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经》主要记载了一些重要的神话资料,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为编书时期较长,年代久远,各地传说也有不同,有的神话多少有点出入或重复的部分。
《大荒东经》中记录了大人国、小人国风奇异国家,也记叙了许多奇幻传说。
其中提到了应龙:“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再看一段《大荒北经》中描述应龙的:“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串起来就是:蚩尤带领部落攻打黄帝,黄帝命令应龙攻打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大兴风雨。后来应龙帮助黄帝杀了蚩尤,应龙又杀了夸父,于是去了南方待着,所以南方经常下雨。应龙不在天庭后,天下经常出现旱情,有旱情的时候人们就扮作应龙的样子,就会下起大雨。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夸父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个部落的名字,实际上“夸父”指“夸父族”,但应龙究竟是不是灭了夸父一族,这个实在不好说,很多人认为应龙应该只是渴死了逐日的夸父。《海外北经》载:“夸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夸父国在聂耳国的东面,那里的人身材高大。右手拿着青蛇,左手拿着黄蛇。邓林在夸父国的东面,有两棵高大的树。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夸父国叫博父国。
再回来看应龙,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中说:“水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为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说到水虺,会不会想到《古剑奇谭》中的悭臾?是的,悭臾刚开始就是水虺,但它通过上千年的修行是可以成为应龙的,而应龙也是它的终极目标。应龙与普通的龙不同的,有蓄水的神力,它有两个翅膀,模样更加威武,更加神通广大。
应龙《大荒南经》中记载了不死国、小人国和后羿射日的故事。
有这么一段:“有荣山,荣水出焉。黑水之南,有玄蛇,食麈(zhu,三声上声)。有巫山者,西有黄鸟。帝药,八斋。黄鸟于巫山,司此玄蛇。”
有座荣山,荣水发源于此。在黑水的南岸,有一条玄蛇,吃麈鹿。有座巫山,西边又只黄鸟。天帝的仙药在那里,有八个斋舍。黄鸟在监视那条玄蛇。
玄蛇是啥?这里的玄蛇没有那么奇异,“玄”即是“黑”的意思,就是一条黑蛇。我们看古装电视剧或者小说,有时会描述一个人“一身玄衣”,就是“一身黑衣”。《诗经·商颂·玄鸟》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其中的“玄鸟”就是“黑鸟”,即燕子。而“麈”又是什么呢?麈是一种长得像鹿的动物(很可能就是一种鹿)。
这一段里,麈、玄蛇、黄鸟之间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层次。三种动物相互制衡,一物降一物。但能吞下像鹿似的麈,玄蛇的个头应该也不小。
《大荒西经》中提到了许多神话,但完整的故事多是后来人在别的书里加上去的。如“共工怒触不周山”、“姜嫄踏巨人脚印而生后稷”、“神农尝百草”等。
开篇中写道:“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
在西北海外,大荒的角落,有座没有合拢的山,叫不周负子,有两头黄色的野兽守护着。
不周负子,就是不周山。《列子·汤问》中记载了“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
后面又提到一个关于后稷的故事:“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
帝俊生了后稷,后稷把各种谷物的种子从天上带到人间。后稷的弟弟叫台玺,台玺的儿子叫叔均,叔均于是代替父亲台玺和后稷播种各种谷物,开始发明耕田的方法。后来叔均就做了掌管田地的神。
这里别误会,不是帝俊亲自生了后稷,帝俊是后稷的父亲,后稷的母亲叫姜嫄(yuan,二声阳平)。《诗经·大雅·生民》中唱道:“厥初生民,时维姜嫄……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后稷的出生也是一个传奇:帝俊与姜嫄多年无子,于是两人去向上苍祷告。姜嫄踩了巨人留下的脚印,于是怀孕生子,生下的小孩就是后稷。起初姜嫄觉得后稷不详,就把后稷丢在小巷子里,巷子里的牛羊都绕着他走,生怕踩伤他,还给他喝牛奶羊奶;姜嫄又把他丢到树林里,结果伐木人发现了后稷,把他带了出来;姜嫄又在冬天里把后稷丢在外面,结果从天上飞来大鸟,用张开翅膀裹着后稷为他取暖,大鸟离开了,后稷仍然哭得十分响亮。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毕竟是自己生的孩子,姜嫄也心软了,就把后稷抱了回来,抚养长大。于是后稷从天上拿来百谷的种子,播撒人间,而姜嫄就是周人的祖先。
还提到了太子长琴:“有榣(yao,二声阳平)山,其上有人,号曰太子长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榣山,始作乐风。”
对,这里的太子长琴就是《古剑奇谭》里乔振宇扮演的“欧阳少恭”的前世。
太子长琴与悭臾(《古剑奇谭》)看完上面的原文,就知道了一个信息:太子长琴是火神祝融之子。太子长琴在榣山居住下来,创作音乐。
不要因为《古剑奇谭》里的太子长琴看起来温润如玉,是个谦谦君子就低估了他的武力值。其实太子长琴的武力值爆棚,而他的武器就是他的长琴,战斗方式是演奏乐曲。传说四次上古战争,太子长琴出战了三次,武力之剽悍可见一斑。
再往后看,又有关于月亮的记载:“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有个女子正在给月亮洗澡。是帝俊的妻子常羲,她生了十二个月亮,这才开始给月亮洗澡。传说羲和的十个太阳生性顽劣,而常羲的十二个月亮却十分乖巧听话,善解人意。
《大荒北经》中记载了黄帝战蚩尤等,再次提到了大禹杀相柳,山神烛阴。
先来看“大禹杀相柳”:“共工之臣名相繇(柳),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山。其所乌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柳,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
相繇(柳)相繇就是相柳,共工的臣子名叫相柳,长着九个脑袋,蛇的身体。盘绕成一团,在九座山上吃东西。他喷吐过的地方,立刻变成大泽,气味不是辛辣就是苦涩,百兽没有能居住的。大禹堵塞洪水,杀了相柳,相柳的血腥臭,被血洒过的地方谷物不能生长,那个地方水很多,不能居住。大禹填埋了它,屡次填塞,屡次塌陷,于是把它挖成大池子,诸帝于是用挖出来的泥土建造了几座高台。
对了,相柳就是桐华的小说《长相思》的原型。不过在《山海经》里,相柳可没有桐华笔下的那般温情缱绻,而他吃掉的人类更是数不胜数,差不多可以用作恶多端来形容。
我们再来看“黄帝战蚩尤”:“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ba,二声阳平),雨止,遂杀蚩尤。”
蚩尤制造兵器攻打黄帝,黄帝于是命令应龙到冀州的原野。应龙蓄水,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大兴风雨。黄帝于是派来了天女魃,风息雨止,于是杀了蚩尤。
另外,天女魃一说是黄帝的女儿,一说她是九天玄女。但不管怎么说,魃为旱神是不变的。
这场上古战争就是著名的“逐鹿之战”。我们也能从一个侧面窥见上古部落之间残酷血腥的战争。虽然后来是黄帝赢了,与炎帝一起成为了华夏始祖。但如果是蚩尤赢了呢?或许华夏始祖会换一种说法吧。成王败寇,没有绝对的正义,而历史也只能由胜利者书写。
郭璞在他的文章《注<山海经>叙》中开篇便道:“世之览《山海经》者,皆以其闳诞迂夸,多奇怪俶傥之言,莫不疑焉。尝试论之曰,庄生有云:‘人之所知,莫所其所不知。’吾于《山海经》见之矣。夫以宇宙之寥廓,群生之纷纭,阴阳之煦蒸,万殊之区分,精气混淆,自相漆薄,游魂灵怪,触象而构,流形于山川,丽状于木石者,恶可胜言乎?”
郭璞的话不提供详细翻译,因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山海经》是奇怪,不符合常规常理常识,任何带“常”字的词,都是它要避开的。你说它光怪陆离、荒诞不经、冒天下之大不韪,都可以。但绝对无法否认它在历史上无可撼动的地位,不管是在中国文学史还是在别的历史上。可是透过泛黄脆薄的书页,我们又能看见什么?我们为何生而为人?我们从哪里来?又将走向何方?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人是否应该对自然、对生灵怀有敬畏之心?
这些问题有的答案已然明确,有的答案很模糊,有的仍然没有答案。但我还是想说,作为人类,我们一直并将永远都是自然之子,我们对自然不该丢掉的,永远都是那颗敬畏之心。
到这里,《山海经》一二三就全部结束了,第十八卷《海内经》与前文重复部分较多,因此不再单独叙述。谢谢此时正在阅读这一段的你,希望你能喜欢《山海经》,喜欢古文,或者说不再那么讨厌它。
再次的,感谢阅读。
参考书目:《山海经》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山海经》中州古籍出版社
《山海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想看古文,但是没时间?太麻烦?注释太难懂?没关系,我来和你一起看!
行成于思毁于随,欢迎说出你的看法,带来不一样的见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