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的队伍里面发生了这样一个矛盾,就是我们的干部不学习便不能够领导工作……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 ( 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1939 年)
本领恐慌
上面这句话,正处于抗日对战初期,自己军队能力装备远不及正统军,生活环境又不行,变得「迷茫」。类似今天经济不好,就业也不好,买个房和买完房都那么艰难,大家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或者路在何方,做什么两头不对岸。
于是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在百忙之中仍坚持读书学习,坚持阅读报纸。他说:“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并发动干部每天学习。(怎么学习素材大家自行网上查找,一堆堆)
与王阳明不同的是,除了做思想工作外,毛还强调行动操作。降低焦虑感,转移视线。因为当时真的拿不出可以说得过去的客观激励东西。正如他下面所说,只好通过每天实际行为来告诉自己这么做才不会完蛋
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毛泽东把学习比喻成“开铺子”,如存货不多,取一点,少一点,不久就要告罄,你不进货就要关门倒闭
结果呢?将大家方向统一,焦虑迷茫大幅下降,过好一天是一天,走「持久战」。
总结一下:
- 培训方式:行动操作至上,而非单纯卖观点,今天有多少知识分享的人这样做呢?要不就是纯粹卖技术技能。
- 指导思想:与「人人都能向上 ... 」追求积极思路不同,改为「这样做... 不会完蛋」避免自己掉坑的持久战思想
PS: 可以预测一下,纯粹卖观点的人能做多久,纯粹卖技术操作的呢?那两者都有会怎样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