上滚落下去吗?难道要像滚落的石头一样不断磨损自己,直至失去形状变成浑圆吗?这样产生的球体能叫“真正的自我”吗?

    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自由是一种权利,需要一些基本的法规保障,但是更多时候它是一种心灵的体验。就是当我们去意识到什么是我的课题,什么是别人的课题的时候,也许你的自由才会发生,而在这里面也需要对自己狠一点点。

    当然,在这里就是我们要从一种状态里边分离开来,也就是我们欺骗自己的那些谎言。有的时候我们自己欺骗自己的谎言,是一种不合理的期待,比如说:想改变别人变成我想要的那个样子,我觉得别人必须要去满足我,然后我才是开心的。如果不满足我的话,那我就是无能的。

    这里面的信念是:只有觉得自己变得好了,然后被别人认可了,我们才有追求自由的权利。那在这个事情里面,似乎有点像饮鸩止渴或者缘木求鱼的感觉,反而是陷入到了我们所说的那种人生谎言里面。

    在《被讨厌的勇气》里,阐述了一个思想,就是自由是被别人讨厌的。因为当你自由的时候,你也许会让很多想在你身上获得,或者想让你去承载他的人生课题的人的期望消失。或者说,当我们身处在一个非常非常困惑的状态里面,看到你自由的时候,有一些人的妒忌就会产生。总之,不管怎么样,自由是被别人讨厌的,所以应该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不能获得自由。也就是说,在这里他还是重申了,你的自由是有代价的,而这个代价就是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

    书里的哲人认为,这里边就像是一种技巧,或者是某种能力。他称之为叫人际关系之卡就是这张卡片在你手里,你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实际上是你可以选择的。你想建立一个被他人认可的人际关系,还是说你想呈现出一个自由的自己,这个东西是你可以选择的。那么,如果你选择了,你就要去承受相应的代价。

    阿德勒的心理哲学,就是自我负责的一种强者的心理学、精英的心理学,就是我想成为一个自我负责的人,我追求我自己的自由。现在很多的人,都在追寻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的终极目标——活出我自己。实际上,就是追求一种自由的同时又对自己负责的状态。

    哲人用了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马其顿国王在神殿上供奉了一辆战车。但是战车是曾经的国王格尔迪奥斯捆在神殿支柱上的。只有解开这个绳结的人,可以成为亚西亚之王,然后很多人就去解这个绳结,发现这个绳结得很巧妙,怎么解也解不开。在这里边有一个人就是亚历山大,也就是后来的亚西亚之王。他一看这个绳结非常牢固,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刀砍断,然后战车就下来了。好简单的一个事情,但是我们总是陷入到一个困惑里面。

    阿德勒的哲学思维,实际上很简单,就是快刀斩乱麻。就是你不管你过去的原因是什么,不要去管它了。从现在开始,你做一个选择,是需要有一定的勇气的,这个勇气就是你可以去用剑斩断那些东西。 那些东西你怎么纠结,只会深陷其中。在这个时候,把这个东西斩断。我从现在开始,我想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在这个中间,我们也要知道我们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同时,如果不具备这个能力的话,我们可以尝试着去学习,或者说通过某种途径去获得这种能力。但是千万不要期待别人让你,或者帮你去成为你要的那个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讨厌的勇气》03 自由:课题分离是关系和自由的起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ap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