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散文想法
【笔记输出】舒明月写作课 第十二课 作文的章法

【笔记输出】舒明月写作课 第十二课 作文的章法

作者: 小湘_8979 | 来源:发表于2019-04-28 00:06 被阅读5次

    三个层面:句与句连接,段与段连接,文章的体型

    一  句与句的连接

    写作者要有共情能力和预判能力:要知道,当我写出上一句话,一般读者期待的下一句话是什么?

    例1:

    原句: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变序:格里高尔.萨姆沙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一只巨大的甲虫,那时他刚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

    ——卡夫卡变形记

    虽然信息点一致,但因为语序变动,读者对下句的期待有所不同,导致阅读感受不同。比如原文语序,读者接下来期待的是甲虫是怎么样的。变序后,读者接下来期待的是梦境是怎么样的,如果后面的句子紧接描写的甲虫的具体细节等,读者读起来就会很不顺畅,接不上。

    例2:

    原序: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变序:在我的后园有两株枣树

    ——鲁迅《秋夜》

    鲁迅为何这么写?改成上述这样行不行?《大师们写作课》序中,有提及张大春分析这句话的内容。

    原文语序刻意造成缓慢的节奏,引导读者镜头感,最后导向天空,如果做出如上改变,节奏就太快了,还没有展开写枣树如何,就开始写天空,仍然是断的,莫名其妙的。

    Q:新鲜感里提到过“语不惊人死不休”,为何现在又要有符合读者的预期,二者岂不矛盾?

    A:要注意在符合行为常态的框架下,细节处翻新,平中有奇,而不是全部都是奇,不然很容易变成疯言疯语,别人读不懂了。

    大咕咕咕鸡的文章《说一说我们老家庄家种植的情况》,虽然内容非常天马行空,荒诞不羁,但是从结构和语序方面是非常平稳的,如果抛去内容,但从结构上看,是一篇典型的介绍家乡的范文。

    另一个例子,有时演讲时效果很好,但是同样的文字记录下来,阅读效果就差很多。主要原因在于语序和节奏。比如人讲话的时候刻意放慢速度就可以有展开的效果,但是文字没有。

    在翻译外国文本的时候,有一些意思很重的单词,即使中文的词意思是对的,但由于单个词表现不够饱满,不能达到原文的效果,这时用成语或者同义词堆叠,就可以解决效果问题。

    二 段与段的连接

    人的思维是一团的,是空间的,但文章呈现是平面的,是时间的。所以在读平面文章抽取空间思维含义时,很容易造成断层。对作者而言没有太大影响,但因会打断读者阅读的沉浸感,所以对读者而言影响很大。

    设立过渡段,即可解决这个问题,效果非常好。

    论文为什么读起来很艰难晦涩?因为论文圈子长期忽略读者的阅读感受的习惯,大部分论文写作者不重视过度,甚至没有过度,直接是数字为序了。

    例:我至今仍然记得1998年左右的一次阅读噩梦。当时我在读希腊学者波朗查斯的《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中译本。我至今也不知道是因为翻译得不好还是作者本人文笔极晦涩,总之阅读的感觉就是四个字:寸步难行。大多时候完全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偶尔似懂非懂又觉得作者基本上是在胡说八道。有时候枯坐俩小时只能翻四页,速度相当于从沼泽里往外拽一辆马车。等读到第三个小时的时候,就杀人的心都有了。

    类似的读书经历,我有过很多,从福柯到哈贝马斯,从亨利·詹姆斯到奥克塔维奥·帕斯,读着读着就有把作者从坟墓里拖出来揪住其衣领大喊“Why?Why?Why?!”的冲动。

    后来我想,与其问别人,不如问自己:既然读得这么痛苦,为什么要读呢?

    ——刘瑜《从经历到经验》

    上例标黑的部分是转折段落。回溯一下文章写作思路,普通文章跟学术文章的最重要差别在于,力求抓人的效果。如何抓人?一般处理是,开头就写一个典型的个例,但造成的挑战是如何合适的过度引出结论和议论部分。

    很多人就因为不懂用过渡段,所以hold不住抓人的写作手法,平铺直叙下来,效果差很多。

    第二句过渡句是作者在原因和结果中间嵌入的,单独看是很造作的,但是放在这里就很合适,没有还不行。


    三  文章体型

    如果有很多并列的意思要表达,建议的文章形状是梨形开头比结尾长,循序渐进引入,最丰饶的部位是中部偏下的位置。

    比较不好的体型,比如苹果和糖葫芦形。苹果形,最丰腴的部分在上半,有头重脚轻的感觉。糖葫芦形,则太过整齐,全文平均用力,没有重点,故摆脱不了作文气。

    一般比较没耐心的作者容易把文章写成苹果形,比较耐心和实诚的作者容易把文章写成糖葫芦形。如果遇到自己的文章是这两种体型的,怎么办?改!!

    特意说明,修改文章,不要不舍得,觉得每一个字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敲出来的,一定要有断舍离的心态,大刀阔斧的改,重点放在追求文章的最终效果上。如果写的好的部分片段,可以保留,以片段的形式发到其他平台上,比如豆瓣的说说,微信微博等等,不一定就要浪费,但是于文章无益,都是要删掉的。

    有关梨形文章,举个张爱玲《琉璃瓦》的统计例子。文章中,开头简述美丽女儿和父亲对女儿婚姻的一些看法文字389个,写大女儿的文字1600左右,写二女儿文字1800左右,写三女儿的文字2300左右,文末插曲文字700左右,和结尾190。

    张爱玲的文章不仅文笔好,结构还好,真可谓面面俱到。

    关于其他章法讲到这里,有关内容推荐两本书《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风格的要素:the element of stle》有兴趣的可以做拓展阅读。


    声明:我这的笔记输出只涵盖部分要点内容,为了自己能更好的消化知识点,也希望能给各位朋友些许启发,相对正课而言相差甚远。老师的课不是快销写作课,知识点讲的很透彻,很实用,是真的能帮助大家提升写作技巧的,而不是只靠起标题。

    对课程感兴趣的,请点击链接:舒明月视频写作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笔记输出】舒明月写作课 第十二课 作文的章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cl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