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37042/ebb73ca9e6877631.jpg)
每天都很累,早上不想起床。晚上睡觉前虽然很困,但还是不想睡。好不容易到了周末,睡个懒觉,吃个饭,一天很快过去了。我想这是我们大多数职场人的生活,总是感觉很累,精力不够。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们恢复能量呢?
1.寻找独处时间
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每天的生活就是起床-上班-下班-睡觉,有了孩子以后还要带孩子。下班早点的还可以有点自己的时间,大多数人没有自己的时间。于是我们越来越焦虑,越来越容易愤怒,负面情绪越来越多,影响到家人。直到可以休长假,我们终于有点自己的时间,拼命地想逃离当前的生活,回到老家以后顿时感到情绪好了很多,内心平静了很多。是老家的节奏慢带给我们平静吗,这只是表面原因。我想根本原因是抽离了忙碌的生活,有了自己可以掌握的时间,恢复了内心的能量。其实,我们在大城市忙碌的工作生活中,也可以找到自己的时间,比如,通勤时间,坐地铁上下班的人,每天至少有2个小时独处时间。中午午休时间也会有1个小时。下班后睡觉前至少可以有半个小时(洗漱时间),早上起床后洗漱时间也会有半个小时。所以,我们细算起来,每天可以有4个小时可以独处,把这些时间用来读书、写作、思考、冥想,我们可以给自己的内心注入能量,让自己获得幸福感和掌控力。
2.减少刷短视频时间
我们大多数人不是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而是好不容易有了点自己的时间,想赶紧放松放松,做点不费脑力的事情。比如,刷短视频,不知不觉1个小时就过去了,刷完以后感到很空虚,也没有觉得有多轻松,但就是忍不住。这其中的原因是,碎片化的内容过多,对大脑是一种负担。大脑本身就喜欢胡思乱想(默认模式网络),短视频的特点就是源源不断地推送我们感兴趣的内容,刷完一个还想看下一个,似乎永远无法满足。而且过多的信息会让大脑不断地从一个领域跳到另一个领域,占用大量的认知资源,导致很累。所以,有时候太累,看短视频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休息方式,刷完后留给我们的可能是空虚和后悔。我们可以用看电影或纪录片的方式替代短视频,让我们的大脑沉浸和专注于某一件事,达到休息的目的。或者干脆睡一觉,跑步锻炼身体,都可以达到好的休息效果。
3.留点期待
我们很多时候,起床后不想上班,特别是周一,想想接下来的工作就很焦虑,心情不好,有时甚至周日下午就开始难受。但是我们又不能不上班,于是日复一日的很痛苦。昨天在网上看到一段话,大意是工作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收入,养活自己。更重要的意义有两点,一是规律的生活和稳定的社交圈子。二是来自领导、同事或客户的一些压力,让我们锻炼心智,提升认知,不断前进,避免堕落。我觉得这两个意义说的很好,也可以解释我们为什么要工作。如果把每天的工作当做是锻炼心智的途径,我们就会不那么抗拒上班,实际上也是从更高的视角看问题。在工作中留一点期待,比如,提前完成某项任务,可以留出时间来做点喜欢做的事。除了工作以外,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提前存储快乐,留点期待。比如,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几天很累,突然收到一个快递,拆快递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就会特别好。或者提前规划一下周末去哪里玩。
4.让生活变得简单一些
我们有时候特别羡慕寺庙里出家修行的人,他们每天都过得很快乐,念经、坐禅,一坐就是一天,一点也不烦躁。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放弃了很多世俗的东西和身外之物。我们之所以烦恼,在于拥有的太多、想要的太多。所以,让生活变得简单起来,我们也会增加很多快乐。一是奉行极简主义,让自己的办公桌上、家里少放点东西,没用的东西及时丢弃,整理收纳的过程会让我们的心情平静很多。二是学会拒绝,不喜欢的聚会就不要委屈求全参加,对同事不合理的请求要敢于拒绝,一旦我们敢于拒绝,会发现有很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三是读书、写作,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我们可以静下心来修炼自己,多去读书写作,读一些哲学、心理学、历史、文学、经济学方面的书。读书和写作不分家,把自己读书的思考写出来分享出去,既能帮助他人也能提升自己。
5.帮助他人
助人为乐是我们从小就接受的教育,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忘了这个词的本质。稻盛和夫说,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命运自然就会好转。所以,他以零薪水,拯救了即将破产的日本航空公司。我们也看到很多优秀百年的企业,都是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的使命就是改变人类的生活,让社会变得更好,而不是仅仅为了盈利。帮助他人也是帮助自己,能让我们快乐。我们可能做不了什么伟大的事情,但是可以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比如,走在路上看到自行车被风吹倒了扶一下,看到拿不动行李的人,帮忙搬一下。事情虽小,但足以让我们快乐。我们还可以通过写作把自己的观点经验分享出去帮助需要的人。随着我们帮助他人越多,我们也会越来越快乐,最终把为社会做贡献作为自己的终极理想,这也是人生的格局和意义。
以上,与您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