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月来,在我的朋友圈里,跟王宝强马蓉离婚大战一样有人气的,还有下面这位父亲。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在湖边钓鱼。随后来了一个跟儿子年龄差不多的陌生男孩,他们便在一起。突然”扑通“一声,引起了正在钓鱼的爸爸的注意。发现两个小孩都在水里挣扎,他赶紧丢下鱼竿,跳进水里,游向两个小孩落水的位置。突然那个陌生男孩的母亲看到这情况,一个劲地喊:救救我的孩子。
不由分说,这位父亲游向了自己的孩子。将自家孩子救起来后再去救另外那个陌生男孩,可是他已经不见踪影了。
陌生男孩被打捞上来的时候,他的母亲在旁边一边痛哭,一边带着指责的语气:其实我的孩子离他比较近,只要他一伸手,救完我的孩子再回去救他儿子,肯定是来得及的,但他没有······
当父亲抱着自己获救的儿子,周围的人对他一阵阵谩骂。受到了谴责的父亲,含着眼泪说:我宁愿做一个好父亲,也不想做一个连自己小孩都保护不了的人。我只想做一个好父亲,不想违背自己的意愿去接受违心的事情。
上面故事的真实性我无从考证。然而,我们也从不缺乏类似的真实事件。
去年,在某档真人秀节目中,一名女子生下来才一个月即被亲生父母抛弃送养。现场她拒绝和亲生父母相认。不料,节目主持人周立波当场指责女孩心胸狭隘,说她应该学会原谅,否则永远不会幸福,还说出了“在你儿子眼里你是个尖酸狭隘的女人”的言论。
如果我站在先救自己儿子的父亲那一边,如果我站在不肯原谅抛弃自己的亲生父母的女子那一边,如果我理解他们支持他们,并且类似情境下我就会成为他们,我是否就活该接受大家的指责“不够善良”“不够包容”?
世人大多歌颂水的美德。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就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最善的人就像水那样。水乐意使万物滋长而不与它们竞争,它甘心居于众人不愿处的下位,所以最接近于道。
老子所讲的“道”,所提倡的“善”,是一种高山仰止的道德境界,并非我等普通民众可轻易效仿,甚至尽心尽力修炼也未必可得。相比之下,我更加倾心《增广贤文》中的“责善勿过高,当思其可从。”要求他人行善不能要求过高,应当考虑该要求的可行性。强迫一滴水去完成大海的功绩,这对善的要求是不是“过高”,又是否“可从”呢?
如果我就是大海,那我肯定轻轻松松容纳百川,无需社会道德的约束,甚至无需自己多么努力,就能毫无悬念地做到“善利万物而不争”。因为我作为大海与生俱来拥有这种能力——我孕育万物,我也没必要和任何谁去竞争。
可惜我不是大海。我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甚至有时候我都不甘心情愿自己只是江河湖海里的一滴水,因为我不愿意随波逐流。我只想做一滴独一无二的水,哪怕下一秒我就消失不见。
我只是一滴水,即使我是地球上的最后那一滴水,那也发挥不了多大的用处。不能滋润谁,不能洗涤谁,不能包容谁,不能解渴谁。但是,就算这一滴水与世无益,与人无用,依然确确实实地存在着这么一滴水。它依然能在它短暂的生命里,在它自己的这方狭小天地里,演绎着自己的真善美。
我只是一滴水,虽然滋润不了万物,但也能滋润我这滴水1mm³的空气。我只是一滴水,虽然我海纳不了百川,但也能包容我这滴水内的几粒灰尘。我救不了别人家的孩子,因为我自己的孩子需要我去救。我不能跟自己的亲生父母相认,因为我的养父母会介意。这是需要接受指责的事情吗?
不想融进江河湖海,也绝对无损一滴水的良善。我愿意牺牲自己的性命去救自己的孩子,我愿意照顾跟我并无血缘却养育了我的老人。这不是再理所当然不过吗?如果,理所当然的事情都不能做到,所谓的“善”又从何谈起?
抛弃自我融入江海造福万物者固然值得称颂,坚守自我离群索居独自寻欢者也不必非得鄙薄。历经修炼成为圣人还是甘于现状做个凡人,都是个体的自由选择,不该被任何社会道德准则所捆绑所束缚。
那一滴水,不愿意融入大海的那一滴水,即使做不到若水上善,只要能不愧我心不负似水年华,不也是大大的善哉吗。
网友评论